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這疫情影響消退與經濟秩序歸位的一年,經濟在震蕩中逐漸回暖。
展望2024,中國經濟會走向哪裡?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會有哪些新變化或新可能?
什麼是确定的,什麼是未知與不确定的?頂端新聞推出《确定與不确定——提問2024·頂端财經跨年論壇》,邀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大咖,為大家呈現他們的前瞻性分析。
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楊桂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在消費方面,會議提到着力擴大國内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會議提出“科技創新引領,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
方向已指明,未來之路該如何探尋?對于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有哪些啟示?頂端新聞記者專訪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淑斌,探尋中國經濟動能的着力點。
頂端新聞:如何看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進、立”?
鄧淑斌: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年初至今的一系列經濟資料表明:疫後經濟逐漸回升趨于恢複,2023年全年能夠實作GDP同比增長5%的目标,但經濟恢複發展的程序并不平坦,需求不足、内生動能不強、預期偏弱等沖突依舊凸顯,經濟下行的壓力仍客觀存在。
為此,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大陸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也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隐患仍然較多,國内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意味着,中央很明确2024年面臨的内外部問題及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
為此,本次會議提出了2024年要圍繞“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上積極進取”“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一提法較之過去更強調“穩”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進一步強調“進”和“立”,傳遞出更為積極的政策信号。把握好“穩”和“進”、“立”和“破”的辯證關系,是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方法論。“穩”是基礎、是大局,“進”是方向和動力,二者互為促進,“進”是“穩”的動力和方向,以“進”促“穩”,才會真正實作“穩”。
就2024年的經濟工作而言,“穩”什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進”則展現在結構更新、發展品質、重點改革方面的“進”,為更好實作“穩”創造一系列條件。“立”和“破”強調做事的先後順序,“先立後破”,就是在推進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要在穩住總量、確定增量的前提下,再推進結構改革和存量調整,也即,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先建立起必要的制度和規則,再逐漸打破原有的體制機制障礙,保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避免出現盲目冒進和“一刀切”。
“先立後破”在2021年年中政治局會議中提及,當時強調“先立後破”,其側重在于提出要立足大陸能源資源禀賦和現實情況,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不可畢其功于一役。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将“先立後破”提置于總基調的地位,意味着後續在經濟工作的總體推進中,包括中小銀行、地方債、房地産風險化解過程中,新機制與新模式的建立的優先級将顯著提升。
綜上,我們認為,明年經濟工作及調控政策,将進一步聚焦經濟活力和預期管理,積極進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并用,兼顧短期和長期,以進促穩,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進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頂端新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您認為2024消費的後勁如何?如何解決老百姓願意消費的問題?
鄧淑斌: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擴内需舉措中,特别強調,要“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并進一步提出對消費拉動的側重點确定為“激發有潛能的消費”,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要“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二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要“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也即,從政策導向來看,擴内需的重點舉措側重于引導消費結構改善以及消費與生産、投資之間形成良好互動關系,預計上述的新型消費、傳統大宗消費和與促消費相關的投資領域,将得到政策的進一步關注和支援,如“三大工程”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但上述舉措能否達到預期,與居民消費意願及消費能力有極大關系。
居民消費意願及能力,至少取決于收入及收入預期、消費需求及消費偏好、消費便利度及體驗感等三方面,對政策而言,除了關注消費場景及體驗度建設以外,最根本的還是要關注如何幫助居民提升收入、改善收入預期,是以,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以及與之相關的就業改善、企業盈利改善等都是提升社會總體消費的重要手段。
頂端新聞:預計2024年經濟增速會達到多少,如何看中國經濟景氣度的增長趨勢?
鄧淑斌:預計2024年經濟增速目标5%左右,經濟景氣度回升勢頭向好。
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外部環境相對友好,美聯儲停止加息且有望在明年中期開啟降息,中美關系穩定性向好;二是,2023年四季度以來的一些經濟名額顯示前期政策效果開始顯現;三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對明年“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及相關配套措施部署的積極信号。
頂端新聞:目前股市低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
鄧淑斌:A股運作及股指表現的驅動因素不僅涉及到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基本面、政策調控等基本面因素,還涉及到市場自身結構、運作機制等市場層面因素,同時也涉及到與上述兩方面因素相關的投資者預期。
目前A股下行且交易疲軟的狀況,主要源于投資者多處于觀望且預期偏弱,一方面,投資者對于疫情後國内宏觀經濟恢複的擔憂情緒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于目前A股市場投資端與融資端失衡、投資回報率較低、交易端機制改善等存在疑慮。
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關鍵在于,真正發揮股市的财富效應,讓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能夠真正賺到錢,良好的賺錢效應才能吸引更多的增量資金持續進場。
頂端新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4年經濟工作,将“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目前,河南在打造28條産業鍊,您認為在助力中國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過程中,河南的産業鍊建設,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和深化?
鄧淑斌:可以聚焦七大制造業叢集的産業強鍊、補鍊、延鍊和産業鍊效能提升,以鍊長制為抓手,進一步發揮産業鍊“鍊長+鍊主+鍊創”的“三鍊”融合效應,并形成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産融結合機制,進而促進全省重點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具體而言,至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多層次鍊長制體系,推動建立不同行政層級、不同支援視角的多層次鍊長制政策體系,引導各地市結合自身資源禀賦,保持各自的産業發展邊界,從總體上形成各具特色、有機協調、逐漸拓展的産業鍊格局,避免各地市盲目建設和産業發展紮堆的問題。
二是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充分發揮“鍊長”的宏觀調控和統籌協調作用。
三是發揮“鍊主”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促進産業鍊上下遊整體配套協同發展。
四是建立健全鍊長制主導下的“鍊創”機制,促進超硬材料創新鍊産業鍊的雙向融合。
五是加強産融結合,健全完善産業鍊順暢運轉所需的資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