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承恩的《西游记》,莘庄这位“书痴”曾先睹为快丨闵行情

作者:上观新闻

岁月如沙,

岁月如水,

总有一些东西会沉淀下来。

莘庄不再是田野密布的“庄”,

而是繁花似锦的“城”。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书痴”朱大韶》节选。一起跟着声音,来看看莘庄人朱大韶“书痴”的所作所为……

自古以来,读书、藏书就是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生活雅趣之一,而历代读书人中被称为“书迷”“书痴”“书魔”“书淫”的人,可谓层出不穷。著名的文学家王世贞,用自己的一座庄园,换取一部宋版藏书;而朱大韶则被传用自己家中的美女,来换取一部宋版珍贵图书。他们因为这种痴迷藏书而做出的超越常人的行为举动,不仅在当时为人所瞩目、惊奇、诧异、不解、痛斥,即使在后世以至当今,也是世人或传唱、或鄙夷、或歌颂、或蔑视的典型故事,在藏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承恩的《西游记》,莘庄这位“书痴”曾先睹为快丨闵行情

朱大韶,字象元,一作象玄,号文石,明代莘庄里人,是礼部尚书朱恩的侄孙。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丁未科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与许多重臣、名将、文豪,如李春芳、张居正、徐光启、胡蒙正、殷正茂、王 世贞、李三畏等同年,可见这一届进士的超强能力与出众才华。后来,朱大韶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此后,仕途受阻,他于是将主要心思用在藏书、做学问上。解任回乡后,构建了“文园”,收藏保存了宋版《金石录》、元刻《尔雅》、宋刻本《后汉书》、苏轼《祭黄几道文卷》、宋刊本《剑南诗稿》、宋刊残本《资治通鉴》等许多珍贵的文本。

朱大韶原本家居莘庄,后来迁居松江府城,自幼酷爱读书、藏书,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曾与年大二十多岁的吴承恩交往甚厚。朱大韶赞叹吴承恩文采高妙,且惋惜他屡试不中、无缘仕途,便时常与其交游,探讨文章。两人经常一起搞聚会,诗酒唱和,风流不羁。当时,吴承恩的《西游记》已经完成,还没有首次刊印,朱大韶曾经先睹为快,并对这部奇书赞叹不已。

不久,朱大韶高中进士,受任翰林院检讨,从此踏入仕途,但谁知从此再也没有得到高升的机会,而与其同年的张居正、殷正茂等人,都很快成为经世安国的大臣,连好友王世贞也做到了刑部尚书,而自己做了七八年仍然没出翰林院。于是,朱大韶便上书辞职,想要回家赡养老人,此时身在深宫的嘉靖皇帝,或许才意识到确实该给朱大韶挪挪地方了,才给了他一个南京国子监司业的职位。

南京国子监司业主要负责儒学训导之政,也只是个从四品的官职,却已经是朱大韶取得的最高职位了。隆庆三年(1569),朱大韶的同乡好友何良俊,刻所著《四友斋丛说》三十卷,请朱大韶撰写序言。就在这一年,朱大韶辞掉了国子监司业的职位,回到了松江华亭县老家,是年五十三岁。朱大韶在松江东马桥西,构建了一座名为“文园”的私家园林,在园中建有快阁、熊祥阁、横经阁等藏书处。

阁内藏有彝鼎等物,收藏了大量名画和法书,以及大量珍贵的宋版图书,朱大韶的常用印章有“经术堂”“朱文石氏”“朱氏图”“书”“朱象玄氏”“华亭朱氏”“文石朱象玄氏”“唐氏分封肇姓皇”“明科甲世家”“横经阁收藏图书籍”“华亭朱氏文石山房藏书印”“华亭朱文石氏横经阁收藏图籍印”等收藏用印。于是,朱大韶经常在文园招饮友朋,谈论诗文,鉴赏书画。

当时的著名藏书家郁文博、陆深和陆楫父子、朱察清、何良俊,以及被称为松江四大家的王圻、施大经、宋懋澄、俞汝缉等,都经常与朱大韶登阁楼,校勘藏书、编辑题跋。除了藏书之外,朱大韶还精通天文、研修历史、创作文学,撰有天文学著作《尧典中星考》《月令中星考》等,文学作品有《经书堂集》,史料作品有《皇明名臣墓铭》,还与好友杨豫孙、董宜阳共同为恩师孙承恩,编辑出版了专著《瀼溪草堂稿》,为世人所称道。

吴承恩的《西游记》,莘庄这位“书痴”曾先睹为快丨闵行情

孙承恩是松江府上海县人,曾官至礼部尚书,其子孙克弘也是个藏书家,与朱大韶关系匪浅。朱大韶酷爱宋时镂版,藏书多以宋版著称,其所藏之宋版文集,后来皆为名家递藏,可谓传承有序的珍本。比朱大韶稍晚的孙克弘,在松江城东门外果子弄底,俞塘之北,建造了一座园林名曰“孙家园”。在朱大韶去世之后,其藏书大多被孙克弘购得,成为流传至今的重要一环。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

同许多稍有历史的城镇一样,从江南水乡成长起来的莘庄当然存在着令当地人自信和骄傲的一面,且不说“人杰地灵”之类的套话,就岁月留下的故事,便可让我们阅读出这个地方的厚度,也感受到它的温度。

说闵行,自然绕不开莘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一年,莘庄便作为原上海县县治,长达32年之久,县城的地位举足轻重。1992年“撤二建一”后,莘庄依然是新闵行区机关所在地,这一晃也有28年了。60年,一个甲子,莘庄作为闵行中心城区的地位牢不可破。事实上它的发展的确是令人瞩目的,尤其是这些年来,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牢牢把握着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大落脚点,在商业商务、文化服务、总部经济、生态宜居方面找寻莘庄特色,打造莘庄样板,一改昔日县城之旧模样。

但这仅仅是莘庄的60年。如果要追溯莘庄的历史,或者说,它形成集镇的过往,从最初的江南水乡,到百年前的铁路兴运,再到上海西南门户的枢纽,那也是风雨500年了。

我们常常戏言:在闵行,总有两个字常常被人误读,一个就是闵行的“行”(háng),不是本地人,往往把它读为xíng,行走的“行”;而莘庄的“莘”也是如此,习惯性会把它读成莘莘学子的“莘”(shēn),其实作为地名,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īn。

而莘庄的“庄”,总是让人感到有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其实,庄的解释有很多种,一是姓,最出名的莫如庄子;二是商店之类的,比如钱庄、茶庄;三是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比如庄园;还有代表现场气氛的,比如庄严等。但人们最不陌生的大概要数村庄吧。不过坦白地说,莘庄最早在形成集镇之前的确只不过是个村庄而已。哪怕在20世纪60年代它成为上海县县治所在地,被称为县城后,周边也是被一片广袤的农田包围着。当时城镇区域面积也不够大,总显得局促而逼仄,这从县城那狭窄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得出。但许多江南古镇不都是这样的吗?

莘庄在挑战中成长、发展。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莘庄未来将升级为城市副中心,这个目标要在2035年实现。未来可期,自然是令人激动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长三角新兴的商务繁荣之区,也是宜居乐活的置业优选之地。

12月起,第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朗读: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 六(1)班 拓辰逸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吴承恩的《西游记》,莘庄这位“书痴”曾先睹为快丨闵行情
吴承恩的《西游记》,莘庄这位“书痴”曾先睹为快丨闵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