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作者:青煙威文學

作者:沈子友(心系遠山)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十萬大山——名山之旅(66)

十萬大山,位于廣西上思縣,海拔1463米。在人們的心目中,曾經是一個猛獸出沒、土匪肆虐,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記得年輕時候曾看過一部以此為背景的剿匪電影《虎膽英雄》,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是以,這次我把它列入了自雲南到廣西後要爬的第一座山。

但不巧的是,當我6号離開保山,乘長途汽車到昆明連夜轉長途火車到南甯,再轉乘中途汽車到上思時,正趕上天氣下雨,因人少而沒有直到十萬大山的車,同時路人告訴我即使想法到了,因雨天路滑也無法爬山,于是便臨時決定先到憑祥、甯明的景點,再視情折回上山。

于是,在遊過友誼關和花山之後,3月9日一早便從甯明汽車站坐第一班長途汽車,再到上思。

車行約3小時,到達上思客運站,轉至西門站,還是因人少本來開到十萬大山的中巴車而隻開到半途的那當鄉,如到十萬大山需再加60元,加就加吧,至此已無别的選擇。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撲朔迷離的十萬大山

在景區大門外的廣場上,車停了下來。時間也到了下午,不能再上山了。先看了一下售票處邊上的十萬大山的簡介和示意圖。并與一當地人閑聊,得知上山的路有10多公裡,雨天路滑不能上,即便天氣好也要走4、5個小時。平時爬山的人不多,“如迷路,要順河水往下走,就會走出大山”。

再打聽住處,大門内幾百米處有高檔飯店,大門外1千米處有紅旗村,遂選擇後者。順河而下,順便看了“觀鳥園”等人造景點。這紅旗村,是原十萬大山中的紅旗林場,從景區中搬遷出來的。當晚聯系住村中一老太太家空置的一套房子中,是她已搬往廣州的女兒的家,幹淨,能洗澡,還不貴。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十萬大山景區大門

上山之路

10日早,在景區大門外的一處小飯館吃了早點。約8點鐘,進入景區,經過一寬大的廣場和飯店之後,上山的路分為兩條:左為小路,右為沿江而上的“人間仙境”木棧道。遂決定先難後易,先沿小路上山,下山時走木棧道。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路上濕漉漉的。小路可能是以前林場時留下的,時而台階,時而坡路,路邊有竹林、人工杉木林、原始次生林。行約3.5公裡,又一岔路口:右為“珠江源頭”,1.5公裡;左為三叉江風景區。再把後者留給下山,從左側小路追溯珠江源頭。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上山的小路陡峭,樹木茂密,1公裡後攀上-更陡峭小路,進入一峽谷,怪石嶙峋,一細流懸空而下,下面石上刻有“珠江源”三個大字。沿大小不等的河卵石向源頭靠近,到一斜陡處回頭向下一看,一平面7、8平方米的大石頭就在旁邊,真是天造地設,上天為人們準備了一個天然的觀景平台。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站在這天然的觀景平台上,看着這涓涓細流,我想到珠江源頭不是在雲貴高原之上嗎,怎麼就這樣流經了我的腳下呢?轉而又想,這十萬大山自廣西至越南,延綿數百裡,山頭無數個,為這一帶所有江河的源頭,珠江也自然是其中之一了。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紅色印記

由“珠江源”原路傳回至交叉路口,往右便到達“三岔口”風景區,往上又到

一岔路口,右上為“九龍松”,路短且好走;左上則是“獅子峰”,上有“獅山觀海”景點,海拔1264米,為十萬大山較高山峰之一。為節省體力,舍棄前者,沿後者上行,路邊有标志“土匪洞”,再往上為“念闆溝軍事會議會址”,為十萬大山的旅遊增加了紅色的色彩。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粵桂古道

再往上為“粵桂古商道”,層層疊疊的不規則的石階,參差不齊,高低不平,有的留有深深的印痕,盡顯千年古道的滄桑。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由于連日下雨,呲牙咧嘴的石階上布滿青苔,濕滑難行。路邊古木參天,遮天蔽日,有的倒伏在路上,一派熱帶原始森林的景象。路邊不斷有小溪流過,因地勢的落差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瀑布。這是一片少有的熱帶原始森林,生長着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林,有各種松樹、紅椎、苦梓、黃樟等。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一路上沿山的一側上行,看對面的峽谷和群山,峰巒疊翠,雄偉挺拔,峭壁懸崖,樹木蔥茏,奇花異草,山内流水潺潺,清風拂面,沁人肺腑。山上氣候異常,時而雲霧缭繞,林木昏暗,細雨霏霏;時而雲散天晴,霞光萬道,層林如洗,百鳥歡唱。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扶隆坳口

上行約5公裡,路邊的植被由樹木變成了芒竹,小路也由石台階變成了土路。開始竹林還有幾米高,越往上竹子變的越矮,小路變的越窄。到一拐角處,有幾塊巨石矗立,上書“扶隆坳口”四個大字,左行可達山頂,右行則開始下山,可能是“粵桂古道”的延伸。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可能是上山人太少的緣故,左行的小路淹沒在竹叢中,隻能從前人踩出的小路中辨識。有時路太陡太滑,隻能用兩手抓住兩邊的竹子才能爬上去。開始還在竹叢中穿行,越往上竹子越低,漸漸的低于人的身體。看遠處,群山逶迤,峽谷内雲霧缭繞;往上看,山頂覆寫在一片低矮的芒竹、龍須草和黃茅草之中,随山風而起伏。“看山跑死馬”,如此上行約2.5公裡,到達山頂,手機上的計步器顯示11.66公裡。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山巅之上

山頂上,有幾處裸露的巨石,遠看群山,真是“一覽衆山小”。山上的風特别大,天上時晴時暗,遠處的雲海在大風中急速地翻騰。這裡就是“獅峰觀海”景點,天晴時可看到幾十公裡之外的防城港的大海,還可看到越南的地盤。但今天的風實在太大了,以至難以立足,除了翻騰的雲霧,和雲霧下莽莽蒼蒼的群山,什麼也看不到了。雖如此,看着腳下的山頂,仍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之感。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下山之路

下山的路,沒有像以前爬過的山那樣輕松。上時靠抓着兩面的竹子才上來的路,下山時因沒有台階,則既要用兩手抓住兩面的竹子,還要用兩腳抵住兩面的竹根,才不至于滑倒。更萬幸的是,因為上山時牢牢記着淹沒在竹海中的小路,才沒在下山時走錯路,

下至粵桂古道,路上雖有了台階,但由于連日下雨,本已磨滑的石頭上布滿青苔,難以站立,腳踏上去不小心就會滑倒。而有時越小心越猶豫,則越難以下腳,更容易傾斜滑倒。所幸今天沒有下雨,且手中的登山杖發揮了作用,雖摔了兩跤,但無大礙。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三叉江風光

下到“三叉江”口時,由左側沿石頭河下行,一路上都是沿河邊修的帶欄杆的台階,随河道上下彎曲,可以說是無石不奇,無水不瀑,移步換景,處處呈現出原生野趣。主要景點有人間仙境、情網同心、龍袍樹、石上根源、天女浴池、紫荊迎客、祿影清潭等,一路沿河下行,河出山了,景區也就到了盡頭。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虎膽英雄

河口,是-片開闊地,有飯店、廣場、花圃、樹林,樹木蔥茏,綠草如茵。在廣場上,我看到了《虎膽英雄》中的原形一一曾泰塑像。

此時,已到下午6時,自早上8點上山,到現在已馬不停蹄地走了10個小時,行程23.5公裡。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附記:夜宿紅旗村

下山後,在飯店處遇一中年男子,他問我從何而來,我說山東濟南,他立刻有了好感。問我濟南到滕縣有多遠,那裡是否有姓常的?并說他們祖上是從山東滕縣遷來的,沒想到在這裡遇到老鄉。

步出廣場到達景區,又來到早上吃面條的小店,再次見到那對熱情的老闆夫婦,我提出多下一點面條,老闆娘說我給你下一盆吧,随便吃。我邊吃邊和男主人聊了起來。他說他姓汪,祖上是山東,明朝時因做官被貶而來的。他還說,這個林場開辦于建國初期,省裡把一些政治犯、成分高的集中到這裡,在山上用石頭碼出了“勞動大學”的名子,實際上是勞改林場,每天勞動20個小時,太苦了。後來林場在這裡植樹,主要是杉木。住的很散,有幾個隊。後來林場被“開發”了,集中起來搬到了外面,成為紅旗村。現在他們的小店,每年能掙3一5萬元錢,夠用了。說着,我吃完了一小盆面條,他隻收了15元錢。并說,不要着急走,我炒幾個菜,咱們喝點酒。我因太累,表示感謝後便離開了。

告别店主人,再次來到了紅旗村投宿于昨天的住處。因是第二次入住,老太太比較熱心,又向我介紹了當地的不少情況。

2017.3.10 遊覽

2024.1.1日整理于法國普羅旺斯

十萬大山 珠江之源

作者簡介:沈子友(心系遠山),山東莒縣人,1970年11月入伍,1984年1月軍轉工,中鐵十四局退休。

編輯:李勳修/徐文合《青煙威文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