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作者:蘊藏冬夏

文|蘊藏冬夏

編輯|蘊藏冬夏

《周書》記載,突厥名源于“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号焉”,之後“經數世,相與出穴,臣于茹茹”,成為柔然的“鐵工”。

南北朝西魏大統十七年六月,突厥首領土門與西魏長樂公主和親,為突厥與中原和親之始。北周保定五年,北周武帝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處迎接阿史那公主。北周天和三年的三月,突厥阿史那公主在迎親使者的護送下,前往長安與北周武帝成親。

突厥早期和親對象較為複雜,是以,通過相關史料發現,南北朝時期突厥與南北朝西魏、北周之間和親,建立了親密的關系。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南北朝西魏長樂公主出塞背景

南北朝時期因突厥、柔然的實力與地位不均衡,柔然拒絕與突厥和親。而之後突厥與南北朝西魏建立的和親關系,又促使突厥、柔然的實力與地位發生了轉變。根據《周書》記載,西魏長樂公主是中原政權與突厥最早和親的公主,建立起西魏和突厥的軍事聯盟,對柔然的衰敗産生了重要影響,并由此開創了中原政權與突厥和親的先例,為後世諸政權的和親提供了重要借鑒。

關于突厥首領土門向西魏求婚的背景,學界有多種觀點,一種以崔明德為代表,這種觀點可總結為,西魏大統十七年,突厥配合鐵勒對柔然發起進攻,并俘獲柔然50000餘落,之後借機向柔然提出和親,在遭到拒絕後,轉向西魏求婚,獲聘長樂公主。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另一種觀點,以封包勝為代表,總結第二種觀點,西魏大統十二年,突厥土門阻擊鐵勒諸部對柔然的進攻,并俘獲鐵勒諸部50000餘落,之後借助功勞與實力向柔然求婚,但遭到拒絕。西魏大統十七年,突厥轉向與西魏和親。西魏廢帝元年,土門率部對柔然發起進攻。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對比以上兩種觀點,可以看出,一方面,兩種觀點對于突厥作戰立場不同,第一種觀點認為突厥借助于鐵勒之力一同反抗柔然,第二種觀點則認為突厥出于身份原因,幫助柔然平定叛亂。另一方面,兩種觀點對于戰争發生的時間不同,第一種觀點認為戰争發生于西魏大統十七年,第二種觀點認為戰争發生于西魏大統十二年。因為這兩種觀點的差異所在,都沒有對史料進行對比、考證。

突厥通過建立與南北朝西魏的和親關系,增強了自身實力,有了可靠的外援,為擊敗柔然,成為蒙古草原霸主奠定了基礎。西魏也通過聯姻關系的确立,穩定了邊疆,增強了與東魏抗衡的力量。可以看出,通過和親的方式,西魏與突厥鞏固了互相依存關系。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突厥阿史那公主入塞

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南北朝北周與北齊争相與突厥建立和親關系,以建立、鞏固軍事聯盟關系。突厥阿史那公主便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入塞和親的,她既可因突厥首領女兒的身份稱為公主,也可因嫁給北周武帝的緣故稱為皇後,此處統一稱為突厥阿史那公主。

最初,南北朝西魏恭帝在世時,“俟斤許進女于太祖”,北周太祖突然去世,讓這次和親從西魏延遲到了北周時期。阿史那公主入塞和親,加強了北周與突厥的軍事聯盟,突厥是以獲得了厚禮,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北周的邊界安定。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關于阿史那公主入塞的現有研究,多側重于入塞前南北朝北周與突厥聯合攻擊北齊的戰争過程、北周保定五年北周迎親使者被扣留後據理力争的過程,以及突厥木杆可汗貪圖雙方利益搖擺不定的态度等展開。

但對于突厥木杆可汗與北周太祖約定和親的時間,阿史那公主正式和親時間,迎親隊伍人員組成及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探究。相關研究有,北周保定三年到北周保定四年,突厥聯合北周對北齊的進攻失利,以及北周保定五年到北周天和三年,突厥欲背信棄義聯合北齊,扣留北周迎親使者一行人。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木杆可汗與太祖定親時間考。首先,突厥木杆可汗與北周太祖約定和親的時間,應既在西魏恭帝在位的時間段中,又在北周太祖在世的時間段内。《周書》記載了“初,魏恭帝世”,俟斤與太祖約定和親,由于“契未定”太祖便在雲陽宮去世。根據南北朝西魏廢帝三年“太祖與公卿定議,廢帝,尊立齊王廓,是為恭帝”,北周孝闵帝元年,十二月的丁亥日,“魏帝诏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

庚子,禅位于帝”,可知西魏恭帝在位時間是西魏廢帝三年到北周孝闵帝元年之間。據冬十月的乙亥日,“崩于雲陽宮,還長安發喪。”可知北周太祖卒于西魏恭帝三年,冬十月的乙亥日,故突厥木杆可汗與北周太祖約定和親的時間應在西魏廢帝三年到西魏恭帝三年的冬十月乙亥日之間。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因南北朝北周與北齊“争衡”,北周“交結突厥以為外援”。出于戰略等因素考慮,“太祖崩”後,北周高祖繼續與木杆可汗約定和親一事。這次和親可謂道阻且長,困難重重。北周與突厥“未及結納”,北齊便因“懼成合從之勢”,亦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向突厥尋求和親機會。木杆可汗“貪其币厚”,開始舉棋不定。

北周保定三年,北周遂派遣楊薦、王慶等前往定親,和親使者通過“谕以信義”的方式,加上天災,讓木杆可汗“絕齊使而定婚焉”,并共謀東伐事宜。北周保定三年到北周保定四年,突厥與北周多次聯合攻北齊,均以失敗告終。這令北周武帝更加迫切地希望盡快與突厥和親,進一步鞏固與突厥的軍事聯盟,以期獲得征伐北齊的成功。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北周迎親人員組成及原因考。關于北周迎親人員組成,除正史的帝王本紀部分有所涉及,在人物傳記部分也有記載。據《周書》《隋書》《北史》等記載,北周保定五年,北周武帝诏令“陳國公純、許國公宇文貴、神武公窦毅、南陽公楊薦等”作為和親使者前往突厥牙帳。王慶因具有經驗,“複與宇文貴使突厥逆女。”

趙文表“從宇文貴使突厥,迎皇後”,負責掌管和親禮儀。李雄“從陳王純迎後于突厥。”辛彥之“奉使迎突厥皇後還”。可知北周保定五年,北周武帝派遣前往突厥處迎接阿史那公主的人員主要有宇文純、宇文貴、窦毅、楊薦、王慶、趙文表、李雄、辛彥之等人。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之後,關于迎親人員的選擇,也都經過精挑細選,多具有獨特能力和經曆,如王慶具有出使北方遊牧民族的經驗與較強的外交能力。根據北周保定二年,王慶出使吐谷渾讨論和好事宜,令“渾主悅服”可知。趙文表精于禮法制度,遂“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楊薦有與柔然和親的經驗。

在西魏大統元年,“蠕蠕請和親”,文帝曾派遣他出使。此外,迎親人員多是北周的重要官員,如宇文純,在北周武成元年,就已經“封陳國公,邑萬戶”。窦毅也具有“地兼勳戚,素有威重”的重要身份。可以發現,為了保證和親的順利進行,除了攜帶豐厚的聘禮,隊伍龐大,北周選派的人員也具有特殊性,使者多居高位,且一些人員具有豐富的出使經曆,精通禮法制度等。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正式和親時間考。關于正式和親時間的問題。北周保定五年,此次迎親并不順利。由于北齊亦厚禮求親的原因,導緻突厥木杆可汗“猶有貳志”,此次迎親一行人,除因為身體原因提前傳回的宇文貴等人。其他人均被突厥扣留三年之久,甚至一度面臨被押送往北齊的危險。之後,因突發“風雷變”的惡劣天氣導緻突厥人居住的篷帳被吹壞,加上迎親使者們“谕之以信義”,木杆可汗才應約放北周迎親一行人接阿史那公主踏上回程。

為保證萬無一失,在歸程途中也是盡可能地安排妥當,北周武帝特意“诏征綱與大将軍王傑率衆迎衛于境首”。趙文表也是盡力縮短歸程時間,當突厥使者羅莫緣“托以馬瘦徐行”,趙文表則以吐谷渾等可能伺機偷襲等原因催促,方才“倍道兼行”,沒有過多耽誤時日。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根據《北史》《冊府元龜》等相關史料,可知北周天和三年三月癸卯日,突厥阿史那公主一行人才抵達京師。故正式成親時間應在北周天和三年的三月癸卯日,而非北周天和二年。抵達京師後,“武帝接以親迎之禮”,和親使者也多得到了獎賞和提拔。從北周太祖開始的定親到高祖正式成親,長達十多年的北周與突厥和親曆程才算正式完成。

北周宣政元年五月的戊戌日,宣帝繼位,阿史那公主被尊為皇太後。北周大象元年的二月,“改為天元皇太後。”北周大象二年的二月,“又尊曰天元上皇太後”。北周靜帝繼位後,“尊為太皇太後。”隋開皇二年,年僅三十二歲的阿史那公主去世,“隋文诏有司備禮,附葬後于孝陵”。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突厥阿史那公主和親之後,北周依舊貫徹對突厥的優待厚禮,每年贈予突厥“缯絮錦彩十萬段”,并對于“突厥在京師者”待之以優禮。與此同時,北齊也“傾府藏以給之”,因北齊、北周争相向突厥施以厚禮,故突厥佗缽可汗曾驕傲地宣稱“何憂無物邪”。

南北朝西魏末期,突厥木杆可汗與北周太祖約定和親的時間應在西魏廢帝三年到西魏恭帝三年的冬十月乙亥日之間。突厥阿史那公主抵達京師正式和親時間應在北周天和三年的三月癸卯日。北周保定五年,參與迎親的使者主要有宇文純、宇文貴、窦毅、楊薦、王慶、趙文表、李雄、辛彥之等人。為保證和親順利進行,選派和親使者的前提條件,應包括使者人選的職位、出使經曆、禮法制度熟悉程度等方面的考量。

南北朝時期,突厥與西魏、北周通過和親的方式,建立了親密的聯系

結語

和親一般是兩種政權之間出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進行的聯姻,和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定邊界、增強軍事實力、促進文化交流等作用。

通過梳理相關史料,對南北朝西魏長樂公主出塞前突厥與鐵勒的戰争背景,突厥木杆可汗與北周太祖定親的時間,迎阿史那公主和親使者構成及原因,阿史那公主與北周武帝正式和親時間進行了探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