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方人吃餃子暖耳朵,南方人吃湯圓期盼團圓,你選擇哪種溫暖呢?

作者:小绮業沙雕動畫

冬至,你是餃子派還是湯圓派?揭秘南北美食背後的故事

今天是冬至,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不同地區的人們有着不同的飲食習俗,最為典型的就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你知道這兩種美食背後的故事嗎?為什麼北方人要吃餃子,南方人要吃湯圓呢?今天,我們就來為你揭秘這些有趣的曆史和文化。

北方人吃餃子暖耳朵,南方人吃湯圓期盼團圓,你選擇哪種溫暖呢?

餃子,寒冬裡的暖心之選

餃子,是一種用面皮包裹餡料,煮熟後食用的食品,形狀像月牙,也有人叫它馄饨。餃子的起源很早,據《廣雅》記載,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就已經有了形如月牙的馄饨。但是,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卻是因為紀念“醫聖”張仲景而形成的。

北方人吃餃子暖耳朵,南方人吃湯圓期盼團圓,你選擇哪種溫暖呢?

張仲景是南陽人,他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學的經典之作。他曾經在長沙為官,後來辭官回鄉,正逢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衣衫褴褛,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熬湯,然後用面皮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百姓吃。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學着做“嬌耳”吃,以表達對張仲景的敬意和感激。這就是冬至吃餃子的由來2。

現在,餃子的餡料和口味已經非常豐富多樣,有肉餡、菜餡、海鮮餡等等,有酸辣、鮮香、鹹甜等等。餃子不僅是寒冬裡的暖心之選,也是團聚時的美味佳肴。冬至吃餃子,不僅是為了預防寒冷,也是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湯圓,團圓裡的甜蜜之味

湯圓,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食品,裡面包裹着各種餡料,煮熟後食用,有甜有鹹,有軟有硬。湯圓的起源相傳是在宋朝,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在冬至吃湯圓祭祖、祭竈的3。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這種糯米飯就是湯圓的前身。

北方人吃餃子暖耳朵,南方人吃湯圓期盼團圓,你選擇哪種溫暖呢?

冬至吃湯圓,有很多美好的寓意。一是表示太陽逐漸回來,日照時間變長,萬物複蘇,寓意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和活力。二是表示團圓、美滿和幸福,湯圓的圓潤和諧,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完整,寓意親人平安健康,相聚共享。三是表示祭祀和祈福,湯圓的甜蜜香醇,象征着對祖先的孝敬和懷念,寓意祖靈保佑,後代昌盛。四是表示增長和成長,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被叫做“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寓意一年之中又添一歲,長大成人。

現在,湯圓的餡料和口味也很豐富多樣,有芝麻、花生、豆沙、果仁等等,有白色、黑色、紅色、黃色等等。湯圓不僅是團圓裡的甜蜜之味,也是節日裡的傳統食品。冬至吃湯圓,不僅是為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也是為了傳承對文化的記憶。

你是餃子派還是湯圓派?

北方人吃餃子暖耳朵,南方人吃湯圓期盼團圓,你選擇哪種溫暖呢?

冬至,是一個充滿曆史和文化的節日,也是一個充滿飲食和習俗的節日。在這一天,不同地區的人們有着不同的美食選擇,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有的吃羊肉,有的吃年糕,有的吃鍋仔,有的吃狗肉……這些美食背後,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和寓意,都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财富。你是餃子派還是湯圓派呢?無論你喜歡哪一種,都希望你在冬至這一天,吃得開心,過得幸福,祝你新的一年,萬事如意,阖家歡樂!#南圓北餃##今日冬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