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作者:一個人精彩

前言

2015年,湖北孝感市政府處,一位身着樸素的老人悄然走進服務大廳。他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目光低垂。從業人員走過來,熱情地問:“老人家,您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嗎?”

老人低聲回答:“我是來找政府兌換欠條的。”說着,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面寫着紅軍欠400大洋的字樣。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從業人員聽後頓時愣住,難以置信地問:“你說什麼?再說一遍好嗎?”

老人隻能重複一遍,臉上帶着一絲無奈。從業人員接過欠條,意識到這不是個普通的請求,迅速将情況報告給了上司。

上司查驗了欠條的真實性後,意識到這是一段歲月沉澱的曆史。紅軍欠債的故事承載着革命年代的苦難與堅持,這張欠條成為了曆史的見證。

政府上司深感責任,決定不敢怠慢,立即為老人安排了兌換。那這張欠條又兌換了多少錢呢?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紅一軍的借條:兵痞之口出守信之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慘無人道的白色恐怖,大肆鎮壓工農運動,無數共産黨員與革命群衆被殺害。在這危急存亡之秋,中國共産黨選擇了建立紅軍,開辟革命根據地,以武裝鬥争奪取政權。

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到1931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我黨我軍先後在全國建立了10餘個革命根據地。其中鄂豫皖根據地在當時僅次于中央蘇區,是陝甘根據地之前規模最大的地區。

1930年春,紅一軍主力部隊4000餘人,在鄂豫皖邊境地帶轉戰。連續大戰使得軍糧告罄,部隊在後方的供給也屢遭破壞。紅軍軍需官唐愛國得知此事後,情急之下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決定率領幾名戰友,偷渡至幾百裡外的湖北村鎮,懇求當地士紳地主楊長銀,借些軍糧支援紅軍。此舉風險極大。他們幾人不僅要躲避國軍巡邏,還面臨可能遭到地主家反擊的重重阻力。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我等身負革命大任,這點風險算得了什麼!”唐愛國也顧不得許多,整裝帶領手下幾人,奔波五六十裡,終于到達楊長銀家中。

楊長銀出身書香門第,山野村民也因其樸實仁厚的性格而寄予厚望。他雖與共産黨人立場南轅北轍,卻也有知識分子的同情心與慈悲情懷。 當他見到這幾位衣衫褴褛的紅軍時,雖有片刻惶恐,但很快鎮定下來。 唐愛國向他講述目前紅軍的困境,懇請能否支援些糧草。

楊長銀聽後略一沉吟。他了解國民黨的殘酷,也知紅軍正在與之激烈鬥争。我購糧支援紅軍,政府若知道,定會連坐處置。但若眼睜睜看他們活活餓死卻又于心不忍......楊長銀掙紮許久,終于開口:“既是國難當頭,我等何忍見死不救......貴軍為天下蒼生,與我無冤無仇。我雖寒門,也當盡綿薄之力相助!”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楊長銀說着,自家倉庫取出四百大洋白銀,相當于五千餘兩,折合糖麥三萬餘斤,足可支援紅軍一個月左右。唐愛國欣然接受,當即開出收據作為還款憑證。臨行前,楊長銀不住叮咛道:“時局難測,望勿忘舊情。欠條一紙,兌現乃君子之大義啊!”唐愛國連聲應允,感激涕零。

紅軍接獲款項大喜,調配運輸,很快将銀元變作軍糧。在物資支援下,紅軍士氣大振,北上抗日的路途打開了希望的曙光。而楊家大宅,也在兩年後的戰火中灰飛煙滅。楊長銀的香火就此斷絕,那張泛黃的欠條,似乎永遠湮沒。

八十五年後,一張驚世借條

然而命運的齒輪遠未停轉,奇迹一直在繼續。八十五年後的今天,一張小小的借據,跨越近一個世紀,終将兌現!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2015年的一個春日清晨。楊明榮一如既往地翻閱祖宅中的舊書。這本是他過去半年積累的習慣。他想要重振楊家,唯有讀書治家,方能明理達道。 楊明榮是楊家五代單傳的子孫,其先人楊長銀,生前仗義好施,鄉裡敬稱“楊青天”。如今楊家雖非舊日鼎盛,楊明榮仍心系家國,思索如何發揚光大。

當他翻到一本散裝書頁上的《史記》殘卷時,一張泛黃的收據從中飄然滑落。楊明榮打了個激靈,眼見上面赫然寫着“四百大洋,立即歸還,楊長銀”幾個大字!這是什麼東西?楊明榮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難道是先祖之物?

他趕緊端正收據再三細看,這分明是七八十年前的欠條!上面字迹雖然模糊不清,但白紙黑字的數字卻清晰可見。楊明榮腦海裡瞬間浮現楊長銀高大的身影:四百大洋,那可是巨款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楊明榮想不通先人何以會有這麼一張八十多年的老借據。他決定先請教一下當地文史專家,看看能否考證出個是以然來。

第二天清晨楊明榮便起程去拜訪縣裡的文物局長兼曆史學者高全喜,将收據原件呈上征詢。高全喜教授本就是這一領域的大家,看過原件後也驚為天人:這明顯就是八十多年前的紅軍借條!上面雖然年代久遠字迹不清,但詳細記載了借出款項。這在當年的條件下非常難得,實屬世間罕見!

楊明榮聽了激動不已。原來這就是爺爺楊長銀當年借給紅軍,用于支援革命事業的欠條!楊明榮懇請高全喜展開全面考證,确認真僞。高全喜欣然同意,保證盡快給出答複。

一個星期後,考證結果果然出爐:這确實是八十五年前紅軍向楊長銀借款的真迹!欠條雖曆經滄桑,但畢竟物證在手,可信度極高!楊明榮激動之餘,同時也思慮重重:如今要把這筆賬怎麼算才合适?他再次請求高全喜老師的意見。

高全喜說:“這份欠條雖然有些曆史久遠,但畢竟是真品。我看可以聯系國家有關部門,将它按現行貨币價值等效換算。如果最後能審定通過,你就可以代表楊家族人正式提出申請。”楊明榮聽後恍然大悟,這的确是個可行之計!

第二天清晨他就動身前往北京,先在文物局進行複核,然後在司法部門正式提出價值重新評估的申請。整個過程異常艱辛複雜,楊明榮不辭勞苦,奔波簽證,終于在兩個月後的某天,從法院接到了正式重新評估價值的結果。

“根據複核鑒定,這份紅軍欠條價值折合四萬元人民币。”楊明榮拿到法院價值評估結果,熱淚盈眶。這張小小借條,凝聚的不僅是銀元,更是一代人的紅色記憶。“感謝紅軍老前輩,感謝共産黨!”楊明榮由衷地說。

正是八十多年前,中國共産黨在毛澤東等老一代無産階級革命家的上司下,舉起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紅色大旗,點燃了民族解放的火炬。通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征,中國工農紅軍終于橫跨祖國,打響了抗日戰争的第一槍,宣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

而條件艱苦的紅軍之是以能獲得廣大人民群衆支援和援助,實乃源于他們嚴明的紀律與高尚的品質。 三條紀律六項注意,確定紅軍從不随意損害人民利益。諸如楊長銀等一批仗義支援紅軍的仁人志士,正是見證過紅軍信守諾言、立足人民的可貴精神的親曆者。

時至今日,中國共産黨正帶領中華民族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現代化強國進軍的新征程。楊明榮作為楊家後人,也肩負着發揚光大先人遺志的使命。

正如高全喜教授所說:“這份欠條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曆史,終于得以兌現,正是老一輩共産黨人留下的紅色精神的見證。我們這些後人更要銘記感恩,将其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謝謝老前輩的奉獻!”

兩個月後,在有關部門的協助見證下,楊明榮代表楊家後人,将這份85年曆史的欠條正式移交檢察機關曆史文物部門妥善儲存。他也接受了法院核定的相當于四萬元的款項。“我們會用這筆錢辦一些鄉間的公益慈善事業,幫助困難群衆。這是老前輩留下的精神遺産,我們更要感恩圖報,發揚光大。”楊明榮語重心長地對楊家子孫後代人說。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他們說,中華民族正以日新月異之勢成長壯大。而精神則會代代相傳,千秋永放光芒!這張小小的欠條,跨越 85年風雨,曆盡滄桑,今日終于完成它最後的使命。它将沉睡,成為曆史的一部分;而它所蘊含的精神意義,将由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繼續傳承下去!

紅軍立紀律始得人心

面對蔣介石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進攻,中國共産黨在上司人毛澤東等老一代共産黨員的指引下,選擇了在農村發動武裝起義反抗的道路。從1927年南昌起義到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黨在全國範圍建立起十多個革命根據地,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擁護和支援。

紅軍之是以能在敵人的重重圍剿下頑強生存并最終取得全國勝利,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嚴明的紀律和堅定的信念。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毛澤東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深刻認識到,想要依靠工農群衆的力量打敗敵人,必須樹立自己的威信。于是他制定并不斷完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格規範紅軍的一言一行。

三大紀律即“一、對敵鬥争時,絕對服從指揮;二、不拿一針一線群衆所有的東西;三、沒收土豪劣紳的财産分給貧農”。八項注意則要求紅軍建立良好的群衆關系,從禮貌待人到公平交換,展現共産黨人的高尚品質。

這些簡單而嚴厲的條令,保證了紅軍從不随意損害老百姓利益,而且将奪取的敵人财産分給窮人,獲得廣大人民群衆的信任和擁護。 “我們靠這個紀律獲得農民支援,獲得勝利。”後來朱德總結紅軍之是以能在敵人重圍下頑強生存,全靠人民群衆的供給支援。否則靠自己是萬萬無法抵擋住國民黨軍隊的進攻。

條件貧困的紅軍之是以能取得楊長銀等一大批仗義人士的支援,正是因為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也恪守紀律,展現高尚品質。這成就了人民群衆對黨的信任,為紅軍走向勝利奠定了最堅實的群衆基礎!

楊長銀就是親眼見證過紅軍精神和信守諾言的可貴品質的一位普通人。當他目睹紅軍的困境卻依然嚴守紀律時,不禁動容于心。于是他不顧自己是否也會遭殃,慷慨解囊。正是紅軍立紀律,展現高尚情操,赢得了老百姓的擁護,也成就了他們從絕境走向勝利!如毛主席所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之理!”

兌現85年欠條:紅色精神的傳承代代相傳

歲月流轉,白駒過隙。八十五個年頭在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當年借給紅軍四百大洋的楊長銀,與那張泛黃的小小欠條,似乎永遠湮沒在曆史風雨裡。然而奇迹卻在繼續上演。

2015年的一天,楊家五代傳人楊明榮偶然發現了這張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收據。經過專家證明,這果然就是楊長銀當年借給紅軍購買軍需的欠條!楊明榮欣喜若狂。在他看來,此事絕不僅僅是一樁債務關系的了結這麼簡單。

其中的意義更大的,是這張小小的欠條,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曆史風雨,終于完成最後的使命,見證了老一輩共産黨人的光榮與偉大!

“這是老前輩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産,我們更要感恩圖報!”楊明榮語重心長地對楊家後人說。

的确,當年正是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征,在槍林彈雨中闖過千難萬險。正是他們不畏強暴、百折不撓的精神,點燃了民族解放的火炬,打響了中華民族反法西斯主義的第一槍,全面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命運。

而紅軍之是以能在重重困境中籃得住人民群衆的支援,關鍵就在于他們嚴明的紀律與高尚的品格。

這種可貴的精神正是老一輩共産黨人與紅軍立下的不朽豐碑。而今,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程序中,這份紅色基因正代代相承、薪火相傳。無數義無反顧跟黨走的共産黨員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畢生信條,将紅色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正如楊明榮所說:“老前輩不畏艱難、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将激勵我們這些後人繼續前行,以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的偉大奉獻!”

90年前,紅軍借地主400大洋,如今,後輩拿欠條兌換,應還多少?

這張小小欠條的兌現,就是對老一輩共産黨人的最好答卷。展望未來,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中華民族定會續寫新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