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蜿蜒的曆史長河将豐厚的戲劇底蘊沉積于津,無數戲劇種子在這裡滋養孕育——人為戲增色 戲養沽上人

作者:津雲

海河水、津沽地,生機無限、流淌詩意。蜿蜒的曆史長河将豐厚的戲劇底蘊沉積于津,無數戲劇種子在這裡滋養孕育,茁壯絢麗。津門戲劇土壤,何以豐饒肥沃?答案在戲劇名人的璀璨繁星裡、在南北劇種交彙的發展足迹間、在好戲不斷的古今舞台上,答案還在中西碰撞、古今相容、特立獨行的城市性格中。

台下有戲

“衛派觀衆”既嚴格又包容

天津可謂演員的“試煉場”。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劇種的各路名角競技于津。見多識廣,練就了天津觀衆對藝術的獨到眼光;直爽性格,造就了天津觀衆在劇場的不吐不快。

“天津人看戲确實有自己的風格。”戲曲理論家、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原副所長劉琦說:“演員剛唱第一句,如果唱得不搭調或唱錯了詞,也許倒好兒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了;但是,假若第二句唱好了,不但合弦兒而且有味兒,就可能又得個滿堂彩。反應敏銳、是非分明,這就是‘衛派觀衆’的風格。”

愛戲懂戲的天津觀衆既嚴格又包容。曾有青年戲曲演員動作失誤,場内便有觀衆大喊“沒事兒,再來一遍!”演員定心再來,一氣呵成,劇場内立響掌聲,觀衆過瘾、演員提神兒。前不久,有兩名外地演員先後在天津的舞台上唱錯詞,卻得到不同的評價。“這是因為天津觀衆看藝術,更看态度。松懈怠慢的,出了錯大家自然不認可;認真投入的,偶有失誤也能了解包容。”一位資深戲迷道出其中奧秘。

天津觀衆還充滿正義感,情感真摯地愛護演員。劉琦說,曾有演員演出《描容上路》,“趙五娘”坐在台上如泣如訴地唱着,忽有兩個人站到台上不停地給琴師照相。天津觀衆為“趙五娘”打抱不平,以驅趕性的掌聲,硬是把那兩個人轟下台去;有一年冬天,武生表演藝術家張世麟演出《走麥城》,劇場氣氛一直很熱烈,他三次謝幕後,台下還在鼓掌,于是第四次謝幕。這時,有觀衆因看到張世麟頭上有汗的樣子,便用天津口音關心道:“您了别感冒啦!”

在天津,台上台下互動的“段子”數不勝數。無論本土還是外地的演員都說:“天津觀衆促使我們更認真地對待藝術,激勵我們不斷提高技藝。”

校園有戲

戲劇底蘊滋養年輕心靈

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視訊:天津某劇場開戲前,觀衆席裡兩個孩子像模像樣地唱平劇。網友熱評:連小朋友都能唱,天津的戲曲氛圍太好了!

天津戲曲娃娃,一茬接着一茬。當一些戲迷被問及“因何愛上戲曲”時,很多人的回答是“因為從小跟着家長去看戲”。其實,天津的戲曲氣氛不隻在家庭,也在菁菁校園。多年來,我市持續舉辦學校戲曲美育大會,今年在戲劇博物館舉辦的第5屆大會上,全市16個區、1247所學校、23297個班的81萬餘名同學利用網絡欣賞戲曲之美;我市各專業戲曲院團也不斷走進校園普及戲曲,孩子們看到了戲曲藝術如何在明亮環境裡摸黑開打,知道了老生戴的“胡子”叫“髯口”,捋髯、彈髯等動作是不同心境的外化……

播撒戲曲種子的同時,津沽大地還另辟蹊徑培養“播種人”。近幾年,我市推出戲曲師資教育訓練班,由專業戲曲人對大、中、國小教師進行系統教育訓練,意在建立懂戲愛戲擅教學的教師隊伍。“播種人”回校後辛勤耕耘,結出碩果:有學校成立少兒戲曲社團,有學生在老師輔導下把京腔京韻的《梨花頌》搬上畢業典禮,有學生自動當起國粹宣講員、到各班級推介平劇……孩子們流淌在血液中的傳統文化基因不斷被喚醒。

無論是生發于中華大地的民族戲劇藝術,還是由西方引入大陸的外來戲劇藝術,在兼收并蓄的天津都有蓬勃姿态。剛剛落幕的首屆天津大學生戲劇節,在全市56所高校及部分具有戲劇傳統的中學深入開展,數十部報名作品中,有緻敬經典的《雷雨》、有以校史為題的《桑麻情緣》、有訴說城市情結的《愛上天津指南》。孩子們在戲劇裡體驗他人的人生,收獲自己的感悟。天津人藝的“老戲骨”劉景範通過此次戲劇節走進校園輔導學子,他高興地說:“戲劇給孩子們帶來正能量,孩子們也給戲劇帶來新活力。”

生活有戲

“戲劇”“人生”互為成就魚水共融

在天津,戲劇是劇場裡的動人表演,更是生活狀态的真實寫照。熱情開朗的天津人,把戲劇點滴恣意揮灑在生活中。

去年,新春柳戲劇社負責人劉群組織劇本圍讀會,由資深戲劇人帶領愛好者圍讀、排練《日出》《結婚》等劇作。這樣的戲劇體驗很受歡迎,圍讀會微信群裡的400多人因戲相聚,因戲相知。

王皓是個癡迷戲劇的天津小夥,在外工作多年,回到家鄉後得知有劇本圍讀活動,興奮地場場參加。“演戲”讓他得到和“看戲”不一樣的體會:“《結婚》裡有個警察的角色。看戲時,我隻看到他的喜劇色彩。可當我扮演他時,才明白他的幽默是職業和面對人群等多方因素的共振,這樣的體驗也令我得到更多人生感悟。”

因為演《結婚》,王皓真的結婚了。他和一位同在圍讀會的姑娘圍讀排練、相戀牽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起承轉合、順理成章,像極了台上千般萬次演繹的戲劇。兩位“主人公”在感恩“戲劇”這位月老的同時,也把戲劇定為未來生活中長久的話題。“我們參與戲劇、享受戲劇,與戲劇互相成就,實作心中美好的戲劇夢想。”王皓感慨道。

津城大街小巷,人們樂享戲劇。“95後”天津戲迷路娅昕,通過參與氣氛活躍的聊戲活動,感到古老戲曲就在身邊,她深感中華戲曲是炎黃子孫血脈相通的橋梁;外地小夥張钰喜好戲曲,來津求學後發現,天津的戲曲氛圍遠超想象,不但學校有戲曲社,而且社群票房星羅棋布,有的社群甚至不止一個票房;市民胡金燕手握補貼與折扣兼具的天津文惠卡,頻頻進劇場看戲、參與戲劇活動,戲劇俨然成了她樂此不疲的生活方式,讓她結識朋友,提升自我,深感幸福……

記者手記

天津是個有戲的地方。名家之衆,若星漢燦爛;劇種之豐,如百花齊放;精品之多,似繁花簇錦。這繁榮景象得益于津門戲劇沃土,而這片沃土,正是可愛的天津人耕耘出來的。他們對戲劇的熱愛,點燃了戲劇傳承發展的火焰,是戲劇生機勃勃、永葆青春的活力之源。戲劇包羅萬象的文化滋養,則是天津人精神财富的根基和品質生活的縮影。在天津,戲劇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繹着人們内心深處的夢想與希望。

天津的戲劇故事太多,遠非幾篇文章就可以概括。這裡獨特且壯美的戲劇風景,仍在新時代的天津人筆下描繪着。願天津,越來越有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