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今天(2023.12.27)市場總算是有企穩的迹象了,上證指數、創業闆指雙雙收紅,不過,明顯上證指數更強一些,上證指數收漲0.54%,收在2914.61點,創業闆指平盤收紅,收在1809.83點;

不過成交量依然還是比較低迷,滬深京三市總成交金額6527億(Wind,2023.12.27)。

把投資風格分為成長和價值,是比較常見的分類;

而風格之間的輪換也是市場一直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課題。

從上證指數和創業闆指今天的表現看,頗有點價值風格盛行的意味,那麼成長風格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嗎?未來成長風格還會回來嗎?

複盤看下。

先說下,這裡我們把滬深300作為價值風格的代表指數,把創業闆指作為成長風格的代表指數,對比下它們在同一時間區間内的表現情況。

一、成長風格調整了2年多,價值風格也表現不好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創業闆指月K線,2016.01.29---2023.12.27(Wind)

從上圖看,偏成長風格的創業闆指從2021年7月份見頂以來,已經連續調整了接近30個月了,超過了2年(創業闆指(399006.SZ) 漲跌幅:-49.16%,Wind,2021.07.22-2023.12.27)。

那麼價值風格呢?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滬深300月K線,2016.01.29---2023.12.27(Wind)

從上圖看,偏價值風格的滬深300調整的時間反而更長,從2021年2月份就見頂調整了,已經連續調整了接近34個月了(滬深300(000300.SH)漲跌幅:-42.55%,Wind,2021.02.18-2023.12.27)。

是以,這一次市場的調整,在價值和成長分類上,可以說是泥沙俱下。

二、從曆史的角度對比滬深300和創業闆指走勢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滬深300VS創業闆指周K線,2010.05.30---2023.12.27(Wind)

這裡我們把滬深300作為價值風格的代表指數,把創業闆指作為成長風格的代表指數,對比下他們在2010年8月份---2023年12月份這一時間區間内的表現情況對比。

​具體的點位咱們就不比較了,僅僅從圖形上可以看到,在統一的起止時間内,創業闆指表現得更好一些,主要有兩個特點:

​1、彈性更大。

​2012年12月份最低點585.44點(Wind,2012.12.04),到2015年6月份的最高點4037.96(Wind,2015.06.05),漲幅達到了約5.90倍,驚人(Wind,2012.12.04-2015.06.05);同樣,調整的幅度也是驚人的,在随後的調整中,一直到2018年10月份的最低點1184.91點(Wind,2018.10.19),跌幅也很驚人,達到了約70.66%(Wind,2015.06.05-2018.10.19)。

​2、漲幅更大。

​即便是經過2022年下跌29.37%(Wind,2022.01.04-2022.12.30),2023年(截止到12月27日收盤)下跌了22.88%(Wind,2023.01.03-2023.12.27),同時段,創業闆指最終仍然大幅領先滬深300,不是一點點,大家可以自己對比看看,也可以把我發的截圖放大看看,我就不再具體看了,時間緊張。

三、那麼同期哪些方向表現更好呢?

那麼2021年2月份以來的市場調整,表現比較好的指數有什麼特點呢?

1、紅利類指數。

以紅利低波為例,這個細分指數2022年下跌1.90%(Wind,2022.01.04-2022.12.30),2023年截止到12月27日收盤收漲5.49%(Wind,2023.01.03-2023.12.27),雖然漲幅不高,但是對比主要綜合類指數的下跌,非常亮眼。跟蹤這個指數的被動指數基金也快速增長,從2022年9.17億,增加到了56.46億(Wind,2023.12.27)。

成長風格出了什麼事兒嗎

截圖來自Wind2023.12.27

2、微盤政策。

微盤政策我看了下,指數其實表現得很一般,并不突出,比如中證100今年也下跌了15.12%,國證2000也下跌了4.54%(Wind,2023.01.03-2023.12.27);

微盤政策有效主要展現個股上。

四、當下的疑問,成長風格還會回來嗎?

回到最後一個話題,怎麼看待成長風格?成長風格還會回來嗎?

就目前的情況看,一定要清楚,我們現在進入到了高品質發展的階段,很多産業已經成熟了,這代表着,一方面國家也不再盲目追求數量數字的增長了,要追求品質的提高;

​另一方面,客觀來看,現在大部分産業也都已經發展成熟,會呈現出龍頭更加集中和強大的特點。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反而不能從價值和成長的風格去思考投資了,而應該更多的要考慮那些穩定發展,又能給投資者真正分紅的紅利方向,是不是呢?

​這會是未來一個長期的趨勢嗎?需不需要同時考慮行業因素呢?比如消費紅利?醫藥紅利?國企紅利?恒生科技算不算是另一種紅利指數呢?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一些新興的産業,大機率還是要看成長風格的,納斯達克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參考;

​我們A股市場在AI乃至整個硬科技闆塊,這一塊我們還真沒有強大到形成龍頭優勢的上市公司;

​生物科技領域也是,網際網路領域的二次創業也是未來的趨勢,我們這些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成長性。

​最後,答案還是留給大家,你覺得成長風格還有機會嗎?還會回來嗎?

​我是無聲,每天堅持研究分析基金,

​每個交易日一篇投資觀察和思考,

​每個交易日一條《基金大複盤》視訊,

​每周日釋出周政策報告,随時保持高效溝通和交流,一個堅持努力提高研究能力的基金投顧人。

​覺得内容有價值,覺得基金投顧組合值得信賴,覺得顧問交流很重要,就點個贊,留個言,轉發一下吧。謝謝。

溫馨提示: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管理型基金投資顧問服務由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顧組合建議中可能包含銀華基金管理的基金産品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産品。請投資者在使用基金組合服務之前,仔細閱讀相關協定、業務規則以及政策說明書,充分了解組合詳情及該組合的基金配置情況,确認該組合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标。投資者投資基金投顧組合政策應遵循“買者自負”原則,在全面了解基金投顧組合政策的風險收益特征、運作特點及适當性比對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基金投顧組合政策,謹慎作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銀華基金不保證基金投資組合政策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諾。基金投資組合政策的風險特征與單隻基金産品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投顧服務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為其他投資人創造的收益并不構成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于試點階段,基金投資顧問機構存在因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