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作者:引車流漿者

在古老的唐朝,一段關于權力、預言與家族命運的故事悄然鋪展開來。徐茂公,這位曾經的智者和朝廷重臣,在生命的尾聲留下了一句令人難以置信的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這句話,如同一個未解之謎,深深地埋藏在徐家的曆史中。

在那個充滿變革與不确定的時代,徐茂公的孫子李敬業,年輕、聰慧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的心中,充滿了改變世界的夢想。然而,徐茂公的預言仿佛一道陰影,始終籠罩在他的頭上。李敬業對祖父的話有所耳聞,卻從未将其當作忠告銘記于心。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一、徐茂公的智慧與預見

徐茂公,一位命運多舛卻骨骼清奇的人物,在唐朝政壇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原本的人生軌迹似乎早已被決定——耕種、結婚、生子,然後默默無聞地老去。

然而,命運似乎為他另有安排,他的聰明才智不僅使他脫穎而出,更讓他在唐朝的權力中心占據了一席之地。徐茂公的早年生活充滿了艱辛。他在家鄉勞作,辛勤耕耘,卻不甘于平凡。智慧和勤奮使他脫穎而出,受到了地方官吏的注意。

他的才華得到了展示的機會,使他最終進入了朝廷,成為了一名官員。在朝中,他以其獨特的見解和非凡的智慧,獲得了唐高宗李治和太子李弘的賞識。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然而,徐茂公的生命之旅并非一帆風順。在他晚年,病魔纏身,令他躺在病床上,無法再為國事操心。他的家人為他請來了名醫,希望能延續他的生命。但徐茂公卻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生死由命,強求無益。

他拒絕了家人安排的名醫,堅持服用唐高宗李治和太子李弘賜予的藥物。徐茂公的選擇讓他的家人感到疑惑和不安。他們不了解他為何放棄名醫的治療,而堅持服用皇帝賜予的藥物。

面對家人的疑慮,徐茂公沉聲說道:“命由天定,我何必再求醫生續命呢?”這句話透露出他對命運的深刻了解和對生死的豁達态度。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徐茂公的病情日益惡化,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一生。他不僅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也為唐朝的繁榮穩定作出了貢獻。

然而,他更加擔心的是他的家族未來。他知道家族中的傑出人物可能會因才華橫溢而引起嫉妒和仇恨,這可能會給徐家帶來災難。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二、臨終的宴席與遺言

生命的盡頭,徐茂公感覺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面對即将到來的終結,他并沒有表現出恐懼或悲傷,反而顯得格外從容。他決定在家中設宴,召集家人,以傳達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徐茂公深知,他的這個決定可能會在家族中引起軒然大波,但他堅信這是為了徐家未來的安全與穩定。家中的宴席布置得簡樸而莊重。徐茂公坐在上首,他的臉上雖然顯露出疾病的痕迹,但眼中依舊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家人們圍坐在他的周圍,有的焦急,有的好奇,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疑問:徐茂公召集他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宴席開始,氣氛雖然和諧,但卻隐隐透露出一絲緊張。徐茂公緩緩地舉起酒杯,環視在座的每一位家人。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他的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時間的長河,看到了未來的某個片段。他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話語:“若家中後人有高人出現,必須殺之。否則,必将造反,禍及全族。”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所有在座的家人。

他們彼此對視,不敢相信這是從他們敬愛的徐茂公口中說出的話。一時間,宴席上的氣氛變得沉重起來。徐茂公的大兒子忍不住問道:“父親,您這是何出此言?”

徐茂公神色凝重,回答道:“我雖身在朝堂,卻亦明白權勢的誘惑。家族中若有過人之才,必将引來禍端。”他的眼中透露出一絲悲哀,“這是我多年政壇經驗的結晶,也是我對家族的最後關懷。”徐茂公的話在家族中引起了極大的争議。

有的家人認為他的話太過悲觀,甚至是荒謬的;而有的家人則認為,徐茂公作為經曆豐富的政治家,其話語必有深意。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家族的興衰常常與政治的風雲變幻緊密相連。徐茂公的這番話,無疑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政治風波的預警。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三、徐家的命運與武則天的崛起

徐茂公的去世在唐朝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唐高宗李治,這位曾經的君主,在得知徐茂公離世的消息後,感到無比悲痛。他在床榻上,身體日漸衰弱,但心中的痛苦卻如潮水般洶湧。徐茂公不僅是他的忠臣,更是他的良師益友。他的離去,讓李治感到一種難以彌補的空虛。

李治的病情加重,朝政日漸不穩。在這個關鍵時刻,武則天開始逐漸掌握大權,她的影響力在朝中迅速擴大。武則天不僅聰明過人,而且心思缜密,她很快就掌握了朝政的主導權。李治在病榻上,雖然無力直接幹預政事,但他的心中充滿了憂慮。

他知道,武則天的野心不小,但他也清楚,自己已無力改變局勢。武則天在掌握大權後,開始幹預皇位繼承的事務。她的兩個兒子,先後被立為太子,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們都未能最終穩坐太子寶座。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武則天的這一系列操作,引起了朝中許多官員的不滿,但她的權勢已經無人能及。朝廷中的權力遊戲愈發複雜,局勢變得難以預料。李治的病情日益惡化,在病榻上他經常回憶起徐茂公的忠言和智慧。

他深深感到,如果徐茂公還在,朝政或許不會如此混亂。他在病榻上對身邊的侍臣說:“徐茂公若在,朕的朝廷,定不至此。”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遺憾和無力。武則天掌握大權的那些年,唐朝的政治局勢變得愈加微妙。

她的統治手腕既堅決又狠辣,使得許多原本忠于李治的官員也不得不向她低頭。在這種形勢下,李治感到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有名無實的君主。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他對徐茂公的去世感到異常悲痛,不僅因為失去了一位忠誠的臣子,更因為失去了朝政中的一股清流。在李治逐漸病重的同時,朝中的權力鬥争愈發激烈。武則天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她對朝政的控制越來越緊密。

在這個過程中,徐茂公的預言似乎也在慢慢應驗。他曾經預言,如果家族中出現過人之才,可能會是以引發禍端。而現在,唐朝的局勢正是因為權力鬥争而變得風雲莫測。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四、徐茂公孫子的抗争與預言的應驗

徐茂公的預言,如同一道未來的陰影,籠罩在徐家上空。他的孫子李敬業,年輕氣盛,志向遠大。在武則天統治的那個時代,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公和壓迫,内心漸漸積累起了反抗的情緒。

李敬業對祖父徐茂公的話有所耳聞,但他的年輕心性使他無法完全了解這些言語背後的深意。李敬業在家族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他聰明且富有魅力,很快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他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聚集在一起,讨論着朝廷的腐敗和武則天的專制。

李敬業的話語中充滿了激情:“我們不能再忍受這樣的壓迫,我們必須為了正義站起來!”他的同伴們被他的話激勵,紛紛表示願意追随他。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然而,徐茂公的預言像一把懸在徐家頭上的利劍,随時準備落下。李敬業的行動雖然出自正義,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任何反抗都可能引發災難。武則天的情報網極為發達,李敬業的舉動很快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決定要鏟除這個潛在的威脅。

在一次夜晚的秘密會議上,李敬業和他的同伴們被武則天的密探包圍。他們拼死抵抗,但最終無法逃脫。李敬業被捕後,武則天下令嚴懲。這一事件引發了巨大的震動,徐家也是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徐茂公的預言不幸成真,徐家因李敬業的行動遭到了滅頂之災。家族中的許多成員被牽連,甚至連那些與此事毫無關系的親人也未能幸免。徐家的府邸被查封,财産被沒收,一時間家族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徐茂公臨終遺言:若我後代出高人,定殺之,否則必造反,果真應驗

在這場災難中,徐家的成員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和悲哀。他們回想起徐茂公生前的預言,不禁感到後悔。如果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徐茂公的話,或許能避免這場災難。但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徐家的命運已經改變。

李敬業在獄中反思自己的行為,他開始了解祖父徐茂公的智慧和憂慮。他意識到,在那個時代,任何挑戰權威的行為都可能給家族帶來災難。李敬業的心中充滿了悔恨,他為自己的魯莽行為和對徐茂公智慧的無視感到深深的自責。徐家的滅亡成為了唐朝一段傳奇般的悲劇。

徐茂公的智慧和預言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一生,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探索,更是對權力、家族和社會責任的深刻反思。徐茂公的故事,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反思和學習的對象,他的智慧和悲劇,成為了曆史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1]冷月無聲.徐茂公:命運的最後一道坎[J].各界,2014(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