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作者:奇點聊财經

#實話實說#

獐子島“扇貝跑路案”終于迎來了大結局。

原獐子島董事長、總裁吳厚剛被處罰金92萬元,喜提15年的“縫紉機技術進修班”,其餘11位責任人,也分别被判了1年零7個月到11年的有期徒刑。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提起獐子島“扇貝跑路”,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自從2014年開始,獐子島的扇貝就屢登新聞頭條,原因也很簡單:不是“跑了”,就是“餓死了”。

以至于有人表示,獐子島的扇貝是自己見過最有紀律性的動物,動物不允許成精,但獐子島的扇貝絕對是個例外。

為什麼獐子島的扇貝會“跑路”?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正如趙本山的那句經典台詞“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于耗子”,而獐子島的業績,則完全取決于扇貝跑不跑路。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獐子島扇貝:我太難了

“扇貝跑路”這件事,最早發生在2014年。

當年10月份,獐子島釋出公告稱,由于北黃海遇到了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導緻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将進入收獲期的扇貝絕收。

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業績巨虧11.89億元,連續吃了3個跌停闆。

蹊跷的是,獐子島口中所謂的冷水團,當地養殖戶和水産商都說沒有遇到,附近海域也沒有哪家養殖戶是以減産,大連氣象局更是從未播報相關資訊。

不過即便如此,善良又無辜的投資者們還是相信了,幾十年一遇的天災,徒呼奈何。

然而,誰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

2018年1月,獐子島的“扇貝跑路”迎來2.0版本,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這次投資者徹底窒息了。

獐子島釋出公告稱,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2017年盈利的9000萬到1.1億,變成了虧損5.3億至7.2億。

最後,獐子島在年報裡解釋,虧損7億多是因為海洋牧場遭遇重大災害,扇貝長期處于饑餓狀态,日益消瘦,品質越來越差,很大一部分都被“餓死”了。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這時候,哪怕投資者再善良再天真,也逐漸納過悶來了:

不是“跑路”,就是“餓死”,是在把人當傻子耍嗎?

獐子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明擺着就是把投資者當成傻子耍,再一再二還有再三再四,類似戲碼多次上演。

有媒體統計,自2014年起,獐子島扇貝6年時間裡曆經5次逃跑或死亡,動辄遭遇“罕見天災”,任誰見了不得說聲慘。

隻不過,哪怕是獐子島敢編,扇貝們也演不下去了,2018年2月,獐子島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獐子島的扇貝為何頻繁跑路?

最開始的時候,雖然獐子島明着造假,證監會也立案調查了,但這件事很難明确。

根據獐子島公司的年報,扇貝撒苗的時候、捕撈的時候,都有視訊記錄,年報盤點的時候,事務所也請了專業人士。

按理說,單從文字視訊記錄上,已經做到了盡善盡美。

可問題在于,海産品本身是農産品中最特殊的品類,包括營運成本、捕撈記錄等等,查證難度極大。

也正是是以,獐子島成為“慣犯”,仗着海産品的特殊猖狂造假,視法律法規于無物。

最終為了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證監會借助北鬥衛星定位系統,對獐子島公司27條采捕船隻、數百餘萬條海上航行定位資料進行分析,才總算查證成功。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另外,我們觀察獐子島的業績可以發現,幾乎每次都是隔兩年實作一次盈利,其餘年份則全是虧損。

是以剔除“扇貝跑路”這種荒謬的借口,我們有理由懷疑,獐子島是不是為規避ST和退市風險而進行了一種财務上的調節手段?

可以說,獐子島每一次的“扇貝跑路”都是早有預謀,背後是某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肆無忌憚。

管理混亂,問題頻發

除了“扇貝跑路”之外,獐子島這家公司的“奇葩”之處還多得很。

比如早在2012年,獐子島就曾被曝出2600萬元扇貝遭到公司内部人員盜竊的事情,但最後不了了之,沒有公布任何的追責明細。

2018年2月份,獐子島員工以及附近的居民紛紛反應,集團内部員工偷盜成風,已經持續多年。

獐子島員工表示,偷竊與丢失在公司内部經常發生,公司上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不管。

獐子島的居民也透露,獐子島集團内部貪腐成風,舉報到最後也是無果而終,甚至“就連看門的老頭都喝茅台”。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隻是獐子島集團對此概不承認,稱“隻是極個别員工利欲熏心,惟利是圖,公司管理良好”。

而且回看2018年,獐子島釋出公告稱“扇貝餓死了”,此時實際上是一個關鍵節點——2017年獐子島管理層限售股解禁,隻要推高股價,就可以套現退出,有很強的“内幕操作”動機。

是以在2017年時,獐子島頻繁釋放利好,萬事俱備,隻欠“韭菜”。

但戲劇的是,2018年1月20号,獐子島大股東收到檢察院《起訴書》,稱其在敏感期減持股票,原本的打算泡湯。

于是最後幹脆“破罐子破摔”,1月31号獐子島釋出業績修正公告,将2017年業績從盈利9000萬-1.1億調整為虧損5.3億到7.2億。

反複用一個借口把投資者當傻子一樣忽悠,高管通過财務造假等手段,令無辜的投資者接盤,幾乎就像是糊弄孩子的手段。

不過如今“獐子島扇貝跑路案”總算畫上了句号,如何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扇貝跑路”案迎大結局,原董事長被判15年,幕後真相被扒

寫在最後:

有位獐子島的從業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前去海洋牧場播撒扇貝苗,結果20包裡面,有7、8包都是沙子,至于扇貝苗去了哪裡,懂的都懂。

是以,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并不令人意外,看似離譜的劇情,早在數年前就已埋好了伏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