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碩為何招得越來越多?你準備攻讀學碩還是專碩? | 快評

日前,中國教育線上釋出《2024年全國研究所學生招生調查報告》,通過對今年662所高校(不含科研院所及黨校)碩士研究所學生統招計劃(不含推免計劃)統計得出,隻招收專碩的院校占比為11.03%,統招專碩計劃占比在60%以上的院校占比為78.4%,接近八成。這反映了一個大趨勢:專碩的招生人數超過了學碩,且就招生比例而言,專碩不斷上升,學碩不斷下降。

近年來,著名大學學碩縮招或停招非常普遍。許多專業減少了統招學碩的數量,甚至隻接受推免方式或直博攻讀。與此同時,專碩招生比例不斷擴大,已成為碩士研究所學生招生的主力。今年,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與東北林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宣布不再招收部分專業的學碩研究所學生。

高校這樣做的驅動力是什麼?

2009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培養工作的若幹意見》,表示“為更好地适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部決定自2009年起,擴大招收以應屆大學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範圍”,将專碩培養目标定義為: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根據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專碩研究所學生招生規模将擴大到碩士研究所學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近日,教育部釋出《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2023年意見”),明确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并将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比例。

資料顯示,從全國範圍看,專業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專業學位授權點總數由10年前占學位授權點總數的37.6%提升至44.2%。可見,根據政策規劃,專碩比例至少還有10個點的上升空間。

關于學碩與專碩的差別,上過大學的人基本耳熟能詳:前者是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的,後者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前者重理論,後者重實踐;前者的學制往往比後者要長一些。不必諱言,在不少人心目中,學碩似乎要比專碩“高檔”一些。

但上過研究所學生的人知道:在不少高校,尤其是同招學碩與專碩的專業,幾乎是看不出有什麼差别,兩類研究所學生上一樣的課。對用人機關來說,應該也不存在對學碩與專碩厚此薄彼。在就業市場上,我們聽說過專升本的抱怨被歧視的,或雙非考上985、211碩士的抱怨“第一學曆歧視”的,但很少聽說過同一高校的專碩抱怨沒有得到與學碩同等的待遇。

“2023年意見”也要求:堅持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兩種類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培養機關應提高認識,在招生、培養、就業等方面對兩類學位予以同等重視,保證兩類學位研究所學生的培養品質。

故而,如果碩士畢業後就工作,尤其是同一高校同一專業的學碩與專碩含金量,恐怕談不上有什麼實質差異。

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于,學碩由于是學術研究定向的,更側重基礎學科,也鼓勵直博,将來主要是非市場性就業(如體制内高校、研究機構),培養能得到更高的财政補貼,因而學費相對較低;專碩由于是實踐應用定向的,将來除了考公考編之外,主要還是市場性就業,随行就市的話,因而學費收得也相對高些。

近年來,部分高校明确不為全日制專碩提供住宿。北京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所學生招生簡章(校本部)明确,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學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學明确,2024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所學生原則上學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學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學校給予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所學生适當的交通補貼。

這背後的邏輯是:學碩貴精不貴多,真正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不需要很多,重點是把真正熱愛且有志于學術的人篩選出來,政府财政可重點補貼;至于其他人,包括那些想要通過提高學曆以增強就業優勢的就去上專碩,學校則盡量讓其自行承擔住宿費用,以維持學校收支平衡。

是以,也毋庸諱言,學校熱衷于擴大專碩招生人數與比例,是有現實考量的。

在這種設計之下,鼓勵學碩直博而不是去就業,以發揮個人學術天賦。“2023年意見”規定:把基礎學科主要定位于培養學術學位博士生,進一步提高直博生比例,對學習過程中不适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且符合相應條件的,可隻授予學術碩士學位或轉為攻讀專業碩士學位。這是說,學碩學位在某些情形下隻是讀不了博士給的“安慰獎”。

最後,你準備攻讀學碩還是專碩?在此不妨提出一個考量的角度:如果你有學術天賦,且有志于以學術為業,那不妨去讀學碩甚至直博,學費也少。如果你隻是想提高學曆,然後考公考編或去市場就業,那就去讀專碩,學費高些,可能還要自己租房,這時候你就要考慮讀碩的成本-收益比了。今年在碩士繼續擴招的大背景下,考研人數出現了多年來的首度下降,當是在讀碩成本上升之下,一些本來準備讀專碩的人放棄了讀碩。

陳斌

責編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