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作者:吟古今的張清風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文|編輯 張清風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存錢,是一項連國小數學都會教授的課程,在大部分勤儉節約的中國人心裡,銀行賬戶上有存款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既然把錢存起來是一項自古流傳的傳統技能,那麼古時候的中國人一定也有存錢的習慣,隻不過他們用的不是銀行賬戶罷了。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畢竟存錢是個大事,既要有錢可存,又要有地方可存,最後還得能拿出來,這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那麼在沒有銀行的情況下,古人到底把錢存在哪裡呢?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沒有銀行,存錢各憑本事

古時候沒有銀行也沒有網際網路,更别說什麼電子支付了,是以古人存錢講究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首先是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的小老百姓,他們每天忙忙碌碌,交完各種苛捐雜稅以後就沒剩多少,有點銅闆能夠留在手裡已經是好事了。

這錢來之不易,可得找個地方安放妥當,畢竟來年春天買種子養雞鴨全靠這點了,是以老百姓喜歡把錢放在離家近友善檢視的地方。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不容易被賊惦記的犄角旮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是以老百姓們把錢放在了枕頭底下啊、櫃子夾層裡啊這種自己能每天摸一摸的地方。

在漫長的冬夜裡,窮苦人家白天做工回來,晚上睡前摸一摸自己家牆角瓦罐裡剛好蓋住罐子底的銅闆,數一數再往裡添上幾枚,就可以做個來年收成好的夢了。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甚至為了限制自己存錢,古代的勞動人民還專門燒出了一種隻能進不能出的陶罐,用來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标”。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存錢罐的原型,隻不過那個時候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撲滿”,意思是“滿則撲之”,隻要這個罐罐裡存滿了,就把它摔開取出這些錢。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直到今天,這個可愛的小玩意依然發揮着它的用處,作為來自父母親朋的禮物,給很多孩子在童年時期上了第一節理财課。

不過雖然古代的老百姓非常窮,但是也還是有人能夠攢下來一點點錢,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銅闆收拾整齊,放在自己覺得最安全的地方——房梁上。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畢竟房梁很高,一般人不僅不會往上看,甚至看到了也摸不到,是以勞動人民把銅錢串好了以後,再用布包起來,放在自家的房梁上。

直到如今也還有一些地方有在房梁上挂籃子放重要物品的習俗,就是從古人的這個習慣演變而來的。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但小偷可不是等閑之輩,畢竟他們别的本事沒有隻會偷,一來二去竟然摸熟了小戶人家藏錢的習慣,特意爬到梁上去偷,“梁上君子”應運而生。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不過這都是寒門小戶的習慣,大戶人家的錢比較多,也是以産生了新的存錢方法。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有點小錢,廟裡牆裡地裡哪都藏

大戶人家确實挺會玩,不過他們首先使用的還是最簡單的思路,那就是往家裡藏,專門挖個地窖來藏自家銀子。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不僅挖地窖,為了杜絕盜賊靠近,他們甚至還給地窖“附魔”,把茅廁和豬圈蓋在地窖上面,希望把賊直接熏跑,讓對方不敢靠近。

但有個詞說得好“賊心不死”,眼看着賊不畏艱險也要偷東西,大戶們又想出了新的方法:把錢藏在牆裡。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有些人家會在蓋房子的時候牆裡套牆,把錢藏在牆的夾縫中,這也是如今古裝劇很愛演的敲開牆突然發财的套路來源。

但就像松鼠會忘記自己上一年藏的松果一樣,有些人家房子蓋好了錢藏好了,搬家的時候卻忘了帶走,新搬來的人還可能有點意外發現呢!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那麼這份錢财到底是歸前一家還是後一家?沒想到吧,古人在這件事上也有說法!

為了防止買房賣房兩家出現沖突,還出現了一種叫做“掘屋錢”的押金,交了這個押金,買家不管在房子裡挖到什麼好東西,都和賣家無關了。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不過古時候的富人也不止有在屋裡藏錢的手段,他們還有其他野心,是以把錢放在家外的可能性也出現了,那就是在廟裡存錢。

聽到這很多人就疑惑了,在廟裡存錢難道還能拿回來?隻聽說過給廟裡上供的,可沒聽說過從廟裡取錢的啊!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是的,古代人就是這麼會玩。而古代人在廟裡存錢,其實也是有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制度支援的。

首先是古代的寺廟不受管制,古代的皇帝本來就是封建加上迷信的集大成者,還要靠自己是真龍天子的謊話騙人,自然不敢對寺廟下手。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是以古代的寺廟是非常自由的,不光能把自己的地租給百姓種,從百姓手裡收取糧食地租,甚至還可以養兵,就連放貸這種以錢生錢的行為都能被允許。

而且古代寺廟的主業是收香火錢,簡直就是老天爺送錢給他們花,這樣一來他們的糧食和錢财物資一直都比較充足。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而為什麼寺廟能想到放貸的招數,那則是因為古代人确實挺迷信的,他們借了和尚的錢是不敢不還的,這也保證了貸款回收不會遇到什麼難題。

于是在上香之餘,一些古人也會把自己的錢送進廟裡,讓和尚替自己放貸,在佛堂之下行營商之事,自己放高利貸多難聽,讓和尚去就行了。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到了亂世的時候,這些豪門貴族還會大興土木修建寺廟,看起來是為了尊敬神明,其實隻不過是藏錢的手段罷了。

豪門貴族為了私藏家财而建造的寺廟,和當初在地窖上蓋的豬圈甚至茅廁,可以說是有着防賊防盜的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不過寺廟還是比豬圈穩妥太多了,畢竟小偷敢鑽豬圈,而寺廟由于封建迷信的力量,那可是皇帝都不敢在裡面造次。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而錢莊和櫃坊的出現,揭開了古代寺廟以錢生錢的遮羞布。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櫃坊的出現和演變

在唐朝的時候,其實銀行的祖宗“櫃坊”就已經出現了,但那個時候櫃坊的功能不多,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好處。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最早的櫃坊其實是一些商人自己開的,他們承諾能夠存錢,還願意替人放貸,于是時間久了老百姓也願意在櫃坊裡存錢。

櫃坊一出現,錢的流通更容易了,以前想要去外地辦事還得背着錢,一路上擔驚受怕,現在就不同了。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隻需要把錢存在櫃坊裡,等自己一路舟車勞頓到了目的地,再去當地的櫃坊把錢取出來就行,安全多了。

在明清時期,櫃坊随着經濟的發展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錢莊”“票号”,而且他們的功能也更多了,成為了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環。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而存錢這個好習慣,也在歲月的更疊之中得到了演變。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古人藏錢的方法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存錢的好習慣也一直貫穿始終。

在存錢這件事上,也是更疊出了不少智慧的結晶。

古代沒有銀行,除了錢莊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呢?

雖然如今我們連紙币都不怎麼愛用,損失錢财的風險也大大降低了。

但古人存錢的巧思,依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