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任偉
2016年2月2日上午,習近平參觀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墓。在紀念館裡,他獻上了一籃鮮花,向革命烈士鞠躬三次。在陳列室和忠實的大廳裡,習近平凝視着開國元勳和革命烈士的照片,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是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一次緬懷革命烈士,心靈是洗禮,心靈是感動的。回首那些日子,我們應該向革命烈士們緻以崇高的敬意,我們将永遠懷念他們,緬懷他們,傳遞他們的紅色基因。
離開烈士陵,習近平抵達了井岡山八角形的革命舊址。他視察了奉石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和中共在湘縣的邊境,參觀了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的故居和八角大樓的軍委舊址。那一年,毛澤東在這裡寫了《為什麼中國的紅色強國可以存在》和《井岡山的鬥争》。習近平聽取了講座,并詢問了細節。他說,看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上司井岡山鬥争的場景,非常有教養和鼓舞人心。
在舊址群申德書屋,習近平探望了六位革命烈士的後裔和先進人物的代表,其中包括兩位民族道德典範,分别為93歲和87歲的于全珍和毛炳華。習近平握手,與他們坐下來,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家庭和生活,并通過他們向他們表示哀悼,并通過他們向國家的舊革命,老紅軍和各種先進榜樣表示哀悼。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拜英雄、成就英雄和英雄的民族,和平時期也需要英雄。對于一切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犧牲的英勇模範人物,我們要發揚精神,汲取力量,共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資産,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時代新形勢,堅持堅定不移地追求理想,實事求是地開辟新路,艱苦奮鬥攻堅克難,依靠群衆取勝,讓井岡山精神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每一位黨員幹部,特别是各級上司幹部,都要以理想信念為光,照亮前進的道路,把準航的方向轉向堅持不懈地追求奮鬥目标,堅持自身工作的不懈進取,堅定不移地堅持高尚的情操,勇于擔當抗争的責任, 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善于用改革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必須保持勤奮工作的本質,不失去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失去正直正直的高尚品行, 每一件大事都要走在前面,做到在實踐中,關鍵時刻牢牢地登上自己當之巅的那一塊,就要認真實踐黨的宗旨,努力提高群衆的宣傳水準,組織群衆,服務群衆的能力和水準。
人民日報,2016年2月4日
在中國革命史上,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朱德稱其為"世界第一座山",彭震稱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井岡山革命基礎的形成和發展,回顧那些歲月。
(一)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但由于敵人的無能,很快就以失敗告終。9月19日,毛澤東主持文家市會議,決定放棄進攻長沙,向湘南弱區進發。但行軍十分艱難,部隊抵達江西省萍鄉縣,遭遇了敵人的強烈伏擊,叛軍司令員陸德明陣亡。當時,不少士兵郁悶不樂,迷茫不已,甚至有的擅自離開隊伍。
為了克服嚴峻的形勢,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抵達江西省永新市三灣村。在這裡,毛澤東進行了著名的軍隊"三灣改編"。主要内容有三個方面:一是軍隊從一個師改編成一個團的組織;總的說來,這些措施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上司,為政治體制奠定了基礎。三灣改編後,全軍士氣震動其中一股。
1927年10月3日至5日晚,原敵方委員會在古城召開擴大會議,稱為"古城會議"。會議的重點是在羅仙山脈中部建立革命基地,除少數幾個外,與會者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對此,賀長功回憶道:"從三灣到古城會議,要解決軍隊建設和基地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農村革命的第一個基地和新型人民軍隊誕生了,點燃了"工農武裝分工"的火花。"
10月中旬,毛澤東在泸縣水口看《國民報》,得知廣東潮頭地區南昌起義的主力失敗了,聽說湘南長沙的工農運動沒有起步,于是"放棄了準備撤退到湘南的想法,牢牢地在羅仙山脈中間建立革命據點"。10月27日,叛軍抵達齊平。11月初,毛澤東回到茅坪,"開始在甯岡建立井岡山基地"。至此,湘縣邊疆秋收起義軍完成了"拔兵井岡"的拐點,開始了工農武裝分裂的鬥争,走上了探索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以軍隊奪取政權的道路。
(二)
1927年,粵桂戰争爆發,湖南軍閥部隊,毛澤東抓住有利時機率部奪取了茶嶺縣鎮。同年11月28日,茶嶺縣工業、農業和武裝部隊政府成立,這是湘縣邊境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政府人員由工業、農業、軍隊三人選舉産生自己的代表,譚振林為勞工代表,李偉榮為農民代表,陳士軒為軍人代表,譚振林為工農軍政府主席。雖然該政權隻存在了一個月,但它為後來蘇聯政權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28年1月,為了解決軍事需求問題,毛澤東率部從鹿城攻占了遂川縣鎮,并于1月24日成立了遂川縣工農軍政府。毛澤東親自指導頒布的《治理綱要》共30個内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土地、生産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政策,井岡山革命基地政權建設藍圖率先提出。
革命工農軍在湘縣邊境的革命大火,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1928年2月初,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指令以吉安為基地的楊如軒向井岡山開通第一個"進水口"。2月18日,工農革命軍攻占甯港新城,突破敵人。2月21日,甯港縣工農軍政府成立,董事長溫根宗。2月下旬,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經過上屆委員會的審議和決定,永新、水川交界處的井岡山、梧泾、銀湖等地,建立了新的工業、農業和軍政府專區。到1928年2月,毛澤東已經成功地建立了以井岡山為基地的象嶼邊境基地,并以提嶺縣、素川縣和甯岡縣為政治中心。紅權在3個縣的成立,标志着井岡山革命基地的初步形成。
1928年初,湖南省委訓示毛澤東率部前往湘南,以應對湘南暴動。所謂湘南暴動,主要是朱德發動的,他上司了南昌起義的其餘部分。湘南暴動起初比較順利,幫助地方軍隊迅速發展了革命力量。為了儲存生命力,1928年3月29日,朱德率部到井岡山轉移。幾乎在同一時間,毛澤東集中到鹿城,工業、農業和革命軍的第一和第二團準備開會。3月30日,毛澤東率領第一批人前往桂東縣。31日下午,毛澤東在桂東縣萬壽宮主持了桂東縣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了桂東縣工農兵政府陳琦主席。4月21日,賀長功先生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2團在盧都會見了朱德部隊的主力。2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王二軒等人在甯港市龍江書院會見,立即開會,決定共同組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4日,兩軍在鹿城廣場舉行勝利會議,正式宣布成立工業、農業和革命軍第四軍。直轄第4團4個團,即由南昌叛軍剩餘部分組成的第28團,由湘南一璧農民軍組成的第29團,由象嶼邊境秋豐起義軍組成的第31團,由袁軍和王軍組成的第32團。到目前為止,井岡山的兵力已從1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其中主力是第28、31團。井岡山師和紅四軍的成立,為井岡山革命的基地創造了新的局面。
朱茅紅軍師,大大增強了井岡山基地的軍事實力,也引起了敵軍對象嶼兩省的仇恨。1928年4月下旬,敵第27師師長楊如軒率領全師向井岡山撲去,發動了第二個"進水口"。毛澤東和朱德召開紅四軍委會議,讨論作戰方針。最後讨論了決定:避開敵主力,攻擊側翼,聲音東擊西,全程集中敵人的實力。會後,朱德、陳毅、王二軒率領第28、29團為主攻,面對敵81團,毛澤東、何廷穎率領第31團前往甯崗、永新交界處的第79團。
4月底,敵軍第81團團長周博德仁自理裝備精良,加上取勝之欲,派出一個營從納山到黃璇,他率領旅馬前往武鬥江。這時,王的第28團恰好在黃璇遭遇了敵人。第28團是南昌起義軍,經過百戰,與敵作戰一個營本來不是在字裡行,但朱德卻讓第28團虛張聲勢,撤退到小塊洲,然後把第29團悄悄地派往黃軍,敵團包圍。在第二十九團的侵略攻勢下,敵軍處于混亂狀态,最終解體逃赈。紅四軍首次占領永新城。
5月20日,中國共産黨在湖南省邊境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茅坪謝聖宮舉行,選舉産生,由毛澤東擔任書記的湘縣邊防特别委員會是湘縣邊防黨的最高上司機構。為了統一邊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上司,5月底,毛澤東召開了湘縣城縣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湖南省邊疆工農兵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 并在湖南省邊境建立了勞工,農民和士兵的蘇維埃政府。邊政下轄茶葉陵、蘇川、甯岡、永新等六個縣政府,如彜縣、蓮花等。至此,井岡山革命的根基正式建立。
(三)
井岡山上的鬥争和建設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即武裝鬥争與基地建設的結合。1928年4月,工業、農業、甬新縣第一占領紅軍時,毛澤東從軍隊中派出了強大的幹部,指導小江區、東南特區、西北特區的工作。
1928年7月4日,毛澤東向湖南省委送出的報告進一步闡述了鞏固基礎的意義。他指出,基地的建立和鞏固絕不是保守的。毛澤東不僅提出了革命鬥争的長期性,而且強調武裝鬥争、土地革命和基地建設的緊密結合。在這個整合的過程中,在建設方面,毛澤東最重視農民。因為隻有覺醒農民,革命才能成功,農民最關心的是土地。是以,井岡山時期的建設集中于對土地問題的探索。
毛澤東對土地問題的探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打地球,配置設定财富,群衆發起。同時,開展調研,了解農村土地情況。當時,毛澤東親自對甯港縣、永新縣進行了調查,就是要查清農村情況。其次,1928年3月至1928年7月是土地革命的高潮。1928年3月,紅農勞工軍前往桂東沙田地區豎起牌匾開展試點工作。然後,甯剛開始劃分領域。5月20日,湘縣邊境第一次黨代會召開,全面總結土地鬥争經驗。
1928年10月,湘縣邊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井岡山土地法》頒布。井岡山地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農民的土地權利,貧苦農民從他們瓜分土地的活生生的事實中看出,紅軍确實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從四面八方全力支援紅軍和基地的發展。這是井岡山革命基礎的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紅軍在發動農民瓜分土地的同時,也一次又一次地與敵人的進攻作鬥争。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率領第9師師長楊志生為總司令,率領第9師3個團和慘敗的楊汝軒第27師兩個團,向井岡山革命基地發起第四次"進軍"。6月23日,紅軍攻占龍淵口,戰敗一個團,戰敗兩個團,交出一千多門炮,第三次占領永新縣。
龍源口後,井岡山革命據點擴大到甯岡、永新、蓮花3縣、吉安縣、安福縣各一小部分,蘇川縣北部,泸縣東南部,截斷面積7200多平方公裡,共50多萬人。在毛澤東的《井岡山的鬥争》中,"這是為了邊疆的鼎盛時期"。
6月30日,毛澤東在永新縣主持了中共邊防特别委員會、紅四軍軍委、中共永新縣委聯席會議,決定"第四軍要繼續在湖南省邊境縣深耕,打牢基礎"。
7月初,象嶼敵人在井岡山革命的基地發動了第一次"會"。經過研究,毛澤東率領第31團到永新封住敵人,朱德率領第28、29團在湖南進攻敵。7月17日,紅軍攻占全縣。第29團士兵對地方觀念很嚴肅,借口是湖南省委有訓示要去湘南,要求去湘南。朱德和陳毅一再勸阻無效。24日,部隊抵達泸州,戰中勝後敗,二十九團主力幾乎解體。這次進軍湘南,不僅使紅軍人數損失了一半,而且使邊縣相繼失敗,造成了痛苦的"八月失敗"。
8月下旬,象嶼敵軍趁着井岡山的空虛力量,再次發射"意志"。黃海邊境的剩餘部隊,以少勝多,成功阻擋了敵人。9月,毛澤東回到井岡山,得知黃海戰役的勝利。一首文字之歌表達了喜悅。即《西江月亮井岡山》:
山的旗幟在視線中,山上的鼓角正在聞到。敵人被圍困,我站着不動。已經嚴格的壁壘,更多的人将成為一座城市。黃海遭到炮火的轟炸,以及敵方夜晚的報道。
朱毛主力紅軍傳回石井岡山,立即發動反攻,收複失地。1928年9月13日,遂川市被征服。10月,在茅坪附近的汕頭成功伏擊,擊斃一個營,奪回甯港縣;然後,在龍淵口,1營第四次占領永新縣。此時,井岡山革命基地恢複為"南起從遂川井岡山南,北至蓮花交界,包括甯岡縣、遂川縣、彜縣、永新縣各一個,成南北窄塊"。
1928年11月,毛澤東接到中央的來信,按照中央的訓示,成立了紅四軍中央委員會,原敵委,毛澤東任書記。前委員會管理特别邊界委員會和紅色第四軍事委員會。12月初,彭德懷、天台元等人率領紅五台山約1000人與紅四軍會合。至此,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終将齊聚一堂。
一年多的井岡山鬥争,為中國革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裡,毛澤東寫了兩部重要著作,《為什麼中國的紅色力量可以存在》和《井岡山的鬥争》。這不僅從理論和實踐中回答了"紅旗能持續多久"的問題,而且指出了奪取革命勝利的總方針,即從戰略上走圍城農村的路線;正如毛澤東所說:武裝鬥争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沒有革命的武裝鬥争,就不能進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和發展革命基地;這是湖南和湖南邊界鬥争的主要經驗,實際上是整個中國革命的光芒,照亮了中國革命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