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前言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還看報紙嗎?
想來對于00後的朋友而言,報紙隻怕早就已經是無人問津老古董了,也就隻有80後甚至是70後的老同志們,因為習慣問題還保留着看報紙的傳統。
畢竟在這個網絡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紙質的報紙看起來似乎已經是過去式了。
那麼話說回來,既然網絡媒體已經完全可以取代了報紙,那麼如今報社為什麼還要印發報紙呢?所印發的報紙又都賣給了誰呢?
衰落的紙質媒體
可能大家想象不到,其實報紙這玩意還真的不是外來貨,而是中國人在唐朝時就開始養成的習慣!
在唐玄宗時,玄宗為了能夠更好地讓明天也了解到朝廷的政策動态,是以特意創辦了開元雜報,作為溝通朝廷和民間的資訊橋梁。
開元雜報雖然流通範圍不能和後來的報紙同日而語,但确确實實已經具備了現代報紙的雛形。
很遺憾的是,雖然直到今天都依舊有唐朝開元雜報的遺存,但是大部分卻都在近代戰争中被英國擄去,如今隻能在倫敦博物館裡看到了。
而其實再往前追溯的話,形成于秦朝和西漢的邸報,其實算是最早的報紙。
等到宋朝時,民間所流行的小報更是幾乎已經具備了現在報紙的諸多功能,奇聞逸事、長篇故事、商業招聘,都能夠在這些小報上找到。
至于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報紙,則是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所創辦的《萬國公報》。
戊戌變法雖然草草失敗,但是報紙這一行業卻在中國迎來了春天,成為底層群眾接觸社會資訊最重要的通道。
等到新中國建立後,報紙繼續發揮着重要的資訊傳導功能,是最被官方和民間所認可的媒體。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在中國媒體行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報紙,卻也會成為夕陽産業。
1973年,第一部商業化手機出現。
開始的手機隻具備着最基礎的通信功能,看起來似乎也和媒體沾不上邊。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曾經隻能用來發送短信,撥打電話的手機,卻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并幹掉了很多風靡一時的産品。
尤其是當手機進入智能時代後,你隻要拿着一部手機,那麼,就等于擁有了錄影機、錄像機、錄音機、導航系統、電影院以及圖書館甚至是遊戲機。
可以說一部手機,就足以取代多個行業了!
近幾年,伴随着手機功能的進一步發展,連電視機與電腦都有些岌岌可危的意思。
畢竟,相比于電視劇,手機不僅友善攜帶,而且是想看什麼就搜什麼,想看哪就點哪。
這不比電視劇看得痛快?
而在對智能媒體大殺四方的同時,傳統紙質媒體更是遭到了降維打擊!
人們想要看書籍,不用專門去圖書館裡辛苦地尋找了,隻需要打開手機一搜就行!
人們想要看什麼新聞也是如此,不用專門地買哪個地方的報紙,也是打開手機一搜就行!
無論是在資訊的種類,還是在精确度上,手機上的資訊比報紙來得強多,尤其是那些現場直播的視訊,更不是報紙所能比的。
于是乎,不出意外的,紙質媒體迎來了冬天,已經很少有人會看紙質書了。
至于報紙,似乎更是應該被時代淘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還有多少家報社?
可能你想不到,在2022年,中國依舊有1400多家報紙,印刷報紙數量約為584億張!
是啊,明明現在我們身邊的人好像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報社印,這麼多的報紙呢?
難道他們還能靠着印報紙賺錢不成?
這你就是對報紙行業缺乏了解了。
事實上,如果你對報紙有所了解,就應該明白,如果單憑賣報紙的話,那麼絕大多數的報社可能得虧死!
但人家報社從來都不是靠賣報紙賺錢的,報社的真正油水是招商。
說白了就是打廣告,拿廣告費。
不過,很遺憾的是,在打廣告這方面,網際網路明顯也比傳統的報紙更有宣傳度。
畢竟報紙一般情況下也就隻能影響某個區域的人,而網際網路的廣告卻能夠傳遍全國,甚至是傳到國外。
比如說腦白金,當初可就是靠着一句在電視上的廣告詞風靡全國,不知道把多少人當成韭菜狠狠收割呀!
是以,近些年來,為了能夠維持自己的生計,有不少聰明的報社也開始了向網際網路轉型。
在網際網路上開設自己的賬号,與時俱進,以保持自己的影響力,比如說共青團在某站上就有專有賬号,而且還和小約翰可汗等衆多UP主有合作。
隻不過很遺憾的是,網際網路的賬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轉的。
再加上,現在的網際網路實在是太卷了,就拿打廣告來說吧,你看看有多少直播間做廣告賣貨的?
除了極少數背景足夠硬,權威足夠大的官方報社能夠順利完成在網際網路上的賬号轉型外,大多數地方報社的網際網路賬号經營其實都不算太好。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網上搜尋各種資訊,也越來越傾向于接受比較碎片化、趣味化的視訊。
可是權威報紙的要求是什麼?是正經,是務實,一般情況下,趣味性都不太強,自然閱聽人也比較少。
再加上,網際網路上的競争,那可激烈多了,全國同台競技,想要卷赢真的很難!
是以,直到今天,對于不少大型報社而言,賣紙質報紙依就是他們的存在意義。
可是話又說回來,現在這年頭,看報紙的是越來越少了,那麼每年那麼多的報紙,他們又該賣給誰呢?
報紙應該賣給誰?
首先就是那些老顧客。
對于年輕人而言,他們自然是沒什麼興趣去看報紙的,可是對于那些上了年紀早就已經習慣了看報紙,又不适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而言,他們還是樂于看報紙的。
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在2023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就已經突破了兩億!而這些老人中,有70%以上都有看報紙的習慣。
唉,真是沒想到啊,曾經恨不得人手一份的報紙,如今卻已經成為老年人的專屬。
當然了,看報紙的肯定也不是隻有老年人,在機關事業裡的年輕人也是要看的。
如果你在政府機關事業機關工作,那麼你就應該清楚,每年這些官方部門都有征訂報紙的額度。
甚至,不客氣地說,這些機關事業才是如今中國報紙最大的金主。
随便去一個機關事業機關看看,那報紙絕對是成堆成堆的,也難怪有人調侃什麼是機關人員的工作狀态,一邊喝着茶,一邊看報紙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報紙可不是裝樣子的,作為要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人員,他們必須通過這些官方報紙确定上面的最新政策,并了解下面老百姓的需求,好為自己的工作做一個參考。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想要了解這些動态,手機搜不行嗎?為什麼還非要訂報紙呢?
原因很簡單,一件事情需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你在手機上能夠找到的材料,不一定是政府規定中你需要的材料。
為了防止底下人找錯了材料,是以還是老老實實地訂報紙吧,免得出了岔子,鬧出不必要的事故。
但這好像也不是什麼硬傷,還是前文中所說的,如果有一天中國的那些官方報紙們也都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完整的賬号系統,那麼紙質報紙又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同樣的問題還擺在其他的紙質媒體面前,伴随着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紙質媒體會不會也成為曆史呢?
路在何方?
在過去的兩年内,有超過1500家圖書館倒閉了。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如今的紙質書除了各種教學用書外,其他的真的不受待見。
在友善性上拿着一部手機就可以随時随地地看自己想看的書。
在成本上,一本紙質書多少錢?而一部電子書又要多少錢?
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找到那些免費的資源白嫖書籍!
在這種情況下,你讓那些圖書館拿什麼和電子媒體競争?
可以說,紙質媒體的沒落似乎是一種必然,但是紙質媒體卻不會消失。
因為相比于電子媒體,紙質媒體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不會擔心因為裝置的損壞而丢失資訊。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紙質媒體也比電子媒體更有利于學習,畢竟很多人隻愛看電子書,看着看着就該去玩遊戲了。
是以,紙質媒體或許會衰落,但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