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作者:聊天小館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前幾天,一名女子對婆婆的“吐槽”引發衆多網友圍觀:

她在山姆下單了一份草莓,洗完遞給婆婆一顆,問她好不好吃,婆婆回道:這個不錯,很好吃。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然而當下一秒問起這盒草莓花了多少錢的時候,得到回答的老人家滿臉驚訝,甚至似乎要把已經吃下去的草莓吐出來,生怕浪費了一樣。

“實際上家裡也不是消費不起。”

作為兒媳的女子無奈吐槽,老一輩的人就是舍不得,這讓作為晚輩的她既心疼又難過。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和女子有相似經曆的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曬出自己的同款長輩:

“我昨天摘回家的草莓,我媽不知道價格之前說好甜。然後我說35一斤,我媽說不好吃,他估計怕我再去買。問題我家也不窮”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去看個電影都被我媽說,煩死了。”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家裡衛生間水龍頭永遠在滴水,用臉盆接了水沖馬桶。”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我爸就是這種,菜舍不得買。夏天空調不開,偶爾開個空調會感冒,因為熱習慣了。洗澡一會會就好了,省水。吃的東西也是,買了好的叫他吃不吃,等快壞了才吃。”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婆婆家裡晚上不開燈,現在她眼睛都快要廢了”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甚至還有網友不得不進化出随機撒謊的功能,把東西的價錢往低了說,安撫長輩們脆弱的小心髒:

“外婆愛吃山姆的果凍一桶69.9,問我我說15,她都有點舍不得吃~丹東38一斤我說8塊~給她點奶茶18~我說9.9買一送一的沒辦法你幫我喝一杯我喝不下,這些善意的謊言我已經信手拈來了”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是以我每次買東西家裡問,我都會主動把價格說低一點”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大幾千的北面登山服,網友說成灑灑水的二百塊。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然而更多的,還是對老人們追求“量大便宜”的吐槽:

“我買的丹東草莓挺好吃,孩子也愛吃,公公婆婆買的奶油草莓,味道寡淡還放不住,他們還可開心說比我買的便宜,但是便宜不好吃啊,我不愛吃,孩子更是一口不吃,便宜有啥用”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知乎上甚至有人發起這樣的話題:“家裡的老人都有哪些無效的節儉行為?”

問題下方,是網友們曬出的,五花八門的節儉範例:

水果蔬菜壞了舍不得扔,先吃壞的再吃新的,結果新的又壞了,結果一直吃不上新鮮的;

家裡每個角落都會塞滿五顔六色的塑膠袋,說留着裝垃圾,拿着這些袋子去裝廚餘垃圾,一提起來就漏髒水,隻能再套個新袋子,再洗一次垃圾桶;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趁着斷碼打折,買了一堆不合身的衣服,錢花了,但沒有一件能穿出門,永遠缺衣服,但永遠在花錢;

夏天開空調,開冷了關,熱了再開,再關,冷熱交替,結果涼沒乘上,先感冒了,再買感冒不但沒因為節約而省掉開支,還影響身體健康,影響生活品質。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光看這些描述,的确令人頭大,仿佛長輩們是一個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光會給家裡搗亂。

但真相果真如此嗎?

如今似乎有個趨勢,批判父母長輩一代“無效節儉”蔚然成風,說他們不會享受,隻知道節儉,降低生活品質,還給孩子帶來無盡煩惱。

這是怎麼了,勤儉節約從來都是一項傳統美德,怎麼今天在某些人口中,變成過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節約竟然成了原罪?

那些揪着長輩們的問題不放的年輕人,有沒有想過,上一代人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

如果不是當年物質的極度匮乏,讓他們極度缺乏對物質的掌控感,窮怕了,他們也不會在今天被诟病,似乎每一個路過的年輕人都可以踩上一腳。

在這方面,網友有話說:

“我記得我媽說她家以前很有錢,怕别人說是地主,有錢有罪一樣,買的新衣服都要打幾個更新檔才敢穿,覺得吃苦是光榮的”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節儉很正常,因為老一輩的熬過苦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上上一輩是什麼成長環境,他們小時候戰火連天,後面大鍋飯,等到四五十歲九十年代才真正迎來市場化,物質才豐富起來,他們不舍得用錢正常的。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那樣的條件下,依然可以讓作為子女的我們長大成人。

一位同是兒媳的網友,如此評價自己農村的公婆:

“婆婆是道地的農村人,沒有穩定可靠的經濟收入,卻供養了兩個大學生。我發現老一輩的人能攢下錢不靠别的,就是"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她從婆婆身上學到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自己種的有大蔥、芝麻、花生、玉米,平時隻用買當季的水果蔬菜;

衣服鞋襪破洞了會自己修補。

如果你回到故鄉的老家看看就能知道,老一輩的人是天生的長期主義者,家裡很多物件都是扛得住歲月的“老古董”:手工桌椅、花紋過時但耐用的瓷盤、手編大蒲扇……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這些物件身上往往都帶着幾處修補過的痕迹,隻要不是到了無法使用的地步,就能一直用下去。

然而如今的年輕人,東西壞了,首先想到的是花錢換新,而不是看看能不能維修再用。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有人說:“年紀越大,越能認同老一輩的節儉作風。”

她的一個同僚,工資和自己相當,卻能一下子拿出整套房錢。

于是她決定學着同僚的樣子,三年也給攢出一套首付。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這樣的事例,是對如今消費主義所宣傳的“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狠狠打臉。

如果你休假回一趟家,你可以從老一輩的消費觀裡學到不少有用知識。

比如:

媽媽三餐都是自己做着吃。即使街上有賣,她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做飯太麻煩,就買着吃。

外婆從不吃零食,她說她不喜歡,平時集市上有賣啥水果的,她就吃啥。

爸媽自己種菜,家裡有一個自己的菜園子,裡面有每個季節應季的菜,一年都有菜可以吃,有時菜豐收,一兩個月都要吃這一種菜,他們也會變着花樣做,能不買菜就不買。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至于衣服,他們更是一件衣服穿很久、很多年;不好用、不好吃的東西也堅持用完、吃完。

家裡的物件壞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丢了買新,而是看看能不能修好接着用。

網友目睹了這一切,回到城市後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們以為他們不懂享受生活,但其實不懂的是我們。”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再回到山姆草莓。

除了網上鋪天蓋地的種草宣傳,還是有很多真實的聲音:

“山姆草莓35個就要100元;

一盒98元太貴;

大冤種才會去買山姆草莓,一顆就要2塊5;

千萬不要買山姆草莓,避雷!”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至于口感,不少人反應又酸又硬,不如街邊賣的普通草莓。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98元2斤确實不便宜,不是說消費不起,是真得值這個價嗎?等草莓大量上市也就10幾塊一斤吧。現在也不應季價格又貴,真是沒啥必要,吃點應季水果價格又便宜不香麼”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我記得小時候草莓沒這麼貴,到底是被誰炒起來的?”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小時候草莓都是夏天上市,還有一進制一斤的,從來都覺得草莓是便宜的水果。是以冬天的草莓我從來不買”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還有人建議心疼婆婆的網友,跟着老人家去菜市場走走逛逛,就會明白這草莓錢花得是真不值當。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之是以山姆的草莓又貴又不好吃,依然有很多年輕人前赴後繼地為它買單,一個很無奈的現實因素就是——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消費主義洗腦裹挾的時代。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沒有十幾根不同色号的口紅,你就算不得精緻女人;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隻有開得起幾十萬的寶馬奔馳,你才勉強算得上是精英人士。

還在冬天的商場,春夏季新款衣服就迫不及待上新,瞄準你的錢包虎視眈眈;

同款背包一下子推出六七種顔色,恨不得讓你長出六七條胳膊,或者每天不重樣地背一隻。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與之相對應的,是買來的衣服品質越來越差,食物越來越難吃。

我們沉淪在“物質豐富”的謊言裡,以為自己的生活條件要比父輩們優越許多,殊不知,物盡其用,是對任何物品的尊重。

現代人所謂的焦慮,很多時候也是越來越多的物欲帶來的。

隻有戒掉他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人生才會少很多煩惱,因為你不會輕易被太多東西裹挾。

降低物欲,壓力就沒那麼大了,更不用焦慮了。

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醒悟過來,質疑長輩,了解長輩,成為長輩。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看不上父母的消費方式,等自己到了三十幾歲,反而開始慢慢了解他們。

年輕的時候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從不考慮以後,到了三十歲才恍然大悟,大部分的普通人都無法突破父母所在的階層,既沒能在三十歲成為年入百萬的人,也無法在更遙遠的未來實作大富大貴。

“山姆草莓婆婆說太貴吃不起”引熱議:你到底會不會過日子?

實際上,很多開支并沒有對生活品質有改善,甚至過多的物品還帶了更多的收納和清潔的負擔。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老一輩的消費習慣則像一面鏡子,幫我們厘清哪些花銷是消費主義陷阱。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