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作者:興海晨曦

《李夷流氓回憶錄》為李夷同志曆時八年,講述了作者自己經曆的北伐戰争、農曆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全過程。書中對南昌起義、上海地下工程、長征、閩南事件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展現了許多生動而未知的細節。書中還提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條件,包括"十年"的經曆和許多複工後的往事。

1941年1月6日,震撼中外"雁南事變"爆發,包括新四軍、教團三支隊伍在内的9000多人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幾乎被徹底消滅。在李毅同志寫的回憶錄中,他記錄了閩南事件的情況和他自己的親身經曆,以及他對事件的分析:

"雁南事件"逃出後抵達香港

當時,他們負責香港的廖承志和潘漢年。我有責任向他們詳細報告閩南發生的事件。他們倆大概聽了好幾次我的彙報,聽完後,讓我在中心寫電報報告。我把電報編号到第一封電報上,這是從第二封到第六封在香港寄來的。

第2号報告

一、我軍組建:

(1)第一縱隊與第一團和新團組成,人數約3000人,傅秋濤司令員、副司令員趙淩波(原陸軍參謀長)、參謀長趙錫忠;

(b) 第2縱隊由第5團和軍部特别支部組成,人數約2000人,司令員張正坤和參謀長黃樹洲(副總司令);

(三)第3縱隊由第3、第3團組成,人數超過2000人,司令黃馬爾斯;

直接軍事機關(包括教學隊的一個營)的數量約為1 000個。

二、敵軍:

(1)原第32集團軍總司令雲生,原第23集團軍總司令唐尊副總司令,在太平設立指揮所;

(2)唐明昭,川軍,李50軍,第144師;

(三)第108師,原東北軍,李25軍;

(4)劉秉哲,第25軍中央軍第52師;

(五) 第40師團,日英中央軍,從蘇聯方面調來;

(6)中央軍毛瑜第79師從浙江省諸暨、紹興前線調來;

(7)第62師冷;

(八)田忠義,川軍,新劃分的第7師(預備隊);

(9)野戰炮兵部隊一支,擁有六門火炮;

三、我們的軍事行動路線:

(a) 要按照原三戰區為蘇南指定的路線,必須穿過第52師和第108師的防禦工事,此時兩個師和第62師的冷空師的兵力已經集中。與此同時,在該地區建造了防禦工事。

(b)要在第52師和第108師的後面稍微向南走,仍然必須打兩個師。

(c)再往南,甯國以南,玉德以北,從第52師和第108師,有可能與第40師遭遇,但隻打第40師,我估計實力超過。

(4)決定走第三條路線。

四、我國軍事行動緩慢的原因:

(一)自從決定向北移動以來,項英同志總是搖擺不定,有時想到蘇聯北部,有時想到北方,以保留部隊為掩護,不采取迅速行動。就我個人而言,我曾提出三次前進,敦促采取行動,一些損失被毫無顧忌地拒絕了。并用"你可以穿着蘇南的便衣走路,槍不能僞裝"這句話來譴責它。并在一次幹部會議上,暗中指出,一些幹部不管保權的觀點是不正确的雲彩。而葉希怡總是想要一點子彈,然後對峙。戰區在子彈面前處于非活動狀态,葉在離開之前不是手頭的子彈。雖然中央電到了,得到戰區子彈和錢的意義隻能算是例外,葉笑着說,"别留一點愛(指顧諸同),就送1萬也是好事。

(b)中央書記處對項元周的斥責到達,同時接到第40師已進入豫縣和玉德防線的消息後,才決定采取行動。當時是12月29日,但如果你決心在31日或1月1日快速出發,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三)30日,我敦促袁國平推動行動。和周某談一談,行動決定應該是行軍的部署。但不知何故,決定在第四天黎明時分離開。

(4)四天大雨,傍晚青岩河漲水,原本決定涉水,此時不得不修建浮橋,工程師計算出河水是錯誤的。搭接後還是20米,然後拆解重建。軍部從雲陵到渡口本來走錯了路。從雲嶺到茂林四十裡,連過河都耽擱了,直到第五個中午到齊。

(五)第五天下大雨,晚上不行動,直到第六天晚上才有行動,遲到兩天,讓敵人有時間準備,我轉為被動。

項目英先後否認突圍計劃 軍部被抓在敵人的包裡打仗

報告編号3

一、六日下午決定作戰部署,用第一縱隊出漢嶺向南進攻燕橋河,到第二縱隊出高灘進攻星湖北面,并環擊敵三溪,到第三縱隊出中嶺直接攻擊星池。軍隊以第三縱隊推進。

2月7日上午,第三縱隊從桐嶺下沉,這是一百個坑,被第40師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阻擋。道路狹窄,山脈陡峭,攻擊是不可能的。而當天第一縱隊的攻擊已經沖出,但最終被敵人阻止了,并為目前河道(雨水上升後)夾緊。而第52師後軍也趕到,然後就不能南面攻擊星湖了,到第二縱隊也在高嶺、坑口,和敵人的肉搏戰。到目前為止,戰争出乎意料,處于被動和不利的地位。

三、下午會議兩個小時,葉希毅提出了兩種選擇:

(一)立即撤退,沿公路傳回茂林,再渡過青嶼河,打太平、陽西、石濤、青陽,甚至向南出景德鎮的流明。袁認為,可以考慮、反對、認為政治上的言論已經不是過去。葉反驖說,此時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政治上說不是,第二位。但它最終被駁回了。

(二)翻過100道右手山梁,被另一個坑擊中,但要翻越無路山,右坑是否也被敵人堵住不知道,出發前要偵察地形和敵方情況,此時是黃昏,不是第二天早上不能決定的, 延遲時間和不确定性,也被淘汰。

4、參謀部李志高先生、葉超先生提出第三項建議,決心繼續進攻前線,考慮到力量的喪失,不惜一切代價反對任何犧牲。

五、此時,需要提出第四個建議,即從高嶺南園脊轉,避免與第40師交戰,加入第2縱隊,轉入太平與陽西之間的丘陵地區,與第40師和第52師一起擁有第1縱隊, 但必須遇到第79師。會議并不順利,反複讨論,項目本身沒有具體評論,但反對其他人的觀點。

6日和7日,我半夜撤退,8日派第5團占領公園嶺,雖然下午占領了公園嶺,但第79師團也在同一天到達山腳下攻擊公園嶺。

七、現在的戰争形勢比較不利,公園嶺既沒有占上,攻擊星池的機會已經喪失,然後被迫回到原來茂林的路,進入銅陵、長昌、相機北邊的唯一出路。

八、此時在軍隊中擁有的團隊,隻有第三團、特勤局和教學團隊。7、8日上午(或9日傍晚不明)為了得到消息,劉玉清指令毛林第144師擋住我的去路,以奪取進攻的效果。我随後沖了出去,此時三個團還沒有吃完(特勤局還沒有撤軍,第五團還在園脊上),先是軍隊和教學隊,離茂林15英裡,然後與第144師交戰。深夜下雨時,敵人不明,第三團追得很晚。與此同時,袁世凱動搖了,離開了軍隊。

項英源國平離開軍隊阻止敵軍總攻任務死亡

第4号報告

首先,打星湖不行,換位。也因為第79師沖向花園山脊,沒抱有希望。在接到情報的同時,上官雲相号下令第144師由茂林封堵我的後路圍攻,以收集夾擊的效果。是以,10日晚,決定乘路傳回茂林,仍向銅(嶺)群(昌)地區作戰,準備過河,但此時軍部已經與新三團的第一縱隊、二縱隊、三縱隊失去了聯系, 與相同的演員隻有教學團隊和第三團。然後,項先生在早上失去了信心,指令兵役人員分發現金。他和馬背上的行李給四名警衛扛,所有機器檔案,所有的線都被燒毀了。

二、傍晚作戰到離茂林20英裡的山谷出口,也就是與四川軍(第144師)接觸,我軍的軍事行動來得太晚了,但到了晚上,敵人我分不清,又下着大雨,而第三團還在軍區,很久沒趕上, 使戰争局勢難度加大,不可能達到當晚的突圍企圖。

第三,我現在因為情況不明,同時多次離開團隊,轉發聽消息,10點左右.m,項目發給我好幾次,都沒找。當我回到我的位置時,知道物品派人來找我,然後去了物品辦公室,這時袁國平,周子坤都在裡面。項目一隻手抱着我,一隻手抱着袁,周在他面前左手不說,就是匆匆向後退,除了同行隻有兩三個守衛。起初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我想我會找個地方開會,然後決定如何處理它。但是沒有老葉子,幾十步,袁世說他的警衛沒有來,周對自己說,他沒有帶錢。我隻是突然,項目将來到他三年的油山那一套。我馬上問了一個問題叫老葉子沒,項目反問叫他不要來。在這一點上,我不贊成這種行動,我立即表示我沒有與他們一起去。問,那麼你是怎麼做到的?我說,我找另一條路打遊擊隊,也要從隊伍中拿出幾支槍,還要想救幾個幹部,我也想去軍法所、書記處和胡立教育等,盡量從銅陵中走出來,換遍北方。項目立即同意,握了握我的手,并說××(資訊不清楚)也拿走了,他還有錢。袁征當時表示願意和我一起去,聽說今晚還不确定,我們得等到明天再看情況再決定。結果仍然是那個物品,周,因為獵人同伴是他們唯一的向導,是以分手了,他們繼續前進。

四、我一個人回頭,因為找張元培,胡立教育軍法系、書記處民辦沒有找,先見了李碧心(燕南市委特書記),我告訴他舊物品他們留了下來,然後去了河廳葉指揮所。我想告訴他這個消息,但我覺得這太突然了,太令人興奮了。我想和葉在一起,也覺得袁周黨的軍事和政治是負責任的,我不與葉的死責任共存,也就是說,或者算差,也是有序的。于是決定不告訴The Leaf,還是辭職了。尋找張、胡、楊(範)(軍法系)等,以及李斯特普辛當地黨員同志共30餘人,也離開了隊伍。過了一夜,11日下午,在石井坑的山谷裡,我們下去吃飯,遇見第五團撤退,到石井坑口外,我們決定不管其他隊伍在哪裡,我們決定和第五團一起打遊擊隊。十二天後出海到坑口才知道,軍方也打了井坑來了。

五、周湘元他們也在附近的山上,後是第5團,随軍打倒。

6、我承認,我沒有堅決反對袁先生等人的動搖,隻是不喜歡滿足,沒有和他們一起行動。

7.我受到他們的影響,沒有最後的機會,我離開了軍隊,這是我的錯。

第5号報告

1、經過幾天的作戰和持續的戰鬥和轉移,大部分部隊已經失去聯系。12日上午,當軍部調到石井坑時,教學團隊不知道該去哪裡。同一天,五個團和三個特派團以及其中一個團将在這裡開會。總數仍然是4 000人,但已經混亂不堪,彈藥不足。

其次,石井坑口有百餘名居民,地形相當開闊,群山環繞,食物可以吃一個星期。

三、此時袁初元回國,不能對整個情況發表意見;蕭饒(淑石飾)不懂軍人;葉堅守衛,想一想可以耽擱四五天,看看延安有沒有辦法,或者能從江澤民身上引出一線希望。

四,隻有那一天,六個師包圍了我。隻有石井坑以南的東溪山還在我手裡,守衛隻有一排,沒有築設工事。

五、圓成一圈,大坑(茂林北)是我的特勤局陣地,略顯顯眼。但在被第52師切斷的第12師的戰鬥中,特勤局被擊斃。

六、當天擷取情報:軍官下令當晚進行全面攻擊。未實作。從13日上午8點.m,槍聲響起,總攻開始了。早上,特使團的兩個陣地都丢失了,托朗山也被敵人占領(因為守衛太少,增援太晚)。此時我沒有突擊部隊,敵人已經重新包圍,突圍是不可能的,而且子彈要殺,堅持不容易。

七、下午軍事指揮所不能動,延長到黃昏,指揮陣地也在飛,是以葉子也不得不提出分散的突破。會議未定義。而任光(音樂家)為流彈,心裡搖搖欲墜,也就是草叢四走。

八、此時這四個位置還在我的手中。随着夜幕降臨,我努力堅持了兩天一夜,戰鬥到天亮,手榴彈也沒打完,不惜一切代價用敵人的刺刀退後一步。敵人的犧牲也很大,疲勞更是更大,是以當晚的戰鬥有點松動。

第9天和第14天的戰鬥是分開進行的,我們的部隊要麼被俘虜,要麼被犧牲,要麼冒着沖出去的風險,總之,戰鬥到此結束。

痛苦的想法 11軍事錯誤每個緻命

第6号報告

這場戰役的主要失敗當然是政治上司失誤,但對軍隊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1.為時已晚,如果你能提前四五天得到,結果就不會那麼尴尬了;

2.估計敵人太低,估計他們太高,認為四十師弱;

3.在地形選擇時把自己放在山上,放在深谷裡沒有效果;

4.戰備不足,非戰鬥人員過多,線路過多;

5.行軍太長,行軍不強,敵人每天百裡,我們隻有四十裡;

6.使用部隊不當,部隊分散,如果全軍一路進攻,不會感到部隊不足和彼此脫節;

7.缺乏大團的戰鬥經驗,近三年來,戰鬥是一個團的機關,這次六個團一起打,沒有協調作戰;

8.因為過去子彈很多,不注意儲存彈藥,以後有沒有子彈的槍;

9.參謀長工作不力,周子坤隻能管理後方的勤務教育工作,作戰的部署和指導不确定;

10、無指揮山地攻擊作戰經驗;

11.戰時工作完全沒有計劃,公司教官隻需要簡單的鼓動工作,缺乏整個戰役的組織。

這就是我對這次戰役失敗的看法,如果中央軍委沒有詢問,我應該現實地回報。

葉廷英是新四軍垮台的原因嗎?

閩南事件是一個結論性強、沒有定論的問題,袁世凱的錯誤決定中已經指出了這些錯誤,但最終有人說,這個問題應該由七大來決定,七七大之後的兩大都沒有處理過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多争議,我的觀點是把我的報告留給中央政府。因為這就是我所經曆的。

當我離開延安時,李富春讓我充當葉婷和項英之間的緩沖。當時,我也沒有對這個問題做任何假設,也沒有對李富春提出任何要求,是以很草率地同意下來。到達軍隊後,直到閩南事件,你說他們之間一定存在一些尖銳的沖突和沖突,很難說。在日常情況下,項英還是很有見識的。軍部正式會議由葉婷主持,前線部隊報告,請各一項請葉婷第一批注意。1940年秋,抗日突襲陸仙縣,作戰計劃由葉挺制定。葉婷介紹給軍部的一切黨外幹部,無論人數多少,項英都受到歡迎和信賴。至于說葉婷一個人有小廚房等一些小事,項英從不反對,甚至項英也在葉婷的人生細節上,做了妥善的處理,維護了葉婷的威望。

我後來考慮了葉子項目之間的關系。有人說,葉婷作為軍隊首腦,不習慣政治委員會制度,是以看來葉婷應該對沖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個原因不是真的,因為在大革命期間,葉婷是第4軍獨立團團長,在武漢是第4軍第25師團長(1927年1月),後來改為第11軍第24師,南昌起義,然後改為第11軍總長,團,師, 軍隊有黨代表,即政治成員。南昌起義期間,于榮榮是他黨的代表,他們配合得很好,不能說葉雍不習慣政委制度。但新四軍的兩位———首長和政治委員會委員,除了一般情況外,還有兩種特殊情況:(一)葉婷和他的團、師、軍黨代表,都是共産黨員,他們之間的問題可以在黨的會議上解決。在新四軍中,軍隊首腦葉婷是已經離開黨十年的無黨派人士,葉氏之間隻有行政關系,隻有抗日統一戰線的關系,沒有黨的關系。這使得一方面很難對待另一方面。(二)更重要的是,軍隊的組成和直接指揮的關系不同于葉婷在擔任團長、師長、軍長時的關系。當時,軍隊的組成和直接指揮關系屬于葉挺,派來的黨代表與軍隊的組成和直接指揮沒有曆史關系,或者說曆史關系很少。相反,新四軍的情況恰恰相反,軍隊的組成和直接指揮關系屬于英方副司令的名義,而派葉挺和軍隊的組建和直接指揮的曆史毫無關系。這種基本情況自然會對葉子的兩側産生自己的影響。但雙方都不能清楚地把它放出來,葉子不能放出來,項目瑩不能放出來。

影子昵稱,葉婷總是想借口離開軍隊,走避開的路回到重慶,回到澳門。影片綽号是,項英一直想讓葉婷自己離開新四軍,幫他離開新四軍。1939年春,周恩來親自陪同葉廷從重慶出發,将他送回閩南軍部。周恩來和項英私下聊了幾次,沒有第三方在場,他們肯定談起了葉的關系。周恩來離開後,葉片開始保持和諧狀态,但這種情況未必是真的,而是互相克制的結果。

同年5月,新四軍成立江北司令部(渝中),在張雲義指揮下,葉婷親自主持工作,并到四個小組視察工作,順便處理高經亭的問題。直到八月,我才回到閩南。10月,他再次前往重慶,項英同意要求蔣介石增兵、增加彈藥配給、增設五六支支隊,但蔣介石不同意。恐怕葉廷以為目标沒有實作,回軍部也不容易下落,是以把他拖回後方,直到1940年8月。葉婷離開軍隊好幾次,這一次時間最長。沒過多久,閩南事件就發生了。

在閩南事變之前,他們曾讨論過閩南部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軍事部直接上司,另一部分留在河南以南,轉移閩南或蘇聯北部。但誰率領軍隊過河,誰率領部隊在閩南,兩人都很有禮貌,都承認上司南方是一項更加艱巨和負責的任務。項英認為葉婷應該帶軍部過河,這支部隊有指揮部,人數較多,葉婷以軍長之名過河,比較合适;葉婷認為,項英應該率軍到福建北部,早點接近江北軍團,雖然留下的兵力不多,但他要開總司令的名字去對付第三戰區,可能更友善。每個人都很謙虛,每個人都不願意承擔将艱巨任務留給對方的責任,是以沒有就協定達成一緻,也沒有形成一個行動方針。現在看來,誰過河,誰留在閩南,都是一個更好的計劃,但他們太謙虛了。

葉婷曾經下定決心要離開軍隊,不會再回來了,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說他有很多苦惱,看來這種苦惱并不完全是和項英的私緣關系。他說,古石對身為大寺院的不适,暗示着一個無黨派人士不适合擔任新四軍司令員。我讀了這封信給項英,他沒有太大的反應。在我不得不相信之後,葉婷已經離開了軍隊,而我作為緩沖,顯然失敗了。不幸的是,原來的信也是在閩南事件中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埋在了山裡。葉家之間的關系很緊張,其實這種情況無處不在,比如後來的蘇軍部、陳毅和饒樹石,關系不是很緊張嗎?

作者:李毅流氓(1903-1990),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東街。1925年入黨。早年,他赴法國勤儉學,追求革命真理。在大同、上海和上海東吳大學學習期間,他參加了反帝愛國進步學生運動。1925年,他加入了廣州的郭沫若創意社團和其他組織。1926年入黨。同年在廣州,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書記、宣傳科科長,參加北伐戰争。1927年第一次革命失敗後,他參加了南昌起義,并擔任叛軍政治部書記,然後移居上海,在中國共産黨江蘇省委宣傳部和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特别支部工作。1932年,他去了中蘇地區的瑞金。1933年,他被任命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家政治防禦局局長。

1934年10月,他參加了長征。抵達陝北後,曆任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甘甯省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長。1937年7月抗日戰争爆發後,他受命協助葉庭在閩南組建新四軍,任新四軍秘書長、中共中央東南支部秘書長。

閩南事變後,任淮海區、蘇北區黨委副書記、司長。1945年8月勝利後,任華東局常委、宣傳部長,蘇原區政府主席。1947年後調任旅區黨委副書記、旅校行政辦公室第一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理事兼秘書。1958年4月至1963年9月任駐緬甸大使。1962年起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民政學會副院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74年至1982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兼顧問,對被江清反革命集團搞砸的對外聯絡工作進行了改組。十一屆三中全會選舉中央紀委副書記,十二、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為中共中央委員、常委。由于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巨大貢獻,陳雲于1982年推薦他為國務院古籍編纂出版規劃組組長。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9年,在軍部,左起:陳毅、蘇宇、傅秋濤、周恩來、朱克京、葉婷。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9年,周恩來與副總統葉挺(右)合影。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59年國慶節,傅秋濤海軍上将、江玉清、陳世玄海軍上将出席了在天安門塔舉行的儀式。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周恩來和葉婷于1939年從重慶到閩南途中抵達桂林,這是他們離開閩南時的照片。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9年,在東塘赤新四軍江北司令部,左起:葉婷、賴傳柱、羅偉輝、張雲義。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8年,賴傳柱在閩南與周子坤(右3)、張正昆(左3)、宋玉和(左2)、張元壽(右1)和羅向濤(左1)合影。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左起:李一路、袁國平、蘇宇、陳毅、王毅、周恩來、鄧子輝、項英。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9年7月16日,新四軍第一次黨代會16人組。前排左起:陳毅、袁國平、向英、周子坤、邱毅涵、李建珍、傅秋濤8号;左起後排:譚振林、3曾山、5路生、7黃火星。

李一氓 回憶皖南事變

1939年2月,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坤與參謀長賴傳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