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文章首發挑戰賽#為了振興鄉村,農村的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既然振興鄉村如此的重要,為何一開始就讓資源全部外流了呢?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自1978年起,中國人喊着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口号,開始了全國性的改革開放之路。随之而來的是鎮辦和村辦企業的消失,或者賣給了個人。土地由集體耕種也變成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分田到戶耕種,自負盈虧。

至此,農村就沒有了集體經濟一說,而之前由國家擔保的農村醫療合作社和農村國小體系也退出了曆史舞台,赤腳醫生的制度也變成了江湖郎中。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農村就像那“熱鍋”,農村的人們就像那螞蟻,紛紛離開了農村進入城市務工,“農民工”自80年代正式成為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

随着城市化的推進,農村的常住人口便大量的流入城市,農村學生生源也随之大量減少,村裡的國小由于生源少也開不下去了,便隻能向鎮上集中,期間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由于上學路途遙遠而辍學。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不單單農民工進城,農村的赤腳醫生也進了城,有行醫資質的農村醫生都進入到了城市擴建的醫院裡面就職,有些有特殊專長的醫生也進城開設私人診所。而留在村裡的醫生就少之又少了。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短短十幾年間,農村醫療體系、教育體系、村集體經濟就這樣退出了曆史舞台…

可是再怎麼厲害的城市化也不可能全部的農村人都進城,都還會有留在農村的人,那這些留在農村的農民他們在各種體系離開農村之後,農村農民問題也就日益暴露出來了。

首先就是土地分田到戶的小農模式隻夠維持溫飽,農民種田種糧并不能緻富,甚至還要虧本,因為分田到戶之後,之前村集體經濟時期的農業基礎設施都沒有了,農民隻會回歸傳統農耕,人力成本高,加上各項農資成本也高,是以農民種田根本不賺錢。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農村農民沒有錢這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農村衰敗的根本原因。農村老年人養老體系不健全,全國各地的村委基本都會有2,3十的光棍。農村的結婚率低,出生率也就跟着低了。農村人要想娶上媳婦,最好是去城市買一套商品房作為籌碼。甚至現在有房也很難娶到媳婦,除非是全款買下的房産,不然女方都害怕婚後一起還房貸,這就是現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中央一号檔案每年都會有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關于鄉村振興中央還是做了很多的,最主要的是把路給修好了。也做了很多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振興鄉村,村集體經濟、醫療、教育還能重新發展嗎?

但是農村農民還是不富裕,2023年的政府報告統計,中國還有5,6億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農民應該占比大部分,農民還是不富裕。

是以,要想振興鄉村必須要讓農民真正富裕,必須重新發展農村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教育體系,以及醫療體系,讓人回流農村,讓錢流向農村農民。這才是實打實的振興鄉村,共同富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