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作者:藝境1970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曾經,重慶忠縣一個小區發生了一件悲劇。

兩名國中女生一起從33樓跳下,墜樓身亡。

事情是這樣的。

這2名女生都是忠縣某中學的學生。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在下午4點多的時候,2個孩子相繼發了一條朋友圈。

“我走了,再見”,從朋友圈可以看到孩子的腳已經站在了樓頂的邊緣,随時會掉下去。

而另一個孩子發的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叫(自己名字的)的人了,走了”,而孩子的手已經向外面延伸了,貌似在對這個世界告别。

最可悲的是,孩子發了朋友圈20分鐘後,就跳下了樓。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這是一個悲劇,破碎了兩個家庭。

不知道這20分鐘,她們内心有怎麼樣的掙紮。

是否有人看到朋友圈,進而去挽回她們。

是什麼讓這兩個孩子如此絕望呢?我們不得而知。

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屢見不鮮,且有低齡化趨勢。

和父母争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感歎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01

不可缺位的挫折教育

在生活中接受挫折與失敗的曆練,是我們人們的必修課。

所謂抗挫力,也稱心理彈性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應對能力。

心理研究發現,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是抗挫力的高低。

抗挫力強,可增強個人的生命力,提升個人直面挫折和挑戰的勇氣與智慧。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确對待挫折的思想,就好像是溫室裡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應社會的。

而隻有學生在學校中就遭受許多挫折(無論這種挫折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掌握了應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講才能夠更好地适應社會。

南通易家橋一個12歲的女孩因為不堪作業重負,留下了一封遺書,跳樓身亡。

遺書雖隻有簡簡單單的一頁,可是句句讓人揪心、心痛。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上面寫着最醒目的4個大字:“我恨你們”。

就連最後的一句話都是,“把我的作業撕了吧。”

但是從這封遺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給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壓力,而父母卻不管孩子的感受,壓力已經将孩子徹底擊垮。

父母不懂孩子的累,孩子心裡的苦沒有人可以傾訴,隻能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告訴父母。

02

如何正确地對孩子

進行挫折教育?

其實,所謂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讓孩子吃苦受累,更不是刻意打擊他們,人為給他們制造痛苦。

挫折教育是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教會他們積極應對,利用挫折發生的時機趁勢而為,讓孩子經一事長一智。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那麼,如何正确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1.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普遍問題

有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一蹶不振,認為自己很不幸,總是被挫折眷顧。其實挫折是非常普遍的。

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即使遇到挫折也是雲淡風輕。

像世界上很多名人,他們都經曆了很多坎坷,才功成名就,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越挫越勇的。

是以,不要懼怕遇到挫折,要把挫折當成化了妝的祝福。

2.幫助孩子進行正确歸因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貶低孩子,而是要幫孩子正确歸因。

應該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夠,還是外界原因不穩定等等,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做法扭轉逆境。

讓孩子明白,挫折不一定會影響未來生活,隻要想辦法,就一定能扛過去。

3.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瑞士的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參加勞動,鍛煉獨自生活的能力。美國的挫折教育是讓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要花錢自己掙。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打掃衛生、擇菜洗菜、做些簡單的飯菜、擺放餐具、洗碗等等,提高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

4.進行耐力訓練

适當地讓孩子運動,在運動項目選擇上,可以選擇有利于耐心提升的項目,其中,遊泳和長跑就是不錯的選項。

運動并不是刻意地吃苦,且有益身心,還能進行耐力訓練。

03

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項

1、不要給孩子設定無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這個人。就事論事,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

2、當孩子自願挑戰而遇到挫折時,家長更多要從方法上給孩子以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盡可能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及父母的關懷。

2名中學女生相約從33樓跳樓自殺,死前20分鐘的朋友圈讓人揪心…

3、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時,家長不要嫌孩子拖拉時間而包辦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引導孩子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裡,下一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4、控制好獎勵。不要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過多的什麼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贊美之詞,讓孩子有機會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後的心靈獎勵。過多的物質獎勵,将會扭曲孩子的成功體驗,甚至為了物質獎勵而努力,這我們就大錯而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