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罕見的爆炸案,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還在持續發酵。這起事件後,中東擦槍走火的風險陡然增強,而幕後黑手顯然是嫌局勢還不夠亂。
伊朗克爾曼近日發生恐怖襲擊,事發地是悼念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前領袖蘇萊曼尼的活動現場,當時有數千群衆聚集,兩次連環爆炸至少造成9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傷亡最嚴重的一次恐怖襲擊事件。
鑒于目前的中東局勢,以及襲擊的時間、地點、針對人群都明顯是刻意之舉,可以判斷,這起事件很有可能導緻地區局勢更加複雜、脆弱,各方的誤判可能性升高,戰争風險上升,中東地區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伊朗爆炸襲擊現場
目前,極端組織ISIS已經宣布對此次事件負責,但ISIS的發言令人非常迷惑,他們表示這是一項針對以色列人的襲擊活動,并且在這項行動的架構内發動了兩次襲擊,一次在伊朗,一次在中非共和國。
威脅以色列,但炸死的是伊朗人,這番邏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而且有意思的是,ISIS自成立到現在,幾乎未對以色列發動過襲擊,以色列也基本沒有打擊過ISIS,甚至還空襲過打擊ISIS的叙利亞政府軍。
此外,雖然這次ISIS宣稱對伊朗的襲擊事件負責,但是從手法來看,與ISIS通常使用的人體炸彈襲擊不同,而是專業特工愛用的遠端遙控炸彈。
還有一點可疑的是,ISIS并未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布負責,而是沉寂了一天的時間,這也不符合其以往的襲擊風格。
遇難者遺體
無論如何,幕後黑手都是要制造更大的亂局,而ISIS與以色列的關系,顯然比外表看上去的更為複雜。從目前的情形上來看,ISIS認領襲擊,倒像是主動來背這個“鍋”。
ISIS可能是看事件無人認領,想借助這個熱度炒作一番,也可能是受人指使站出來做擋箭牌,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是他們發起的襲擊。
但不管什麼原因,皮球現在回到了伊朗腳下,而伊朗由此面臨着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要不要接受ISIS的說法。
如果接受,那伊朗的敵人就是ISIS,與以色列和美國無關,巴以沖突的焦點則可能會被轉移,伊朗也有可能陷入與ISIS的沖突中,這又會削弱伊朗對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的援助。
如果不接受,依然把沖突指向以色列和美國,那這反而會被美以拿來炒作,尤其是影響伊朗國内的輿論,把群眾的怒火指向ISIS而非美以,進而引發伊朗内部沖突,進而也能轉移伊朗政府的注意力。
ISIS武裝分子
不得不說,ISIS這個時候莫名其妙地插一腳,讓整個局勢變得微妙起來。美國和以色列面對的局面雖然沒有改變,但伊朗和以伊朗為首的反美反以組織,卻發現下一步棋不太好走。
這場襲擊後,對手突然從美國和以色列,變成了ISIS,而這一組織還是全世界公認的極端組織,伊朗看似占據了輿論和道德高地,但實際上與其原本的戰略相背而馳,陷入被動。
不過伊朗也并非沒有牌可以打,一方面,在輿論上,伊朗是受害者,加上目前國際上普遍同情巴勒斯坦,如果能找到ISIS與以色列、美國勾結的證據,反而對伊朗更為有利;另一方面,伊朗手中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沒有用,那就是叙利亞政府軍。
叙政府軍實際上一直是打擊ISIS的主力,叙政府也一直希望收複被ISIS占領的土地,是以,伊朗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自己被直接拖入戰場。
伊朗的重點其實就是國内輿論,如何引導群眾将沖突指向美國和以色列,而非已經是強弩之末的ISIS,同時又要保證這樣的内耗不會對原本的戰略産生過多的影響。
這将非常考驗伊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