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應中方邀請,馬爾代夫共和國總統穆罕默德·穆伊茲将于2024年1月8日至1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通路。
雖然對此早有預見,但印度還是不可避免的“破大防”。
事實上,關于穆伊茲訪華的消息最早是由《印度時報》所披露,稱雙方正在就此進行協商,不出意外的話,此訪會在未來幾周内實作。
這篇報道提到,自2008年以來,馬爾代夫曆屆總統任後首訪國均是印度,但穆伊茲“打破了這一傳統”,他任後的首訪國是土耳其,接着又輾轉前往阿聯酋參加COP28,現如今連中國都排在印度之前,這位南亞大國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
關于穆伊茲打算遠離印度的想法,其實莫迪政府心知肚明。畢竟他在競選期間,便曾多次抨擊前任總統薩利赫謀求加強印馬軍事關系的做法影響了馬爾代夫的團結。
穆伊茲宣誓就職次日,便有條不紊地要求印度撤離境内駐軍,并指出印度這一做法實則有損馬爾代夫的主權。
到了去年十二月初,這事便有了眉目,穆伊茲公開對外表示,印度政府已經同意從馬爾代夫撤軍。但莫迪政府對此似乎并不死心,有那麼幾許靜待時變的意思。據《印度教徒報》引述知情人士稱,有關撤軍的讨論正在進行當中,目前尚無定論。印度外交部對此也是諱莫如深。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肯定牽涉到難以言明的阻力。
有分析稱,穆伊茲之是以提前對外放風,主要是看出了印度的不情不願,是以藉此施壓。由于穆伊茲的要求合法合理,莫迪政府明面上不好拒絕,于是隻能含糊其辭,想方設法的拖延。
衆所周知,印度向來有一個樸素的大國夢,自诩為南亞霸主,竭盡所能的向周邊投射影響力,以便向北與中國競争,向南攫取印度洋的利益,東進南海至西太平洋,西出紅海與蘇伊士運河。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之下,印度為維護自身戰略主導地位,對于周邊國家有一種近乎扭曲的控制欲,馬爾代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印馬軍事安全合作始于上世紀60年代,不過在邁入新世紀後,受反霸、獨立思潮的影響,馬爾代夫曾多次要求印度撤出駐軍,避免馬國卷入地緣政治漩渦當中。
穆伊茲要求印度撤離駐軍,并不單純是兩國之間的事務,而是具有反霸意義的地區性事件。但這其中所面臨的問題是印度不能正視這一結果的不死心。
如果印度隻是單純的不能接受這一結果倒也罷了,但是它卻将馬爾代夫的轉變歸咎于中國的影響,甚至惡意揣測中國會代替印度駐軍馬爾代夫,一些印度媒體也是如蠅逐臭地炒作所謂的“中印影響力競争”。
穆伊茲被視作是一個“親華”上司人。但這種說法其實并不确切。穆伊茲曾多次公開表示,他是一個“親馬”上司人,一切政策均以馬爾代夫公民的利益為先。此外,他也強調,馬爾代夫無意在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争中站隊,是以拒絕接受印度駐軍的行為,這一原則“同樣适用于其他國家”。
穆伊茲之是以給外界親華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在他出任馬累市長期間,曾親自推動并見證“一帶一路”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為當地居民所帶來的福祉,并在上任後明确表示希望進一步推動馬中各領域務實合作。
是以,莫迪政府不應該抱有那種“非印即中”的零和思維,而應理性、客觀地看待中馬合作,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為優先,而不要墜入所謂中印影響力競争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