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是以被封奉為一個時期的經典著作,根本原因還是其獨特的内涵,而《紅樓夢》又是其中更為特殊的存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于這本著作是由兩個人編寫的,故事的走向發展也由一個方向走到了另一條道路,這是《紅樓夢》的遺憾,也是劇中人物的不甘。
倒不是說高鹗續寫的後四十回多麼不好,隻是和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反差太大,書中新人物的登場和賈府的逐漸敗落都暗示着最終的結局,可唯一讓讀者不能了解的是,林黛玉和賈母的關系為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經的林黛玉是賈母眼中的寵兒,雖在賈府頗有些寄人籬下的幾分意思,但賈母卻從未輕視她半分,幾乎是把她當做自己的親孫女對待,可在後期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尤其是林黛玉身體不好正值病重,賈母不請醫生卻讓鳳姐準備棺木等後事,這其中又有什麼難言之隐?
林黛玉之病
林黛玉從整部書中一出場就是拖着一副病恹恹的身子,平心而論,無論是林家還是賈府生活條件都不算差,但即使是在這樣相對嬌生慣養的家庭中,林黛玉的病情仍然一直得不到好轉。
由此可見如果黛玉隻是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裡,那麼可能活不了幾年就青年早逝,有關林黛玉得了什麼病也成為許多讀者擔心的話題之一。
林黛玉的病在全書第二回時已有端倪,當時剛來賈府不久的林黛玉說着自己“自打能吃飯起,藥便至今未斷”,這便給所有讀者樹立了一個體弱多病的形象,而這病有的是後天所得,卻也有很大原因是基因遺傳。
一方面她的母親賈敏雖不至于病得這麼厲害,但是一疾而終也讓黛玉遺傳了母親的體質,這身體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另一方面在林黛玉進賈府時,也曾說過父親林如海對自己囑咐“飯粒咽盡後再吃茶,這樣才不傷脾胃”。
說明林家從小對林黛玉的身體十分照顧,連喝口茶都要講究時間方法,也能看出林家在打對黛玉身體上的重視程度,隻不過收效甚微罷了,縱觀全書來看,黛玉的病也大緻離不開以下幾方面。
首先便是咳嗽,可以說最後導緻黛玉之死的病情也是肺病,每年的春分秋分之後黛玉必有咳嗽之疾,而且一年比一年更甚,最後積重難返,直到一百回左右時黛玉的咳嗽竟已演變成咳血的不治之症。
其次便是氣血虛,其實女子氣血虛這一疾病直到現在都十分普遍,黛玉常年也吃着名醫給她把脈會診後開的中藥--人參養榮丸,本來不是很嚴重的疾病,隻要加之休息調養是沒有太大副作用的。
這就不得不說起黛玉的第三個疾病了,那就是心病,林黛玉的性格本就有些優柔寡斷,再加上平常思緒過重,對身邊人身邊事恐懼多疑,還時不時怕自己哪裡做得有問題得罪了賈府上上下下的官人們,這才讓她心理壓力非常大,各種大夫在給她把脈後,均給出了“六脈皆弦,因平日郁結所緻。”
是以時常憂慮的林黛玉總是在夜深人靜後陷入沉思,碰到不開心的事情則十分郁悶,說不準還要哭兩鼻子,晚上休息不好再加上心情長時間低沉這酒讓她的身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這讓氣血本就虛的她惡性循環,一種病疊加着另一種病,最後從小病慢慢變成了大病,就是大羅金仙也救不了她了。
賈母之慮
賈母初見林黛玉時的一番表現,可謂讓許多讀者為之感歎,當時正值自己女兒賈敏離世,外孫女一個人無依無靠,不放心的賈母便将她接回賈府,兩人一見面賈母就心疼的抱着黛玉說個不停。
對林黛玉的好并非賈母刻意表現出來的做作,在賈府的一衆小輩中,林黛玉是身份最低的,但是她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卻比起賈寶玉等人來絲毫不差。
不止如此,賈母對林黛玉的關心更可謂是無微不至,她知道黛玉不愛說話,看着她總是不換的衣服,賈母特意吩咐丫鬟“去安排裁縫給黛玉打幾件衣服來,要用好材料”。
看到黛玉一個人在小屋裡為着自己的花銷發愁,賈母大手一揮又命下人送來不少銀子。
可以說,林黛玉雖然是一個不姓賈的外人,但是在賈府中卻得到了賈母最大的尊重與保護,這些可并非一個人做的表面功夫,起碼在前八十回中,賈母對待黛玉的感情是真情實意的,這份關愛不僅僅在物質上,更有着精神上無微不至的呵護,可這份親情卻在後四十回戛然而止。
一切都變化還要從寶玉的婚事說起,那是在《紅樓夢》的第七十六回,賈母和王熙鳳二人為寶玉的婚事操心,隻不過言語間卻沒了林黛玉的名字,更多的是對賈府不确定的未來和前途擔憂,畢竟當時的賈府正一步步走上沒落的道路,沒權沒勢的她們也不由得正視起現實面對的問題。
林黛玉的想法在此時已經不是賈母要考慮首要因素,這是賈母對黛玉心态變化的轉折點之一,也是此次後,黛玉在賈府的處境越來越尴尬,越來越迷茫。
再往後期,襲人曾出乎意料的對王夫人說出寶黛之間感情的事情,看着王夫人還在和稀泥,襲人索性将話挑到了明面上:“寶玉和黛玉的感情,府裡的人都能看得見的。”
襲人以為一切事情還有轉機,可沒想到這些話由王夫人傳到賈母耳中後,賈母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他們那時還小,現在長大後自然明白那時的感情和現在的男女之情是不一樣的,黛玉心裡若有别的想法,那就不是我認識的那個黛玉了。”
不痛不癢的一句話徹底将寶黛的愛情畫上了無疾而終的句點,賈母的冷漠無情也讓林黛玉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黛玉之死
黛玉的人生是處處糾結的,她時常感受到寄人籬下的不甘,又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心中還是有那麼股高傲的勁頭,也就是這高傲和自卑的雙重折磨,讓她的抑郁症愈演愈烈。
而缺乏敢于自由的鬥争勇氣,又讓她一次次的在愛情中失勢,最後将寶玉親手推向了寶钗,老太君對孫媳婦人選上的變化讓她漸漸失去了賈母的寵愛,甚至王熙鳳也對她怠慢不少,疑心過重的林黛玉也不由得大罵:“這裡再也住不得了。”
第八十九回中,黛玉聽到雪雁對紫鵑說的悄悄話,這才知道寶玉已經訂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時間千愁萬恨湧上黛玉心頭,這最後僅存的一絲希望也由此幻滅。
受情緒壓抑之痛,黛玉竟選擇了最極端的手法,那就是絕食,身體健康之人尚且扛不住,更不用說黛玉這重病纏身之人,半個月後黛玉連粥居然也喝不下肚,又過了幾天竟是徹底絕食奄奄一息。
第97-98回時,黛玉最不願看到的一幕演化成事實,她親眼看到寶钗成為了寶玉的新娘,那支撐她度過漫長歲月的最後一絲精氣神也随之煙消雲散。
昏暗的燈光下,黛玉床的周邊坐着賈母、鳳姐等人,看着林黛玉那雙滿是愁容又帶着各種不了解、不甘心的眼光,賈母早已沒了往日的慈愛,隻是扭過頭對鳳姐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快去準備棺木吧。”而鳳姐或許此時内心有所動容,但是名義上的大管家不過是賈母在賈府台前的一雙手罷了,自己能做别人也能做,對于賈母的安排她是不敢違抗的。
令賈母如此決絕的原因也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她知道黛玉此時大限将至,寶玉的離去讓她最後的精神寄托已經喪失,此刻就是請再多的名醫也是無濟于事,隻是浪費時間罷了,能治了黛玉心病的隻有她自己。
另一方面則是黛玉不過是賈府中權力鬥争的又一個犧牲品罷了,在家族鬥争和權力争奪中,曾經的寵兒如今卻變成了悲劇的主人公,賈母怎會不知道黛玉喜歡寶玉,隻是此時的寶玉已不再是可以追求愛的普通青年,他的身上還有着牽扯甚多的家族利益。
黛玉活着一天對她是麻煩,對寶钗二人也是個不安定因素,是以黛玉不得不死,等待她的也隻有最後這一條死亡的道路,也正是出此考慮,賈母準備的是棺材而不是醫生。
結語:
癡情人苦難人的故事總是能帶給讀者許多共鳴,也讓讀者不由得受到震撼,香魂一縷随風散,愁緒三更人夢遙,這段話或許是對黛玉之死最恰當的形容吧,那一首《葬花詞》仿佛道盡了林黛玉糾結脆弱而又不甘的一生。
有人說高鹗的後四十回把曹雪芹的這本著作毀了,但也有人為之津津樂道,或許在每個人眼中,愛情本就不是一樣的結局,有遺憾才有期待的完美吧。
#文章首發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