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個人角度,為家族洗冤;站在民族角度,還原曆史真相。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個勝利者有大仁者,也有大惡者。大惡者寫曆史,為了避免留下千古罵名,一定會抹黑對手,為自己塗脂抹粉,這樣,曆史将會是面目全非。曹雪芹在開篇兩次否定野史,為什麼?野史就是民間記錄的曆史,是相對官方記錄的曆史而言的,将野史反看,作者真正要否定的正是官史,準确的說,就是滿清朝廷杜撰的所謂曆史,曹雪芹說它是“壞人子弟,荼毒筆墨"。這樣的曆史遺害無窮。
探春的住處叫秋爽齋,又叫秋掩書齋,都是一個意思,就是“求書齋",求是請求弟弟寶玉,書是記錄事實真相,這是探春在自刎前囑托寶玉的唯一一件事。作者為什麼将枯荷改為“留得殘荷聽雨聲"?甄士隐原型也是曹家人,叫曹義,與曹寅是遠房本家,兩個家族都被殺了一半的人,一個是“半輪雞唱五更殘",一個是“海棠樹死半邊",總之是“三山半落青天外"。這個青天就是滿清朝廷。所謂“雨聲"即語聲,就是活下來的人要把曆史真相記錄下來,留給後人。不單是家族的冤屈,更主要的是民族的冤屈。
妙玉有一段吃茶的評論,很多人認為是描寫妙玉不合時宜的性格心理,其實是作者利用諧音寓意評價滿清皇帝。把妙玉的話翻譯過來是,第一輩無品,指順治沒品位,為了一個妓女不理朝政;第二輩是解渴的蠢物,指康熙南巡并不是專為國事,而是貪圖享樂、勞民傷财;第三輩是野牛野驢,指雍正乾隆父子倒行逆施的血腥暴政。全書的重點就是揭露雍乾父子的曆曆醜行,歌頌漢滿兩族人民對其抵制、反抗的不屈精神,并預言總有一天會“一輪紅日出雲霄",今天,這個偉大的預言終于變成了現實。
我們可以想一想,曹家在雍正六年和乾隆四年兩次被抄家,第二次被抄是抄沒,隻留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有血性的人能保持沉默嗎?正冊十二钗哪一個是可殺之人呢?可是其中九钗死于非命(櫻桃九熟、九連環),誰的親人被殺能無動于衷呢!更重要的是,被殺的不隻這九個人,而是成千上萬,白骨如山,原因是什麼,不就是淪為亡國奴了嗎!
想寫的人很多,稍有點民族自尊、民族氣節的人都可能有這個想法,抗清組織天地會直到孫中山建立同盟會時仍在活動。但這些人中,文才最高的人是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