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作者:鐵馬冰河wu

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元末文人陶宗儀在其編纂的文集《南村辍耕錄》裡收錄了一首《醉太平》小令,原作者姓名已不詳,令曰: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

這首小令鞭辟入裡,切中時弊,是以不胫而走, 在朝野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京師以至江南,人人能道之”。《元史》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彼時的元王朝已處于風雨飄搖的末世,這首小令也道出了曾橫掃歐亞、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國由盛轉衰、末世憂患之不堪縮影,彼時的元帝國,内憂外患此起彼伏,天災人禍接踵襲來,官員貪贓枉法,經濟瀕于崩潰邊緣,民怨沸騰,到處是幹柴烈火,隻待一兩顆火星迸發便會形成燎原之勢......元末的種種亂象,其禍根應該始于開河與變鈔,這似乎是造成禍亂的主要原因。

王朝末世總是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天災人禍

據《元史·災異錄》記載,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五月,中國北方的黃河中遊地區連下二十多天暴雨,由于河堤年久失修,河水暴漲盆溢至決堤,洶湧的洪水呼嘯着潰壩而出,平地水深兩丈有餘。最先決口的是北白茅堤,已經泛濫成災。六月,在洶湧洪水的不斷沖刷下,金堤又告決口,造成了數十年不遇的特大水災,黃河沿岸的許多城鎮鄉村皆被漂沒,成為一大片浩渺澤國。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史載,金堤潰壩後,洶湧的洪水席卷而下,沿河郡縣皆被大水吞噬,濟甯路、單州路、虞城、金鄉、砀山、魚台、豐縣、沛縣、定陶、楚丘、成武幾乎都泡在水裡,稍遠的曹州、東明、巨野、郓城、汶上、嘉祥、任城等地也被洪水殃及,地勢低窪處均被淹沒。四處噴溢的洪水湧入運河河道,又造成運河河堤管湧決口,使濟南路、河間路的大部分轄地被大水沖淹。

這場罕見的水災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影響極為嚴重,因莊稼絕收,到八月份,山東各地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人倫慘劇。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水災的影響還未過去,瘟疫、旱災、蝗災又接踵而至,死者衆多,餓殍遍野,僥幸不死者也朝不保夕,驚恐萬狀。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元廷征發十五萬民伕治河,是為“開河”,中原群眾不堪征調, 民怨沸騰

在元大都(今北京)醉生夢死的蒙元王公貴族們,哪有閑心去關注蟻民的存亡悲苦,但這次黃河中遊爆發的巨大水災“(沖)壞兩淮司鹽場,妨國計甚重《元史》”,不僅國家稅賦銳減,對于這些寄生權貴的個人收入也有影響,這點他們非常在意。元至正九年冬季,元末頗有能耐的重臣蔑裡乞·脫脫帖木兒重新出任丞相,他力主治理黃河水患,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召集衆臣商議 ,達成一緻意見,決定派都漕運使賈魯主持治河,以消弭水患。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賈魯官職是都漕運使,相當于今日交通部水上運輸司司長,是個技術官僚。他提出了兩個治理方案:(1)、修築北堤以制橫潰;(2)、開鑿黃陵崗一帶的白茅河,再堵塞缺口,引河水經徐州東彙入淮河入海。第一個方案“用工省”,即省時省力省錢,但隻是權宜之計;第二方案雖“功費甚大”,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卻能夠在一段很長的時期内解決掉黃河水患問題。經元廷再三商榷、斟酌,決定采用第二策,以一勞永逸地消弭黃河泛濫成災之大患。元廷這一決策,堪稱功在當代,惠澤千秋的大善事, 但也為其本身迅速覆亡埋下了禍根。

元至正十一年(1351),元廷任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強征汴梁(開封)、大名府等十三路民夫共十五萬人,調廬州(合肥)等十八翼兩萬多元軍為監督,前往黃河中遊地區治水。一時間,中原群眾擾攘不已,引發極大民憤 。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元廷濫印交子(紙鈔)彌補财政虧空,導緻通貨膨脹,緻使百姓手中的交子急速貶值過半,是所謂“變鈔”之禍

蒙元帝國橫跨歐亞,元朝隻不過是這個馬背帝國名義上的共主。蒙元自漠北入主中原後,因蒙古貴胄不谙經濟,是以重用來自西方的色目人(高鼻藍眼的歐羅巴、高加索人種 )幫其主管國家财政。這些善于經商的色目人将金銀等貴金屬金融體系引入中原。是以,元朝很少鑄造銅錢,而以貴金屬為主要流通貨币,中國本身不産銀,需大量從異域進口,是以當龐大的中國市場突然改用貴金屬銀為硬通貨時,立刻導緻世界範圍的銀荒。元末,因銀荒愈演愈烈而導緻通縮,面對巨大的經濟危機與随之而來的社會危機,元廷采取的應對之策是:拼命印發紙鈔以沖抵銀荒而導緻的可怕通貨緊縮。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紙币又叫交子,早在北宋仁宗時就已經印發了,在印制技術上已經趨于成熟。交子便于攜帶、交易,也算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但因為古人缺乏現代金融知識,無法掌握紙鈔與硬通貨的配比,在流通時弊端與隐患多多:把發行權交給私人吧,很難確定信用;國家壟斷發行權吧,又很容易超發甚至濫發,造成貨币貶值。是以紙鈔長期不能完全替代貴金屬貨币。

到了元朝末期,由于占統治地位的蒙古、色目貴族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加上養軍養吏财政負擔沉重,用于權重的貴金屬金銀銅等入不敷出,财政也逐漸趨于枯竭。為了轉嫁财政危機,至正十年,元順帝特地下诏:

“以中統交鈔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準至元寶鈔兩貫,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曆代銅錢并用,以實鈔法。(頭條首發,嚴禁剽竊、搬運)至元寶鈔,通行如故,子母相權,新舊相濟,上副世祖(忽必烈)立法之初意”。《元史·食貨志》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但鑄造金屬錢币顯然比印刷紙鈔要麻煩得多,是以元廷删繁就簡,偷工減料,銅錢鑄造的不多,交鈔卻印了一大堆。《元史·食貨志》記載:

“每日印造(交鈔),不可計數......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

至于匯率以及彙兌,元廷度支部(财政部)規定交鈔兌寶鈔為一比二,等于是硬生生、毫無道理地把老百姓手上的鈔票貶值了超過一半,這與公然打劫有何差別?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元順帝

大變亂前夜......

這還不算最狠的,由于交子印刷毫無節制,紙鈔濫發導緻貨币貶值嚴重,很快造成了通貨膨脹甚至更嚴重的脫貨緊縮——

“行之未久,物價騰貴,價逾十倍......”。《元史·食貨志》

據文獻記載,因交子超發,導緻物價飛漲,在大都(今北京)五百貫交鈔,連買一鬥小米都不夠。也許,當時買一棵白菜或一鬥小米,真的要扛一大袋交鈔去。

元廷這些救急舉措,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讓無數丢掉了飯碗、失去了經濟來源、活不起養不起死不起、天天在苛役中苦苦掙紮 、慘遭經濟洗劫的窮苦百姓,怨憤高漲......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元末因何爆發紅巾起義?開河變鈔引民怨沸騰, 濫發交鈔緻通貨膨脹

【配圖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