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今日頭條首發文章,請勿搬運,違者必究、

最近,在國家公祭日這一天,這位何院士再次引起了一些争議。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何祚庥說:“在抗美援朝時,有很多人認為打不得,最終結果隻是停留在三八線上。雖然取得了慘勝,但現在是核大戰時代,那些輕率談論戰争的人,有幾個真正了解核武器呢?”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這句話現在被用來調侃。

然而,70年前的抗美援朝,中國可是為全世界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樣牛逼的事情,當然值得我們一輩子吹噓。

我看到一些人一直在說北韓戰争,挖苦我們隻是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成功地将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這無疑是一場勝利。

但要提醒一些人,雖然提到了“國軍”,但要注意這不是“聯合”“國軍”,而是“聯合國”軍,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軍隊,戰鬥力也相差很大。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從北韓的角度來看,他們未能統一半島,是以可以算是失敗。對南韓而言,他們沒有被北韓統一,這算是成功。而對于美國來說,成功地挽救了南韓,但未能實作後來占領北韓的目标,被中國擊敗了。

如果這些觀點了解起來有困難,建議還是回家好好思考。哦對了,把抗美援朝說成韓戰的,十有八九不是中國人。

咱們來簡單聊聊當時的武器裝備對比吧。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就是說,美國軍隊和志願軍的武器差距有多大呢?美國第8軍的軍長泰勒用了一個詞叫“原始化”來形容志願軍的武器。他說,雖然志願軍人多勇敢,戰術水準也受過不錯的地形訓練,但是他們的裝備真的是相當“原始”,大部分都是我們早就送進軍事博物館的古董了。

比如說輕武器,志願軍用的槍械大多是二戰時期各國的戰利品,從蘇聯到美國,再到德國、日本、英國,各種各樣的槍支都混在一起用。這些“萬國造”的槍械性能咱們就不說了,光是彈藥供應就是個大難題。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而美國軍人早就換上了先進的伽蘭德M1半自動步槍、勃朗甯M1918A2自動步槍和大量重機槍。這些槍械在二戰中經過了考驗,性能相當可靠,而且彈藥供應很充足,簡直可以說是“打不完的子彈”。

志願軍剛開始時每個師隻有十幾門榴彈炮或山炮,運輸火炮還得依賴騾馬,而且大口徑火炮更是“稀缺品”。

當時美國軍隊在炮兵上可是厲害的,他們發明了“範佛裡特彈藥量”,炮火簡直是鋪天蓋地。有資料顯示,在美國上司下的聯合國軍的炮火密度和志願軍相比是40比1的關系。就是說,美國軍隊的炮火密度幾乎是志願軍的40倍。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讓人大吃一驚,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支備戰良好的“現代化軍隊”居然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

盡管志願軍的裝備在實力上明顯不如美軍,但最終他們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傳說,逼迫嚣張的侵略者在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可不像何祚庥院士說的那麼慘勝。無論是在軍事裝備、犧牲人員還是國家戰略上,這場戰争都是國家立國的至關重要之戰。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的戰略勝利,何祚庥院士估計也享受不到國家提供的高津貼、高醫療和高福利,更别提在網上沖浪了。

時隔近9年,中國科學院對“院士行為規範”進行了更新。

“院士”是大陸科技工作者最崇高的榮譽,一直備受關注。自院士制度建立以來,各機關曾出現過争奪院士的混亂,而個别院士涉及學術不端、經濟問題等話題時,也引發了廣泛讨論。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是以,中科院規定:禁止參與有損中國科學院及院士群體聲譽的活動;禁止以院士稱号謀取不正當利益;禁止以院士名義參加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學部和學術團體、學術期刊以外的活動;禁止參加各類應景性、應酬性的活動;禁止參與以“院士”冠名的非學術活動場所。

文革時期,何祚庥雖然沒有從事科研工作,但卻以指導中科院大佬們搞科研的文章而廣受關注。在文革後,他轉變身份更加引人注目,與某上司結交,為賣中科院的地奔走,各方神仙都賺得盆滿缽滿,隻是院士教授們的工資有時候發不出來。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文革期間,何祚庥寫的那些文章最近幾年都被不知道是誰組織的删除了,整個網絡上都找不到了。是以現在何祚庥的聲譽重新變得光明磊落!

順帶說一下,從秘書做到院士,雖然每天都不怎麼搞科研,但能讓那麼多不同學科的大佬在發表文章時都署上他的名字,何祚庥可謂獨一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何祚庥1927年出生,曾經和周光召一起在杜布納學習,回國後參與了核武器理論的工作。他是一位老黨員,為一些在組織上有顧慮的科學家說過好話,比如周光召。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但是何祚庥自己說:“在原子彈、氫彈的理論實體學家中,有些是貢獻較大的人士,如周光召院士、于敏院士等。至于何祚庥卻隻做了小小的工作。但是,由于我是追随着駿馬向前飛跑的一隻馬尾巴上的‘蒼蠅’,也就跟上了時代。” 這可說是一個真誠可愛的人。

在60年後期,他離開了核武器研制工作,去了原子能所。雖然40歲左右,工作能力很強,但不走運,遇上了大革命。連《實體學報》都停刊了,是以那段時間他和他的同僚的學術工作很難找到完整的記錄,并基于此給予合理評價。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但是他們并沒有閑着,基于對強子亞結構問題的興趣,順帶證明領袖的偉大理念,他們投入了層子模型的建構,何祚庥是其中積極的成員。工作雖然出色,隻是方向稍微偏了點,這個模型并沒有在學術界被廣泛接受。但在科學實踐中,盡管這次探索沒有成功,卻也有積極的意義,至少告訴後來的人這條路行不通。

在社會動蕩時期,這些工作還發揮了保留和培養粒子實體人才的作用。1982年,層子模型的研究因其卓越表現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對何祚庥團隊辛勤努力的認可。80年代,何祚庥當選為學部委員,這是對他學術能力的高度認可。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然而,随着年齡增長,創造性工作能力下降,他轉而将精力投入到研究“自然辯證法”上。雖然何的科學素養有目共睹,反對“僞科學”也算是一種小小功績。那些指責他是“四大惡人之首”、“萬能院士不懂實體”的人實際上是不公平的。至于他跟着形勢,将量子力學和三個戴手表的概念混合在一起,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2022年,何祚庥夫婦接受采訪時,說了一段話引起了不小的争議:“中國的科研水準和美國相比還存在巨大差距,比如去醫院看病,使用的醫療裝置95%都是進口的,而且這些裝置使用的原理全都是實體學的基本原理,我們的貢獻是0,創新全在國外。”

中科院該出手了!何院士把抗美援朝說成慘勝而已,語氣像恨國黨

這種對科研貢獻的絕對判斷顯然引起了一些批評,特别是對于一個國家如中國,與美國展開多方面競争,這樣的說法顯得過于貶低。

更何況,對于醫療裝置95%進口的說法早已經是老生常談,再次提起并貶低中國人的貢獻就顯得有些不妥。近年來,國産醫療裝置如邁瑞R、東軟、聯影、萬東等早已在國内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這種言論未免顯得對實際情況不夠了解。

何祚庥身為一位院士,若不進行調查和研究就發表口頭上的評論,實在令人質疑他的專業立場。這樣的行為讓人不禁要問,他的真實意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