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作者:MOREHealth愛醫傳遞

撰寫Wen 稽核 | 排版 Joan

近日,#經常濕着頭發睡覺會緻癌#沖上了熱搜,到底濕發睡覺跟癌症有沒有關系?——生活中,一些人的頭皮總起小疙瘩,還感覺疼癢難忍。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洗髮乳品質問題導緻的。

事實上,頭皮上長的這些小疙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家習慣在睡前洗澡洗發,并在“不吹幹頭發或隻吹到半幹”的情況下就入睡,導緻頭皮上的微生物大量滋長,進而出現很多小疙瘩,這些小疙瘩或可直接帶來患癌風險的飙升。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自然》最新發現也證明了這一說法。由此可見,長期濕發睡覺的習慣并非小事,它會危害人的健康,有這種習慣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并及時改正。

01

常濕發睡覺的危害性

1.損傷發質

由于發絲與發絲以及枕頭之間會産生摩擦,容易被彎曲成各種形狀,濕發入睡則會大大加重這種情況。尤其是燙、染、漂過的頭發打濕後,更易卷曲、纏結,可能使頭發的拉伸程度超過原本允許的彈力範圍,而且,這種狀況下頭發卷曲和纏結後,梳頭也更容易造成頭發斷裂,損傷發質,嚴重的話還會導緻掉發脫發。

2.大量微生物繁殖

枕頭的材料一般比較容易受潮和發黴,而濕潤的環境更利于微生物生長,若濕發睡覺,頭發上的水分滲透到枕芯裡,枕頭簡直就成了“微生物培育器”,而微生物大量存在則有緻癌風險,對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3.脂溢性皮炎

馬拉色菌是一種人體正常寄生真菌,會定植在頭面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濕發或可讓馬拉色菌大量繁殖,刺激頭皮産生發炎反應,導緻出現紅斑、丘疹和頭皮屑增多、頭皮瘙癢等情況,嚴重者會抓破、結血痂,甚至會滲出膿液,産生異味,繼發細菌感染等。

02

“馬拉色菌”超标或可緻癌

1.馬拉色菌

馬拉色菌是存在于人體正常皮膚表面的常駐菌群。它是一種嗜脂酵母菌,多分布于皮脂溢出的部位,如頭面、軀幹、及間擦部位等。

目前發現的馬拉色菌有10餘種,人體皮膚表面常見的有糠秕馬拉色菌、球形馬拉色菌、限制馬拉色菌、合軸馬拉色菌等。當皮膚屏障損傷、皮脂腺分泌異常、皮膚微生物群變化、人體免疫紊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時,馬拉色菌可能會轉變為緻病菌,侵犯人體皮膚而引起嚴重疾病。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常見的馬拉色菌相關皮膚病包括: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而在《自然》的研究中提及了馬拉色菌又一危害——緻癌。

2.《自然》:馬拉色菌會直接促進胰腺癌的發展

Nature研究發現,胰腺癌患者胰腺中的真菌數量,是正常人群胰腺中真菌數量的3000倍,其中最主要的真菌就是馬拉色菌。

研究認為,馬拉色菌會直接促進胰腺癌的發展,而這種真菌最初的來源,或許就來自你的頭皮。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這項在小白鼠和人類胰腺癌患者中進行的研究,首次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發現并揭示了腸道中的馬拉色菌能夠通過導管轉移到胰腺,并在胰腺組織中高度聚集,進而通過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BL)的激活驅動補體級聯反應,來促進胰腺癌的發生發展。

03

這3大迹象讓緻癌風險飙升

既然濕發入睡危害這麼多,馬拉色菌有如此可怕,但真菌看不見摸不着,怎麼才能知道自己身上的馬拉色菌是否已經大量繁殖,并增加了癌症風險呢?

馬拉色菌數量超過臨界标準,會有以下三大迹象表現:

1.頭皮、臉上、前胸後背長小紅疙瘩和膿包

假如你的頭面部和前胸後背莫名其妙總是冒硬硬的小痘痘,這很可能是馬拉色菌開始繁殖的表現。

這種小痘痘不像粉刺一樣冒白尖,而是一種硬硬的、紅腫大小一緻的、常常成片出現丘疹,并且伴有瘙癢。

2.眉間、鼻翼起皮

如果你的眉間和鼻翼總是紅紅的起皮,那麼就要當心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的發病機制目前不完全清楚,認為與馬拉色菌及微生物群失衡(如糠秕馬拉色菌、丙酸杆菌)、皮脂腺分泌異常、宿主免疫紊亂、表皮屏障破壞、神經内分泌因素及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脂溢性皮炎伴有皮屑增多、皮脂分泌旺盛的表現,這又進一步給馬拉色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Nature最新研究!睡覺前這樣做,會導緻患癌風險!

3.頭皮屑增多

頭皮屑增多是馬拉色菌最常見的一種表現。馬拉色菌在頭皮上的大量繁殖,會引起頭皮角質層的過度增生,進而促使角質層細胞以鱗屑的形式大量脫落,形成頭皮屑。

如果你有以上這3大表現,又長期置之不理,或許癌症就真會找上你……

04

該如何避免馬拉色菌?

1.平時勤洗頭,常沐浴更衣,防止過度出汗,經常曬被褥,避免擦用油脂性護膚品,不穿緊身衣及不透氣的衣服,都可減少馬拉色菌的繁殖機會。同時要注意作息,少熬夜多鍛煉(不必劇烈運動)。

2.飲食方面: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辣油、咖喱、川椒、芥末、酒、咖啡、濃茶、蔥、姜、蒜等;

少吃甜食:如蛋糕、奶茶;

忌油膩高蛋白的食物:如肥肉、多脂肪動物内髒、蛋黃、油炸食品等。

3.除了需要禁忌這些食物外,還有這些食物是馬拉色菌的天敵——那就是含鋅量高的食物。

2023年發表在《歐洲藥物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表皮細胞内的鋅元素含量越高,馬拉色菌越難以生存。

常見的富含鋅的食物有:生蚝、牛肉、雞腿、老豆腐、瘦豬排、南瓜和南瓜子、低脂酸奶、小麥胚芽、香菇等。大家在日常飲食中,可以有意識地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入量,來避免馬拉色菌的靠近。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

2. https://www.myfooddata.com

3. https://www.sciencephoto.com

如果您或您的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

無意中碰上了惡性良性腫瘤癌症、疑難危重疾病等,

需要向國際TOP級醫學專家求助的話,建議您聯系

——

MORE Health(愛醫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