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引領,雙城關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浪潮中,重慶主城區與成都市以極核城市的主動擔當、引領帶動,為乘勢躍升、跑出新速度的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作别2023,展望2024。明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5年,川渝合作進入聚力推進、深度融合的發展新階段。在強化“四個功能”、推動“互相賦能、相向發展”的大文章中,成都作為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将要譜寫出怎樣的精彩章節?
錦觀新聞記者從昨日召開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上,帶來全新盤點與展望。
盤點2023——
50個合作事項兩個高品質協同發展方案五個新進展
今年以來,成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訓示精神,深入落實川渝黨政聯席會重要部署要求,乘着國家戰略東風之勢,保持強勁發展動能,攜手重慶主城都市區積極推動雙核關聯聯建走深走實。
9月27日,雙核關聯聯建第二次會議在成都召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會議謀劃了2023—2024年度50個合作項目事項,策劃文化旅遊、體育兩個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方案。成都還主動制定實施“十條措施”,服務成渝中部地區崛起。
一看交通功能關聯聯建取得新進展。協同共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1—11月兩地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100萬噸,均居全國前列。聯合舉辦首屆中歐班列(成渝)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累計近3萬列、開行數穩居全國第1。
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常态開行中老、中越直達班列,通道連接配接境外120個國家(地區)和486個港口。積極推動成渝中線、成達萬高鐵建設,兩地公交、地鐵實作“一碼”互通,成渝動車高鐵日均客流量達18.2萬人次,超2019年疫情前水準。
二看産業體系關聯聯建取得新進展。兩地電子資訊産業規模突破2.2萬億元、居全國第4,重慶安意法半導體、成都華虹“熊貓”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共同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顯示生産基地和中國最大的柔性顯示産業集聚地。
協同推進汽車産業轉型更新,共建“智行走廊”示範道路648公裡,兩地汽車零部件配套率超80%。重慶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納入第二批雙圈共建産業合作園區,兩地GCP等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實作共用。推進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合作,重慶西南鋁業成為“成都造”C919機頭最大鋁材供應商,成都中車長客為重慶軌道集團量産地鐵車體。
三看科技創新關聯聯建取得新進展。共同争取國家部委出台《進一步支援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全力保障TH實驗室開工建設,推動金鳳、天府實驗室加快建設,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挂牌,兩地引育高新技術企業超2萬家、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19個、共建重點合作項目30個。推動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科創資源共建共享,舉辦“校企雙進•找礦挖寶”活動,釋出科技成果510餘項。
四看金融服務關聯聯建取得新進展。合力推動設立天府兩江協同創新基金、西南地區首支種業振興基金,兩地25家企業A股年内已上市過會,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3支子基金落地規模超62億元。
開展“關銀一KEY通”一站式服務,實作全國範圍内首個電子口岸業務跨關區通辦,業務辦理時間壓縮2/3以上。推動重慶銀行、成都銀行等57家金融機構成立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27家銀行為兩地339家企業辦理便利化支付結彙業務6.98萬筆、金額超470億元。
五看公共政策關聯聯建取得新進展。實施“川渝通辦”事項和39項便捷生活行動,協同開展社保卡通辦服務、企業登記電子檔案“一鍵通查”,成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聯盟,推動兩地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112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達223.2萬人次、優質中國小結對合作166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試點累計達34.02萬人。
聯合釋出成渝雙城核心商圈指數,舉辦巴蜀國際非遺美食周等系列活動,共推紅色、文博等文旅精品線路18條,開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主題列車互送旅客50餘萬人次。
展望2024——
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力争五個新突破
在川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上,與會兩地黨政代表團聽取了重慶成都雙核關聯聯建2024重點任務相關考慮。一張全新的任務表和路線圖中,富含“極”與“核”的内涵邏輯。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推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走深走實,離不開極核城市的主幹引領。“極”對應城市,更對應地區。“核”非“單核”,是兩地攜手、雙向奔赴,共同積累加速度。
2024年,成都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訓示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堅持雙向賦能、深化關聯聯建,将在五個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作出更大貢獻。
一看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動成渝中線、成達萬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争取成渝鐵路江津至隆昌段建設納入國家規劃、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和成渝高速擴容工程盡快開工。
持續推進中歐班列(成渝)擴大貨源品類、提升運輸質效,力争全年開行4500列以上。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降本增效,協同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創新,共建内陸無水港和跨境公路運輸聯盟。
二看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叢集取得更大突破。共同争取國家內建電路生産力繼續布局成渝,合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叢集,積極争取高端航空裝備、綠色航空能源動力、無人機等産業創新平台,共同做大國家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推動兩地在軌道交通領域深化合作,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方面互濟合作。
三看共建西部科學城取得更大突破。共同争取盡早獲批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加快推進金鳳、天府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等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台,共同打造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協同争取國家實驗室及基地、國家産業創新中心等戰略平台落地,争取國際資料專用通道、資料資源備災基地等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
四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取得更大突破。共同推動成渝團結湖、新微成渝創業投資等基金落地互投,攜手開展金融标準建立立設試點和金融标準檢測認證,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币試點,推動實作支付功能互聯互通和社保、醫療、稅費等跨區域繳費聯網互認。推進重慶土交所與成都農交所合作,關聯參與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等鄉村振興項目。
五看共建現代化國際都市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渝快辦”與“蓉易辦”資料互通,推進電子證照标準化建設和跨區域互認共享,争創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持續擴大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和醫保項目異地互認範圍,實作電子健康卡和社保卡互通互認,推進兩地職業院校資源共建共享。
聯合舉辦新能源汽車及綠色智能家電等促銷活動、成渝雙城消費節等特色消費活動,推動高能級重大展會互為主賓城市,推進2024年成都羽毛球湯尤杯、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等賽事活動合作,加強成渝144小時過境免簽關聯,共推“大都市”“大三峽”“大三國”“大熊貓”“大蜀道”等世界級旅遊品牌,打造“渝進蓉出”“蓉進渝出”入境遊巴蜀文旅走廊精品線路。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蔡宇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