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承恩的《西遊記》,莘莊這位“書癡”曾先睹為快丨闵行情

作者:上觀新聞

歲月如沙,

歲月如水,

總有一些東西會沉澱下來。

莘莊不再是田野密布的“莊”,

而是繁花似錦的“城”。

“發現闵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八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闵行區明星學校的青年才俊來誦讀《莘城舊事》。今天,你将聽到的是《“書癡”朱大韶》節選。一起跟着聲音,來看看莘莊人朱大韶“書癡”的所作所為……

自古以來,讀書、藏書就是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生活雅趣之一,而曆代讀書人中被稱為“書迷”“書癡”“書魔”“書淫”的人,可謂層出不窮。著名的文學家王世貞,用自己的一座莊園,換取一部宋版藏書;而朱大韶則被傳用自己家中的美女,來換取一部宋版珍貴圖書。他們因為這種癡迷藏書而做出的超越常人的行為舉動,不僅在當時為人所矚目、驚奇、詫異、不解、痛斥,即使在後世以至當今,也是世人或傳唱、或鄙夷、或歌頌、或蔑視的典型故事,在藏書界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吳承恩的《西遊記》,莘莊這位“書癡”曾先睹為快丨闵行情

朱大韶,字象元,一作象玄,号文石,明代莘莊裡人,是禮部尚書朱恩的侄孫。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丁未科進士,開始步入仕途,與許多重臣、名将、文豪,如李春芳、張居正、徐光啟、胡蒙正、殷正茂、王 世貞、李三畏等同年,可見這一屆進士的超強能力與出衆才華。後來,朱大韶被授予翰林院檢讨,此後,仕途受阻,他于是将主要心思用在藏書、做學問上。解任回鄉後,建構了“文園”,收藏儲存了宋版《金石錄》、元刻《爾雅》、宋刻本《後漢書》、蘇轼《祭黃幾道文卷》、宋刊本《劍南詩稿》、宋刊殘本《資治通鑒》等許多珍貴的文本。

朱大韶原本家居莘莊,後來遷居松江府城,自幼酷愛讀書、藏書,在南京國子監讀書時,曾與年大二十多歲的吳承恩交往甚厚。朱大韶贊歎吳承恩文采高妙,且惋惜他屢試不中、無緣仕途,便時常與其交遊,探讨文章。兩人經常一起搞聚會,詩酒唱和,風流不羁。當時,吳承恩的《西遊記》已經完成,還沒有首次刊印,朱大韶曾經先睹為快,并對這部奇書贊歎不已。

不久,朱大韶高中進士,受任翰林院檢讨,從此踏入仕途,但誰知從此再也沒有得到高升的機會,而與其同年的張居正、殷正茂等人,都很快成為經世安國的大臣,連好友王世貞也做到了刑部尚書,而自己做了七八年仍然沒出翰林院。于是,朱大韶便上書辭職,想要回家贍養老人,此時身在深宮的嘉靖皇帝,或許才意識到确實該給朱大韶挪挪地方了,才給了他一個南京國子監司業的職位。

南京國子監司業主要負責儒學訓導之政,也隻是個從四品的官職,卻已經是朱大韶取得的最高職位了。隆慶三年(1569),朱大韶的同鄉好友何良俊,刻所著《四友齋叢說》三十卷,請朱大韶撰寫序言。就在這一年,朱大韶辭掉了國子監司業的職位,回到了松江華亭縣老家,是年五十三歲。朱大韶在松江東馬橋西,建構了一座名為“文園”的私家園林,在園中建有快閣、熊祥閣、橫經閣等藏書處。

閣内藏有彜鼎等物,收藏了大量名畫和法書,以及大量珍貴的宋版圖書,朱大韶的常用印章有“經術堂”“朱文石氏”“朱氏圖”“書”“朱象玄氏”“華亭朱氏”“文石朱象玄氏”“唐氏分封肇姓皇”“明科甲世家”“橫經閣收藏圖書籍”“華亭朱氏文石山房藏書印”“華亭朱文石氏橫經閣收藏圖籍印”等收藏用印。于是,朱大韶經常在文園招飲友朋,談論詩文,鑒賞書畫。

當時的著名藏書家郁文博、陸深和陸楫父子、朱察清、何良俊,以及被稱為松江四大家的王圻、施大經、宋懋澄、俞汝緝等,都經常與朱大韶登閣樓,校勘藏書、編輯題跋。除了藏書之外,朱大韶還精通天文、研修曆史、創作文學,撰有天文學著作《堯典中星考》《月令中星考》等,文學作品有《經書堂集》,史料作品有《皇明名臣墓銘》,還與好友楊豫孫、董宜陽共同為恩師孫承恩,編輯出版了專著《瀼溪草堂稿》,為世人所稱道。

吳承恩的《西遊記》,莘莊這位“書癡”曾先睹為快丨闵行情

孫承恩是松江府上海縣人,曾官至禮部尚書,其子孫克弘也是個藏書家,與朱大韶關系匪淺。朱大韶酷愛宋時镂版,藏書多以宋版著稱,其所藏之宋版文集,後來皆為名家遞藏,可謂傳承有序的珍本。比朱大韶稍晚的孫克弘,在松江城東門外果子弄底,俞塘之北,建造了一座園林名曰“孫家園”。在朱大韶去世之後,其藏書大多被孫克弘購得,成為流傳至今的重要一環。

日前,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闵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闵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将陸續邀請闵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曆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闵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八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闵行區明星學校的青年才俊來誦讀《莘城舊事》。

同許多稍有曆史的城鎮一樣,從江南水鄉成長起來的莘莊當然存在着令當地人自信和驕傲的一面,且不說“人傑地靈”之類的套話,就歲月留下的故事,便可讓我們閱讀出這個地方的厚度,也感受到它的溫度。

說闵行,自然繞不開莘莊。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十一年,莘莊便作為原上海縣縣治,長達32年之久,縣城的地位舉足輕重。1992年“撤二建一”後,莘莊依然是新闵行區機關所在地,這一晃也有28年了。60年,一個甲子,莘莊作為闵行中心城區的地位牢不可破。事實上它的發展的确是令人矚目的,尤其是這些年來,從未停歇前進的腳步,牢牢把握着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兩大落腳點,在商業商務、文化服務、總部經濟、生态宜居方面找尋莘莊特色,打造莘莊樣闆,一改昔日縣城之舊模樣。

但這僅僅是莘莊的60年。如果要追溯莘莊的曆史,或者說,它形成集鎮的過往,從最初的江南水鄉,到百年前的鐵路興運,再到上海西南門戶的樞紐,那也是風雨500年了。

我們常常戲言:在闵行,總有兩個字常常被人誤讀,一個就是闵行的“行”(háng),不是本地人,往往把它讀為xíng,行走的“行”;而莘莊的“莘”也是如此,習慣性會把它讀成莘莘學子的“莘”(shēn),其實作為地名,它的正确讀音應該是xīn。

而莘莊的“莊”,總是讓人感到有種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其實,莊的解釋有很多種,一是姓,最出名的莫如莊子;二是商店之類的,比如錢莊、茶莊;三是封建社會君主、貴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比如莊園;還有代表現場氣氛的,比如莊嚴等。但人們最不陌生的大概要數村莊吧。不過坦白地說,莘莊最早在形成集鎮之前的确隻不過是個村莊而已。哪怕在20世紀60年代它成為上海縣縣治所在地,被稱為縣城後,周邊也是被一片廣袤的農田包圍着。當時城鎮區域面積也不夠大,總顯得局促而逼仄,這從縣城那狹窄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得出。但許多江南古鎮不都是這樣的嗎?

莘莊在挑戰中成長、發展。根據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莘莊未來将更新為城市副中心,這個目标要在2035年實作。未來可期,自然是令人激動的。人們有理由相信,這裡一定會成為長三角新興的商務繁榮之區,也是宜居樂活的置業優選之地。

12月起,第八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闵行聲音,發現闵行之美……朗讀:上海市闵行區明星學校 六(1)班 拓辰逸

編輯:湯婧娴

文字内容:明鏡文化

吳承恩的《西遊記》,莘莊這位“書癡”曾先睹為快丨闵行情
吳承恩的《西遊記》,莘莊這位“書癡”曾先睹為快丨闵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