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新方位丨主産區各類糧企累計收購秋糧超1億噸

作者:中工網

經濟新方位

原标題:主産區各類糧企累計收購秋糧超1億噸(主題)

完成進度過半,總體呈現進度快、價格穩等特點(副題)

人民日報記者 杜海濤

年末歲尾,秋糧全面進入收購高峰期。秋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預計旺季收購量在2億噸左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2月23日晚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主産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超過1億噸,收購進度過半。分區域看,東北地區收購進度在四成左右,華北地區在五成左右,南方地區已接近尾聲。

豐收糧顆粒歸倉。目前,各地收購工作組織有序、進展順利。從市場看,今年秋糧收購總體呈現進度快、價格穩等特點,加工、儲備、貿易等各類企業積極入市。秋糧上市以來,重要秋糧品種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保持平穩運作。

讓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舒心糧”

在山東濟甯江北現代糧食物流園,14棟平房倉、10棟淺圓倉和3座儲油罐有序坐落在京杭大運河河畔。一大早,來自濟甯高新區、嘉祥縣等地的玉米種植大戶,就趕到這裡售賣玉米。

“今年物流園開展了集中秋糧收購,為當地老百姓提供收、儲、運、銷全流程服務,確定農民種糧賣得出,好糧也能賣個好價。”濟甯江北現代糧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莉說。

秋糧占全年糧食總量的3/4,涉及品種多、覆寫地域廣、時間跨度長,在糧食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今年入夏以來,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國家有關部門有序組織糧食收購,強化市場應急保供,持續釋放積極信号。

秋糧收購前,有關部門機關聯合印發通知,對抓好收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做了大量收購準備工作,紮實做好人員教育訓練、倉容準備、資金籌措、運力協調等,切實做到“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

在秋糧收購中,各地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優化資訊服務,加強收購政策宣傳解讀,适時組織釋出糧食供求形勢、價格變化及企業庫點、收購進度、物流運輸等情況。積極搭建糧食購銷資訊平台,為農民找買家,為企業找糧源,做好“牽線搭橋”文章。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秋糧收購要緊貼農民售糧需要,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采取更多接地氣、易操作、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讓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舒心糧”。

大陸糧庫儲糧損失基本消除

江蘇淮安淮陰區高家堰鎮糧食儲備庫近兩年對原有倉容進行更新改造,配備了智能化遠端監控,應用糧情測控、機械通風、環流熏蒸等儲糧技術,實作科技儲糧。“我們可以遠端監測倉内糧堆溫度、濕度等,根據糧情、天氣情況等自動開閉通風窗,開啟倉内空調進行控溫儲糧,保證儲糧品質。”儲備庫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實施“糧安工程”“糧庫智能化更新改造”等,大力加強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加強高标準糧倉建設,推進舊倉更新改造,進一步提高糧倉氣密、隔熱等關鍵性能。

目前,全國标準糧食倉房完好倉容近7億噸,糧情測控、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的“四合一”儲糧技術在國有糧庫普及應用。全國實作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1.8億噸,氣調儲糧倉容超4600萬噸。控溫、氣調、害蟲綜合防治等綠色儲糧技術應用比例不斷提高。

調查顯示,大陸糧庫儲糧損失基本消除,糧食儲藏周期内綜合損耗率控制在1%以内。糧食倉儲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綠色化、智能化水準穩步提升,正在由“安全儲糧、減損降耗”向“綠色優儲、保質保鮮”的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

近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要求,各地要切實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充分利用社會設施資源,及時向農民提供糧食清理、幹燥、收儲、加工、銷售等産後服務,幫助農民減損增收。針對近期多地出現強雨雪天氣,要求各地積極穩妥抓好秋糧收購,指導農戶科學儲糧,合理利用烘幹能力,優化收購現場服務,加大預約收購力度,切實滿足農民售糧需要。

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作平穩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糧食收購和保供穩價密不可分,收購工作做好了,保供穩價就有了糧源保障;糧食市場平穩運作,收購工作就有了良好環境。秋糧收購期間,各地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增強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糧食收購和保供穩價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監測預警。密切跟蹤國内外糧油市場動态變化,深入分析研判,豐富政策儲備,做到苗頭問題早發現、對策措施早研究、處置應對早行動,牢牢掌握工作主動。二是加強供應保障。着眼于糧食産購儲加銷全鍊條,加強糧源排程、加工銷售、庫存投放、儲備調節、應急供應等協同關聯,形成保供穩價合力,保障市場糧源供應。三是加強預期引導。圍繞社會關注、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通過新聞釋出會等多種形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穩定市場預期。

據介紹,今年秋糧收購方式展現創新實踐:實行預約收購,讓農民少跑腿、少排隊、快售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專門下發通知,對探索推廣預約收購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和有關企業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已實行預約收購的要完善運作機制,提升服務水準;未實行的要借鑒先進經驗,加快推動落地,不斷提高收購工作品質和效率。

随着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深化,多元主體購銷格局加快建構。各地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優化政策、提升服務、加強監管、維護秩序等方面,着力營造公開透明、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秋糧收購期間,各地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嚴格執法監管,充分發揮12325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監管熱線作用,嚴肅查處“打白條”“轉圈糧”“以陳頂新”等違法違規問題。加大調研指導力度,推動各項收購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同時,推動糧食行業協會引導糧食企業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良好市場環境。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居安思危抓收購,確定秋糧收購工作有序推進,保障農民售糧順暢,切實維護糧食市場穩定。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