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語言模型、量子計算、再生稻等入選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全國科技名詞委)聯合多家機構發起主辦的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盤點評選活動12月26日在北京揭曉釋出,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腦機接口、資料要素、智慧城市、碳足迹、柔性制造、再生稻、可控核聚變等10個科技名詞入選。

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評選内容采集覆寫全網資源,通過計算傳播熱度指數,首先從篩選出800多個科技領域的熱點事件中提取到2000個備選詞,再從備選詞中精選出200個候選詞,之後由專家評審團隊優選出25個預選詞,這些預選詞經公衆投票并進行綜合評估,最終評選産生十大科技名詞。

大語言模型、量子計算、再生稻等入選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

12月26日,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在北京揭曉釋出。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大語言模型。大語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資料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2023年,大語言模型及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已成為全球科技研究的熱點。在過去的一年裡,大語言模型在吸納新知識、分解複雜任務以及圖文對齊等多方面都有顯著提升。随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它将不斷拓展其應用範圍,為人類提供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生産方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複雜的算法、模型和規則,從大規模資料集中學習,以創造新的原創内容的人工智能技術。2022年末,OpenAI推出的ChatGPT标志着這一技術在文本生成領域取得顯著進展,2023年被稱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從單一的語言生成逐漸向多模态、具身化快速發展。

——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不同,量子計算遵循量子力學規律,它是能突破經典算力瓶頸的新型計算模式。量子計算為解決某些經典計算機難以處理的複雜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在密碼破譯、材料設計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過去幾年中,量子計算機研制取得巨大進展。中國對量子計算機的所有路線均有布局,2023年,光學系統(“九章号”)和超導系統(“祖沖之号”)均取得顯著進展。

——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技術是一種變革性的人機互動技術。2023年,科學家們開發出可以将神經信号轉化為接近正常對話速度的語句的腦機接口。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在北京獲得成功,促進了介入式腦機接口從實驗室前瞻性研究向臨床應用邁進。随着腦科學、人工智能和材料學的發展,腦機接口技術不斷進步。

——資料要素。資料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産、配置設定、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着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資料要素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是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更新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2023年,中國正式成立國家資料局。

大語言模型、量子計算、再生稻等入選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

12月26日,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在北京揭曉釋出,相關專家在釋出儀式上對入選科技名詞進行點評。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以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為目标,以資訊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支撐,通過透明、充分的資訊擷取,廣泛、安全的資訊傳遞和有效、科學的資訊處理,提高城市運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務水準,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而建構的新形态城市,已成為今後城市規劃的新方向。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持續增加,技術不斷革新。

——碳足迹。碳足迹是用來衡量個體、組織、産品或國家在一定時間内直接或間接導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名額。碳足迹概念的推出,旨在提醒人們要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2023年,中國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提升國内重點産品的碳足迹管理水準,促進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作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

——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指一種應對大規模定制需求而産生的新型生産模式。它能夠快速适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産品設計的更新以及制造過程中的變動。柔性制造強調在生産過程中的适應性和靈活性,其核心優勢包括高度定制化和出色的适應能力,這使得它能夠有效應對大規模定制需求。随着工業4.0的興起,柔性制造正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再生稻。再生稻是一季水稻收割後,利用稻樁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發成穗,再收一季的水稻。中國種植這種水稻的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的晉代。2023年,中國空間站成功進行再生稻實驗,“太空水稻”獲得再生稻的種子;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全球首個水稻再生力基因,揭示其參與調控水稻再生力的分子機理,對確定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是可控的、能夠持續進行的核聚變反應,在地球上建造的可控核反應的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目标是實作安全、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其潛在優勢使其成為最理想的終極能源形式之一。2023年,中國在控核聚變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多個實驗中取得重要成果;核聚變大科學裝置“中國環流三号”面向全球開放。

大語言模型、量子計算、再生稻等入選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

12月26日,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在北京揭曉釋出,全國科技名詞委向活動參與機構代表頒發證書。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盤點評選活動由全國科技名詞委事務中心攜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蜜度微熱點研究院、萬方資料、百度百科、百度指數、《中國科技術語》雜志社等共同主辦。主辦方稱,本次評選出2023年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科技名詞,不僅是對2023年科技成果的總結,也是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展望。同時,希望通過普及熱點科學知識,激發公衆對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的興趣。(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