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冬至,貴陽的天氣愈發寒冷。虎門巷289餐館已生起爐火,熱氣騰騰。老闆楊東海和妻子蔣維瓊一邊烤火取暖,一邊等待食客到來。

炝鍋魚、宮保雞丁、回鍋肉……楊東海做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讓人食欲大增。意想不到的是,他并非專業廚師。

楊東海是黔東南州黃平人,曾輾轉廣東、廣西打工,但掙的辛苦費卻難以支撐家裡人。1994年,為了幫襯在虎門巷開餐廳的堂姐,楊東海決定到貴陽打拼。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楊東海夫妻二人。

1997年,楊東海與貴陽人蔣維瓊結為夫妻,以擺地攤為生,賣粉、炸洋芋、鹵味……直到2001年才籌足資金,盤下店鋪,開了餐館。

生意剛起步時,夫妻二人遇到不少困難。在居民樓下開餐館,需要得到樓上居民的同意。楊東海前前後後跑上跑下一個月,才終于和各家各戶協商一緻,餐館得以如期開張。

經營餐館二十多年來,在妻子蔣維瓊眼中,丈夫脾氣好,忠厚孝順,待人謙和。“做人如做菜,不需要花裡胡哨的技巧,重要的是食材品質得好。”蔣維瓊說。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楊東海炒的家常菜。

這樣的評價讓在場食客們頻頻點頭。食客大多是虎門巷附近小區居民,在他們眼裡,楊東海話不多,做事實在。

天剛蒙蒙亮,楊東海便會前往批發市場親自采買食材,他不要固定的供貨商,堅持按自己的标準,隻挑應季的、新鮮的、品質好的。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楊東海正在做炝鍋魚。

真材實料,逐漸成為289餐館的招牌,得到衆多食客認可,生意逐漸紅火,生活也步入正軌。楊東海在貴陽買了車、買了房,并把村裡的兄弟姐妹接到店裡一起幫工。

餐館營業時,經常看到有客人匆忙跑來詢問:“我的鑰匙落在這兒了嗎?”“我包丢了,可以幫我找找嗎?”夫妻二人早就見怪不怪,丢失的物品被他們妥善儲存,隻等失主領取。

疫情期間,街坊焦先生由于沒有備下生活用品,在289餐館“蹭吃蹭喝”40天,而楊東海沒有收他一分錢。“要不是有楊大哥幫忙,這麼多天我不知道該怎麼過。”焦先生笑道。與人為善、樂于助人便是食客對他們的更高評價。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食客們正在等餐。

在父母的影響和幫襯下,兒子楊智博在289餐館不遠處開了一家烤肉店,吸引客人的緣由也是真材實料。兩代人之間偶爾也會有代溝,比如楊智博在處理食材時容易過度剔除本該保留的部分,在父親看來這是一種浪費,在兒子看來則是将口感和味道做到極緻。

和很多父母不同,夫妻二人都支援兒子做生意,讓他多嘗試,給予了極大的自由。“每個人總有自己擅長的事,‘條條大路通羅馬’嘛。”楊東海說。

氧氣生活|虎門巷289餐館:做菜如做人,就得真材實料

289餐館門口燈牌。

289餐館門口的燈牌是楊智博找廣告公司特别制作的,燈牌上以父親的形象為輪廓畫了插畫,看起來更有辨識度,這讓父親學會了一個新詞——LOGO。“雖然我和我爸對待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我們都在互相了解。”

新年即将到來,楊東海制定了新計劃,他準備把餐館修繕一番,期盼未來如同這間餐館的名字一樣,289:兩個人,八方來财,長長久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蓠芊

編輯 劉藍嬰

二審 陳毓钊

三審 許邵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