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盘点与展望:五“看”双核联动联建的新进展与新突破

“双核引领,双城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浪潮中,重庆主城区与成都市以极核城市的主动担当、引领带动,为乘势跃升、跑出新速度的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作别2023,展望2024。明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川渝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在强化“四个功能”、推动“相互赋能、相向发展”的大文章中,成都作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将要谱写出怎样的精彩章节?

锦观新闻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上,带来全新盘点与展望。

盘点与展望:五“看”双核联动联建的新进展与新突破

盘点2023——

50个合作事项两个高质量协同发展方案五个新进展

今年以来,成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重要部署要求,乘着国家战略东风之势,保持强劲发展动能,携手重庆主城都市区积极推动双核联动联建走深走实。

9月27日,双核联动联建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会议谋划了2023—2024年度50个合作项目事项,策划文化旅游、体育两个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案。成都还主动制定实施“十条措施”,服务成渝中部地区崛起。

一看交通功能联动联建取得新进展。协同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1—11月两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0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联合举办首届中欧班列(成渝)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累计近3万列、开行数稳居全国第1。

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常态开行中老、中越直达班列,通道连接境外120个国家(地区)和486个港口。积极推动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建设,两地公交、地铁实现“一码”互通,成渝动车高铁日均客流量达18.2万人次,超2019年疫情前水平。

二看产业体系联动联建取得新进展。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2万亿元、居全国第4,重庆安意法半导体、成都华虹“熊猫”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共同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显示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协同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共建“智行走廊”示范道路648公里,两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超80%。重庆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纳入第二批双圈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两地GCP等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共用。推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合作,重庆西南铝业成为“成都造”C919机头最大铝材供应商,成都中车长客为重庆轨道集团量产地铁车体。

三看科技创新联动联建取得新进展。共同争取国家部委出台《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全力保障TH实验室开工建设,推动金凤、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挂牌,两地引育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共建重点合作项目30个。推动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科创资源共建共享,举办“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发布科技成果510余项。

四看金融服务联动联建取得新进展。合力推动设立天府两江协同创新基金、西南地区首支种业振兴基金,两地25家企业A股年内已上市过会,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3支子基金落地规模超62亿元。

开展“关银一KEY通”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国范围内首个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推动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57家金融机构成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27家银行为两地339家企业办理便利化支付结汇业务6.98万笔、金额超470亿元。

五看公共政策联动联建取得新进展。实施“川渝通办”事项和39项便捷生活行动,协同开展社保卡通办服务、企业登记电子档案“一键通查”,成立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联盟,推动两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112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223.2万人次、优质中小学结对合作166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试点累计达34.02万人。

联合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举办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等系列活动,共推红色、文博等文旅精品线路18条,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互送旅客50余万人次。

盘点与展望:五“看”双核联动联建的新进展与新突破

展望2024——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力争五个新突破

在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上,与会两地党政代表团听取了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2024重点任务相关考虑。一张全新的任务表和路线图中,富含“极”与“核”的内涵逻辑。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推动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走深走实,离不开极核城市的主干引领。“极”对应城市,更对应地区。“核”非“单核”,是两地携手、双向奔赴,共同积累加速度。

2024年,成都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双向赋能、深化联动联建,将在五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作出更大贡献。

一看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动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成渝铁路江津至隆昌段建设纳入国家规划、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和成渝高速扩容工程尽快开工。

持续推进中欧班列(成渝)扩大货源品类、提升运输质效,力争全年开行4500列以上。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降本增效,协同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共建内陆无水港和跨境公路运输联盟。

二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更大突破。共同争取国家集成电路生产力继续布局成渝,合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积极争取高端航空装备、绿色航空能源动力、无人机等产业创新平台,共同做大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两地在轨道交通领域深化合作,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方面互济合作。

三看共建西部科学城取得更大突破。共同争取尽早获批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金凤、天府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卫星互联网等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打造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协同争取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战略平台落地,争取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数据资源备灾基地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四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取得更大突破。共同推动成渝团结湖、新微成渝创业投资等基金落地互投,携手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和金融标准检测认证,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实现支付功能互联互通和社保、医疗、税费等跨区域缴费联网互认。推进重庆土交所与成都农交所合作,联动参与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乡村振兴项目。

五看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渝快办”与“蓉易办”数据互通,推进电子证照标准化建设和跨区域互认共享,争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持续扩大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和医保项目异地互认范围,实现电子健康卡和社保卡互通互认,推进两地职业院校资源共建共享。

联合举办新能源汽车及绿色智能家电等促销活动、成渝双城消费节等特色消费活动,推动高能级重大展会互为主宾城市,推进2024年成都羽毛球汤尤杯、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赛事活动合作,加强成渝144小时过境免签联动,共推“大都市”“大三峡”“大三国”“大熊猫”“大蜀道”等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渝进蓉出”“蓉进渝出”入境游巴蜀文旅走廊精品线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蔡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