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小寒:天地寒已至,萬物待新生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民間有句老話說:

“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

小寒預示着冬季正式開張,一年中最冷的時光拉開帷幕。

雖謂“小寒”,實則更勝一籌,特别是在中國北方,更有“小寒勝大寒”一說。

此時萬物潛藏,一片沉靜,令人不禁沉悶低落。

家人齊聚,便是溫暖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

《風俗通義》有雲: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

小寒時節,人們會舉行“臘祭”,在家中或祠堂祭祀祖輩,緬懷先人。

來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感激,對來年寄托美好的願景。

在部分地區有“熬冬”這一習俗。

人們會在家裡生起爐火,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取暖,一邊聊天一邊等待冬天的結束。

任憑屋外寒風凜冽,大雪漫天,隻要人氣在,家就永遠不會冷場,家就永遠不會落敗。

盡管冬日嚴寒,人們也并非隻能守在家中。

在北方“小寒”時節,河面早已冰封,各種冰上活動層出不窮。

《倚晴閣雜抄》中有舊北京風俗:

“明時,積水潭常有好事者,聯十餘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淩中,亦足樂也。”

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抽冰陀螺、冰上搶球、滑冰車。

身上的寒意早已被心中的歡喜所掩埋,刺骨的北風隻不過将歡笑播散更快。

哪裡還有什麼耐不住的嚴寒?

人生又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家人永遠是你最大的靠山,家庭永遠是你最後的托舉。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家庭,各種節日和節氣的起源,都離不開對先祖的紀念和團聚的渴求。

一家人聚在一起,懷念祖輩,感念他們的恩德。

我們尋着家族的血脈,方知自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我們才能踏着先人的足迹,繼承先人的意志,堅定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朱子家訓》有雲: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歸宿。

家人相争,即便春日暖陽也驚覺寒涼。

家庭和諧,縱使三九嚴寒也丹心向陽。

冷風呼嘯,卻永遠吹不滅家的爐火,“小寒”雖冷,卻永遠凍不住心中的熾熱。

今日小寒:天地寒已至,萬物待新生

冷到低谷,便是回彈

小寒時節,冰封萬物。

世界像是被按下了緩慢鍵,生命在此時曆經種種考驗。

中國古代将“小寒”分為三候:

“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鸲。”

大雁開始結隊北歸,喜鵲開始築巢産卵,野雞開始呼朋引伴。

唐代大詩人元稹寫過: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無論是大雁、喜鵲或是雉,都在凜冽的寒風中洞察到陽氣的萌動,為生命的延續開啟新的篇章。

蘇轼也曾寫下: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岩背人境。”

一眼望去枯枝殘葉,凋零衰敗,卻有臘梅淩寒、傲立風雪,于萬壑千岩之間笑看風雪。

每年寒冬梅花如期綻放,即便孤身影隻,卻依舊不改心中信念,在風雪中屹立不倒,展現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

中國人将梅花作花中四君子,正是被它風霜高潔、傲然獨立的氣節所鼓舞。

梅花的品質也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每個用力活着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枝頭的一朵臘梅。

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更替無法抗拒,嚴寒的侵擾無法阻攔。

人生亦是天寒難熬天天熬,關關難過關關過。

無論我們多麼不願離開溫暖的被窩,鬧鐘還是如期響起;

無論天氣多麼冰冷難耐,生活依舊奮力向前。

人們裹上厚厚的棉襖、羽絨服,在晦暗的晨光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即便積雪封路,出行困難,鏟雪鋪鹽,排除萬難也要把生活繼續下去。

工作的困難盡力去解決,總會峰回路轉;

生活的壓力勇敢去承擔,總有柳暗花明;

人生的溫度降到低谷,總有觸底反彈。

小寒已至,立春又怎會遙遠?

堅信冷到低谷便是回暖,萬事萬物周而複始,循環不滅。

臘梅淩寒,傲立風雪,人生的寒冬也不可避免。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忍過去,熬出頭,隻要精神不垮掉,人就永遠不會被打倒。

總有希望在路上,總有春天不爽約。

今日小寒:天地寒已至,萬物待新生

轉“寒”為“暖”,便是機會

小寒是一年中陰氣達到極點、陽氣開始升發的轉折點,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段。

正所謂: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此時人體更容易吸收營養,适當進補,反而能發揮最大的效力。

寒冷雖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給了我們一個保養身體、重視健康的契機。

或許你為了生活整日忙活不停,起早貪黑、三餐湊合,從來無暇顧及身體。

寒風會提醒你天冷加衣,大雪會提醒你走路小心。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換個角度看問題,生活中的許多阻礙反而也是機會。

不由得想起,蘇轼被貶黃州後,親人無所相依,朋友避之不及。

曾經他春風得意,賓客滿座,如今卻獨自一人在這荒涼之地,無人問津。

反差如此之大,令他郁郁寡歡。

他整日閉門不出,把自己沉入深邃的書海,一字一句反複咀嚼,一篇一章細心抄錄。

在黃州,蘇轼的文學和書畫成就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創作的文學作品多達700餘篇,甚至在農學,醫學方面也有所涉獵。

自此世上少了一個縱橫官場的賢者,卻多了一顆文學史上的明珠。

黃州是蘇轼的流放地,亦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縱然生活不盡人意,蘇轼依舊能安頓好自己的内心,用樂觀豁達的态度跨過生活的門檻,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就。

人生的路上,風霜雨雪、艱難困苦,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是給我們機會去曆練、去打磨,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境由心生,物随心轉。

人豁達了,寒冬亦能溫暖,心放開了,困境終會明朗。

小寒,寒能困人,亦能暖人,凡所發生,皆有利于我。

今日小寒:天地寒已至,萬物待新生

海涅說:

“冬天從這裡奪走的,春天都會交還給你。”

不必為天氣的嚴寒而煩悶,也不必為生活的困境所苦惱。

你現在傾盡全力克服的障礙,都在未來的路上給你托舉。

熬過寒冬,便待花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