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作者:玲珑說曆史

#文章首發挑戰賽#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本是草根出生,後終于登頂,建立明朝,被人尊稱為“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勵精圖治,隻為治理好這個國家,他膝下九個兒子成器,可他獨愛嫡長子朱标,封其為太子,為其登基鋪路。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為了安撫九個兒子,他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封九個兒子為藩王,為朱标掃清前進道路,可封藩結束後卻封了十個藩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第十位藩王是誰?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第十位藩王被稱之為“靖江王”,他與朱元璋是親戚關系,他為何會受到如此優待?衆所周知親王的封号都是一個字,例如潭王朱梓、趙王朱杞等,“靖江”二字則代表着是郡王,但他的地位比肩親王,在明朝混的風生水起。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一、功高蓋主,朱守謙被囚禁

朱守謙是明太祖朱重八的侄孫子,是他大哥的孫子,雖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朱元璋打天下時,朱文正是麾下大将,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非常勇猛。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時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非常苦,即便生活困難,結婚生子也是當時人們最大的訴求,大哥比他大十幾歲,大哥朱重四結婚後,重八八歲那年小侄子朱文正就出生。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沒過多久父母就因為饑荒、疾病去世了,但親兄弟倆關系非常好,大哥沒有抛棄朱重八,盡管生活困難,但還是管他一口吃的,可沒過多久當地爆發大型瘟疫,大哥身染惡疾去世了。

家裡唯一一個有手藝能養家的壯勞力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此時家裡的重擔都交到了嫂子肩上,朱重八努力為生活奔波,但生活并沒有好轉,嫂子為了不被餓死,帶着小侄子回娘家求一口吃的。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一家人分道揚镳之後,朱元璋開始乞讨的生活,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投身廟宇想當個和尚度過眼前的困境,可在這個風雨飄零的時代,普通人吃不飽,富人勉強生存,沒人給寺廟捐香火錢。

在廟裡生活了一段時間,當了一段時間的和尚之後,寺廟也因為沒飯吃,朱元璋再次流落在外,為生計奔波,可他沒過多久遇見農民起義軍,在這個困難的年代,老百姓為了一口吃的隻能拼命。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朱元璋見此,沒了其他生路得我朱重八順勢加入紅巾軍,為自己謀一條生路,此時的起義軍首領是郭子興,他是一個很有學識的人,很喜歡朱重八,與他一見如故,對其很照顧。

随後郭子興覺得他的名字不好聽,太随意,為他重新取了個名字“元璋”,換名不換姓,對于這個年輕人,郭子興非常看重,未來的大明皇後就是郭子興的女兒。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有郭子興的幫助,朱元璋在起義隊伍裡崛起的很快,一年後,朱元璋見到管他一輩子的馬皇後,兩人相差五歲,并沒有走到一起,可郭子興非常看好作戰勇猛的朱元璋,又怕他生有二心,決定用幹女兒将其牢牢捆住。

本就在起義軍得勢的郭子興開始重用朱重八,為其造勢,翁婿二人在起義軍中相處的時候,有時容易遭到别人的挑撥離間,經常會鬧沖突翻臉,最終都靠馬皇後在其中周旋,兩人才能相安無事。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朱元璋得勢後,沒有忘記大哥一家人,派人前去尋找,嫂子得知此事後,欣喜若狂,立馬帶着兒子前來投奔,雖然他們已經是數年未曾相見,曾經也生出間隙,但朱重八很注重親情,并沒将此事放在心上。

而是教導侄子讀書寫字,訓練他騎兵打仗,指揮作戰的能力,此後朱文正成了朱元璋麾下得力大将之一,最巅峰時被封為大都督,手握重兵,能管理朱元璋絕大部分的兵馬。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早先時期,朱元璋對這個侄子非常愛護,就當親兒子培養,地位對标嫡太子朱标,不是親兒子勝似親兒子,可此時朱元璋忙于戰事,忽視了對朱文正的教育,也種下了惡果。

明太祖朱元璋當時最大的敵人就是陳友諒,洪都之戰敵軍近百萬大軍進攻洪都,朱文正被圍困在城内,面對這種危機的時刻,朱元璋沒有選擇救援,而是下令讓朱文正誓死保衛洪都,一場本不可能守下來的戰役,硬生生讓朱文正打成了破局之戰,為全局大勝奠定了基礎。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二、性格乖張走向滅亡

滅掉陳友諒後,大勢已成,朱元璋開始封王,可他此時最擔心的就是這些心腹手下們會不會一起擁護他登基,會不會有人有不臣之心,為此朱元璋特地講了一個三國小故事。

來勸誡衆人自己和他們的關系,君臣之間不能逾越,朱元璋的告誡衆人都聽到耳朵裡,但還是有人沒有把這話放在心裡,那個人就是他的侄子朱文正。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朱文正仗着自己的關系和立下的戰功,非常嚣張,可他看着其他有功之臣一步步超過他,例如徐達等人,他心裡就開始不平衡,竟開始颠倒黑白誣陷徐達有不臣之心,要置其于死地。

他找到朱元璋說出事先準備好的說辭,抹黑、誣陷徐達,朱元璋自然知道徐達的為人和做派,自然不可能做出這些事,是以就狠狠訓斥了他一番,随後此事不胫而走,引得軍中無數人紛紛遠離朱文正。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生怕朱文正會找個由頭遷怒自己,此後為了挽回自己的在明太祖面前的形象,朱文正開始小心翼翼的粉飾自己,希望能在叔叔心裡留下一個好印象。

舉國冊封前,朱元璋找到侄子問道:“天下馬上穩定下來,你想要一個什麼官啊”,朱文正聽聞為了裝飾自己就說:“你都當了皇帝了,我不當官也行,我與大家同朝為官,你先封我官大家會有意見的”。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朱元璋聽聞覺得侄子長大了,老懷寬慰,登基大典前,朱元璋論功行賞,所有有功之人都賞賜封官,唯獨沒有賞賜、冊封自己的侄子,朱文正沒想到自己的玩崩了,眼見朱元璋沒有賞賜自己,心生怨恨,上次後被調往南昌。

此地遠離朝廷,無人敢管他,朱文正釋放心中的欲望,肆意妄為,搶搶民女、掠奪百姓、無惡不作,背地裡還多次惡意譴責朱元璋,還與想要謀反的張士誠厮混在一起。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南昌之事暴露後,朱元璋得知此事,命人将其抓回南京,其他事朱元璋都不願朱文正,可他強取豪奪、強搶民婦惹怒了朱元璋,要将其拖出去斬了,最後還是馬皇後求情才改變主意将其囚禁在身邊。

朱正文被囚禁期間,接受不了被剝奪職位,心有不甘,最後死在軟禁之地,死因不詳,曆史上有多種說法。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三、侄孫朱守謙

朱友文死後,明太祖并沒有将怨恨轉嫁到侄媳婦和侄孫身上,反而對他們更加善待,把朱守謙當成親孫子看待,并在之後的封藩時封其為郡王,地位等同于他的親兒子。

此時大明王朝全國遍布二十多個藩王,無數個郡主,沒過多久被冊封為靖江王的朱守謙回到了江西封地,可朱守謙受到其父親的影響,也不是一個好藩王,在自己的封地裡無惡不作。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不僅魚肉百姓,還A錢朝廷下發的錢财,此事暴露後,朱元璋不想讓大哥一脈絕後,就将其囚禁起來,朱守謙沒有那麼偏激,其兒子出生後世襲了藩王之位,被封為靖江王。

朱守謙:朱元璋侄孫,徐達的外甥,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享13代清福

結語

此後朱守謙一脈守着“靖江王”這個世襲王位老老實實生活,靖江王王位傳襲了二百多年,足足有十三代,成了大明王朝傳承最多最久的藩王,傳承之久令人歎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