天天看點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作者:曆史的足迹
本文聚焦于二戰時期各大國在戰争中互相俘獲、利用對方軍火的曆史,深入剖析了德國、蘇聯、大不列颠和美國等國家在戰場上的政策與戰術。從戰争初期到末期,各方如何善用敵方武器、車輛和飛機,以及如何進行戰利品的再利用,展現了二戰時期敵我之間的技術競賽和複雜關系。

二戰時期,德國以其卓越的工程技術而蜚聲國際,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們在戰争中展現出的足智多謀。他們通過沒收和調整敵人的武器裝備,實作了在戰場上的持續戰鬥。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衆多照片生動地展示了德國戰争機器如何在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後,充分利用繳獲的坦克和車輛。更為驚人的是,德國還吸收了蘇聯的坦克、輕武器和火炮,對這些繳獲的武器重新命名,并在其上印上納粹黨徽或德國十字标志。

在納粹征服的最初幾年,德軍仍然受制于缺乏摩托化步兵部隊和坦克的問題。盡管技術上不如法國部隊,但出其不意的攻勢、強烈的戰鬥精神以及卓越的戰術讓德國戰争機器在戰争的前兩年持續運轉。

随着戰争的深入,物資匮乏成為一個嚴重問題,于是打撈戰術變得更加普遍。德國人不惜一切代價,利用盟軍的飛機、坦克和車輛,竭盡全力保衛他們的帝國。這種對戰利品的充分利用為德國提供了戰鬥力,使他們在戰争的漫長歲月中繼續與敵人周旋。

捷克斯洛伐克坦克的命運:德國如何利用和平占領的機會

捷克斯洛伐克,在和平占領的陰影下,成為德國外交壓力的犧牲品。因為該國在不戰而降的情況下,其軍隊和完善的軍事工業都淪陷于德國之手。在20世紀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一直被認為是一流的,這也是為何德國人決定采用它們的設計并對現有型号進行基本上的重新命名的原因,如LT vz。35 和 LT vz。38,被重新命名為裝甲35(t)和38(t),代表着“Tschechisch”(捷克語)和德國福特捷克車。

德國人生産了1400輛PzKw。38和434輛PzKw。35,主要在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期間投入使用。到了1942年,這些坦克已被認為已經過時,大部分幸存的坦克被派往德國傀儡國家服役,如斯洛伐克獨立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坦克的命運,見證了戰争時期不同國家間的複雜關系,也展現了德國在和平占領下如何靈活運用戰利品,繼續推動他們的軍事力量。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Panzer 38(t),以前稱為 LT vz. 38

波蘭坦克的傳奇:德國如何借助俘虜的力量

随着波蘭在戰争頭幾個月的陷落,大多數波蘭軍隊被俘,衆多坦克也成為德國人的戰利品。德國人吸收了波蘭7TP輕型坦克,這款坦克在技術上勝過當時的德國輕型坦克。

這款坦克配備了博福斯 wz。37反坦克炮,能夠穿透任何德國裝甲,甚至包括四号坦克。IV号坦克雖然是波蘭戰役期間德國軍火庫的最新成員,但仍然容易受到7TP的攻擊。與此同時,波蘭坦克的裝甲相對較薄,特别容易受到空中轟炸的影響。這些坦克主要在東線投入使用,而在照片上展示的坦克則是盟軍于1944年在法國繳獲的。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7TP輕型坦克

閃電戰後的荷蘭裝甲:德國如何整合并利用

荷蘭,作為歐洲閃電戰中投降的國家之一,未有機會進行一場正面交戰。然而,一些先前在荷蘭皇家陸軍使用的裝甲很快就被并入德國陸軍。由于德國當時仍缺乏足夠的裝甲戰車(AFV),他們迫切需要捕獲盡可能多的荷蘭DAF M36和M39,以及荷蘭購買的瑞典制造的Landsverk L-180s系列裝甲車。

這些裝甲車原本主要用于偵察和警察服務。盡管它們在現役中的數量相對較少(每種型号不到十輛),但大多數這些車輛在法國入侵和巴巴羅薩行動期間得到了利用。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荷蘭 L-181(Pantserwagen M.36)

法國坦克的命運:德國如何利用歐洲大陸的軍事力量

法國一度被認為是歐洲大陸的主要軍事力量,其坦克更是被視為現代工程的前沿。然而,這些先進的軍事資産卻被德國人沒收并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入侵蘇聯的早期階段。法國陸軍所打撈出的各類坦克、坦克殲擊車、裝甲車等運輸車輛都成功地被整合進德國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的災難性失敗成為戰局的轉折點。

洛林拖拉機系列,如洛林37L、15厘米SFH 13/1、7.5厘米Pak 40/1、leFH 18/4,在東線成功派上用場。雷諾坦克,如FT、R35,參與了征服巴爾幹的戰鬥。霍奇基斯H35和H39則填補了占領區的空缺。在各個型号中,SOMUA S35是法國陸軍備受尊敬的中型坦克,297輛被德國繳獲的車輛配置設定給了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等軸心國盟國。盡管如此,這些坦克中的大多數仍經過調整以服務于德國裝甲師。它在東線參與了廣泛的戰鬥,尤其是1942年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除了坦克之外,德國還使用了法國的迫擊炮和反坦克炮,如1914年的施耐德Mortier de 280型和1937年的25毫米Puteaux反坦克炮。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1941 年,德國在東線服役的 SOMUA 35

蘇聯軍火:俘獲武器的背後故事

自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以來,俘獲的敵方車輛在蘇聯戰場上變得愈發普遍,各種不同類型的坦克、半履帶車、自行火炮和裝甲戰車都在這片土地上空襲蘇聯。驚人的是,使用敵人的武器對付他們的做法居然屢見不鮮。德國人甚至采用了蘇聯制造的沖鋒槍,如PPSh和半自動步槍。盡管德國人大多沒收了标志性的T-34中型坦克,但他們也仰賴以堅固裝甲和毀滅性火力著稱的KV-1和KV-2重型坦克。

據記錄,在東部進攻期間,德國人使用了其他蘇聯坦克、裝甲車和半履帶車,如BT-7、T-28、T-37、T-40等坦克,以及BA(Broneavtomobil)系列裝甲車(如BA-20、BA-3/6、BA-10)。令人意外的是,在1945年5月,兩輛IS-2重型坦克居然被德軍繳獲并重新投入使用。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繳獲的 T-34 1943 型坦克投入國防軍服役

德軍的戰利品:英國軍患挫敗後的物資與武器再利用

在敦刻爾克慘敗後,英國遠征軍留下了龐大的物資與武器,成為德國人戰利品的豐厚來源。整個撤退過程中,他們抛棄了 2,472 門槍支、20,000 輛機車、近 65,000 輛其他車輛,以及 416,000 短噸(377,000 噸)的物資、超過 75,000 短噸(68,000 噸)的彈藥和 162,000 短噸(147,000 噸)的燃料。BEF 駐紮在法國的 445 輛坦克幾乎全部被遺棄。

德國人巧妙地重新釋出了“瑪蒂爾達”坦克,并将其更名為“Infanterie Panzerkampfwagen Mk.II 748(e)”中的“(e)”代表英語。這款坦克在德軍看來非常有效,但在戰鬥中使用時卻經常引起混亂。除了瑪蒂爾達坦克外,德國人還采用了亨伯裝甲車和布倫炮車。此外,他們對AEC多切斯特裝甲巴士情有獨鐘,将其用作戰地指揮車輛。其中兩輛名為“馬克斯”和“莫裡茨”的車,在整個北非戰役中為隆美爾和他的幕僚服務。德國空軍還廣泛使用了多架噴火式戰鬥機。KG 200 德國空軍部隊專門從事遠距離偵察、高難度轟炸行動和原型測試,其中包括大部分被俘獲的盟軍飛機,如美國B-17轟炸機。戰争結束時,駕駛被俘飛機的飛行員常參與“假旗”行動,旨在迷惑盟軍,甚至執行一些自殺任務。

戰利品之力: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繳獲的軍車繼續戰鬥

1942 年夏天,繳獲的瑪蒂爾達坦克

美軍的戰利品:德國陸軍強大回擊與敵我混淆

1944年,當美軍與其他盟軍士兵一起登陸法國時,德國陸軍的力量已經嚴重衰退。德國人巧妙地投入使用幾乎所有繳獲的車輛,其中包括美國坦克、支援車輛和轟炸機,它們都印有納粹徽章。與東線一樣,德國士兵也采用和使用了一些盟軍槍械。

随着戰争慢慢接近尾聲,德國人變得越來越足智多謀。他們頻繁進行假旗行動,其中最著名的是由臭名昭著的奧托·斯科爾茲尼(Otto Skorzeny)實施的“悲傷行動”。這次行動中,一些在先前戰鬥中繳獲的斯圖亞特坦克、謝爾曼坦克、螢火蟲坦克和灰狗輕型裝甲車成為擾亂盟軍通訊、制造混亂和恐慌的一部分。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還使用了繳獲的盟軍制服和輕武器。

除了在假旗行動中使用外,美國坦克和其他坦克标有德國徽章,被送往法國、比利時、荷蘭,最終進駐德國前線。正如之前提到的,幾架B-17轟炸機在德國空軍标記下飛行。除了轟炸機之外,德國還參戰了多架P-51野馬戰鬥轟炸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