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作者:归史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封奉为一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根本原因还是其独特的内涵,而《红楼梦》又是其中更为特殊的存在,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这本著作是由两个人编写的,故事的走向发展也由一个方向走到了另一条道路,这是《红楼梦》的遗憾,也是剧中人物的不甘。

倒不是说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多么不好,只是和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反差太大,书中新人物的登场和贾府的逐渐败落都暗示着最终的结局,可唯一让读者不能理解的是,林黛玉和贾母的关系为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经的林黛玉是贾母眼中的宠儿,虽在贾府颇有些寄人篱下的几分意思,但贾母却从未轻视她半分,几乎是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孙女对待,可在后期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尤其是林黛玉身体不好正值病重,贾母不请医生却让凤姐准备棺木等后事,这其中又有什么难言之隐?

林黛玉之病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林黛玉从整部书中一出场就是拖着一副病恹恹的身子,平心而论,无论是林家还是贾府生活条件都不算差,但即使是在这样相对娇生惯养的家庭中,林黛玉的病情仍然一直得不到好转。

由此可见如果黛玉只是生在一个普通人家里,那么可能活不了几年就青年早逝,有关林黛玉得了什么病也成为许多读者担心的话题之一。

林黛玉的病在全书第二回时已有端倪,当时刚来贾府不久的林黛玉说着自己“自打能吃饭起,药便至今未断”,这便给所有读者树立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形象,而这病有的是后天所得,却也有很大原因是基因遗传。

一方面她的母亲贾敏虽不至于病得这么厉害,但是一疾而终也让黛玉遗传了母亲的体质,这身体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在林黛玉进贾府时,也曾说过父亲林如海对自己嘱咐“饭粒咽尽后再吃茶,这样才不伤脾胃”。

说明林家从小对林黛玉的身体十分照顾,连喝口茶都要讲究时间方法,也能看出林家在打对黛玉身体上的重视程度,只不过收效甚微罢了,纵观全书来看,黛玉的病也大致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首先便是咳嗽,可以说最后导致黛玉之死的病情也是肺病,每年的春分秋分之后黛玉必有咳嗽之疾,而且一年比一年更甚,最后积重难返,直到一百回左右时黛玉的咳嗽竟已演变成咳血的不治之症。

其次便是气血虚,其实女子气血虚这一疾病直到现在都十分普遍,黛玉常年也吃着名医给她把脉会诊后开的中药--人参养荣丸,本来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只要加之休息调养是没有太大副作用的。

这就不得不说起黛玉的第三个疾病了,那就是心病,林黛玉的性格本就有些优柔寡断,再加上平常思绪过重,对身边人身边事恐惧多疑,还时不时怕自己哪里做得有问题得罪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官人们,这才让她心理压力非常大,各种大夫在给她把脉后,均给出了“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

所以时常忧虑的林黛玉总是在夜深人静后陷入沉思,碰到不开心的事情则十分郁闷,说不准还要哭两鼻子,晚上休息不好再加上心情长时间低沉这酒让她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这让气血本就虚的她恶性循环,一种病叠加着另一种病,最后从小病慢慢变成了大病,就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她了。

贾母之虑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贾母初见林黛玉时的一番表现,可谓让许多读者为之感叹,当时正值自己女儿贾敏离世,外孙女一个人无依无靠,不放心的贾母便将她接回贾府,两人一见面贾母就心疼的抱着黛玉说个不停。

对林黛玉的好并非贾母刻意表现出来的做作,在贾府的一众小辈中,林黛玉是身份最低的,但是她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却比起贾宝玉等人来丝毫不差。

不止如此,贾母对林黛玉的关心更可谓是无微不至,她知道黛玉不爱说话,看着她总是不换的衣服,贾母特意吩咐丫鬟“去安排裁缝给黛玉打几件衣服来,要用好材料”。

看到黛玉一个人在小屋里为着自己的花销发愁,贾母大手一挥又命下人送来不少银子。

可以说,林黛玉虽然是一个不姓贾的外人,但是在贾府中却得到了贾母最大的尊重与保护,这些可并非一个人做的表面功夫,起码在前八十回中,贾母对待黛玉的感情是真情实意的,这份关爱不仅仅在物质上,更有着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呵护,可这份亲情却在后四十回戛然而止。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一切都变化还要从宝玉的婚事说起,那是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六回,贾母和王熙凤二人为宝玉的婚事操心,只不过言语间却没了林黛玉的名字,更多的是对贾府不确定的未来和前途担忧,毕竟当时的贾府正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没权没势的她们也不由得正视起现实面对的问题。

林黛玉的想法在此时已经不是贾母要考虑首要因素,这是贾母对黛玉心态变化的转折点之一,也是此次后,黛玉在贾府的处境越来越尴尬,越来越迷茫。

再往后期,袭人曾出乎意料的对王夫人说出宝黛之间感情的事情,看着王夫人还在和稀泥,袭人索性将话挑到了明面上:“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府里的人都能看得见的。”

袭人以为一切事情还有转机,可没想到这些话由王夫人传到贾母耳中后,贾母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他们那时还小,现在长大后自然明白那时的感情和现在的男女之情是不一样的,黛玉心里若有别的想法,那就不是我认识的那个黛玉了。”

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彻底将宝黛的爱情画上了无疾而终的句点,贾母的冷漠无情也让林黛玉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黛玉之死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黛玉的人生是处处纠结的,她时常感受到寄人篱下的不甘,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心中还是有那么股高傲的劲头,也就是这高傲和自卑的双重折磨,让她的抑郁症愈演愈烈。

而缺乏敢于自由的斗争勇气,又让她一次次的在爱情中失势,最后将宝玉亲手推向了宝钗,老太君对孙媳妇人选上的变化让她渐渐失去了贾母的宠爱,甚至王熙凤也对她怠慢不少,疑心过重的林黛玉也不由得大骂:“这里再也住不得了。”

第八十九回中,黛玉听到雪雁对紫鹃说的悄悄话,这才知道宝玉已经订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时间千愁万恨涌上黛玉心头,这最后仅存的一丝希望也由此幻灭。

受情绪压抑之痛,黛玉竟选择了最极端的手法,那就是绝食,身体健康之人尚且扛不住,更不用说黛玉这重病缠身之人,半个月后黛玉连粥居然也喝不下肚,又过了几天竟是彻底绝食奄奄一息。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第97-98回时,黛玉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演化成事实,她亲眼看到宝钗成为了宝玉的新娘,那支撑她度过漫长岁月的最后一丝精气神也随之烟消云散。

昏暗的灯光下,黛玉床的周边坐着贾母、凤姐等人,看着林黛玉那双满是愁容又带着各种不理解、不甘心的眼光,贾母早已没了往日的慈爱,只是扭过头对凤姐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快去准备棺木吧。”而凤姐或许此时内心有所动容,但是名义上的大管家不过是贾母在贾府台前的一双手罢了,自己能做别人也能做,对于贾母的安排她是不敢违抗的。

令贾母如此决绝的原因也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她知道黛玉此时大限将至,宝玉的离去让她最后的精神寄托已经丧失,此刻就是请再多的名医也是无济于事,只是浪费时间罢了,能治了黛玉心病的只有她自己。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另一方面则是黛玉不过是贾府中权力斗争的又一个牺牲品罢了,在家族斗争和权力争夺中,曾经的宠儿如今却变成了悲剧的主人公,贾母怎会不知道黛玉喜欢宝玉,只是此时的宝玉已不再是可以追求爱的普通青年,他的身上还有着牵扯甚多的家族利益。

黛玉活着一天对她是麻烦,对宝钗二人也是个不安定因素,所以黛玉不得不死,等待她的也只有最后这一条死亡的道路,也正是出此考虑,贾母准备的是棺材而不是医生。

结语:

林黛玉病重之际,贾母为何不请医疗治,却让王熙凤提前准备棺木?

痴情人苦难人的故事总是能带给读者许多共鸣,也让读者不由得受到震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人梦遥,这段话或许是对黛玉之死最恰当的形容吧,那一首《葬花词》仿佛道尽了林黛玉纠结脆弱而又不甘的一生。

有人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把曹雪芹的这本著作毁了,但也有人为之津津乐道,或许在每个人眼中,爱情本就不是一样的结局,有遗憾才有期待的完美吧。

#文章首发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