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作者:吟古今的张清风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文|编辑 张清风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存钱,是一项连小学数学都会教授的课程,在大部分勤俭节约的中国人心里,银行账户上有存款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既然把钱存起来是一项自古流传的传统技能,那么古时候的中国人一定也有存钱的习惯,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银行账户罢了。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毕竟存钱是个大事,既要有钱可存,又要有地方可存,最后还得能拿出来,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那么在没有银行的情况下,古人到底把钱存在哪里呢?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没有银行,存钱各凭本事

古时候没有银行也没有互联网,更别说什么电子支付了,所以古人存钱讲究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首先是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的小老百姓,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交完各种苛捐杂税以后就没剩多少,有点铜板能够留在手里已经是好事了。

这钱来之不易,可得找个地方安放妥当,毕竟来年春天买种子养鸡鸭全靠这点了,因此老百姓喜欢把钱放在离家近方便查看的地方。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不容易被贼惦记的犄角旮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老百姓们把钱放在了枕头底下啊、柜子夹层里啊这种自己能每天摸一摸的地方。

在漫长的冬夜里,穷苦人家白天做工回来,晚上睡前摸一摸自己家墙角瓦罐里刚好盖住罐子底的铜板,数一数再往里添上几枚,就可以做个来年收成好的梦了。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甚至为了约束自己存钱,古代的劳动人民还专门烧出了一种只能进不能出的陶罐,用来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存钱罐的原型,只不过那个时候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扑满”,意思是“满则扑之”,只要这个罐罐里存满了,就把它摔开取出这些钱。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直到今天,这个可爱的小玩意依然发挥着它的用处,作为来自父母亲朋的礼物,给很多孩子在童年时期上了第一节理财课。

不过虽然古代的老百姓非常穷,但是也还是有人能够攒下来一点点钱,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把铜板收拾整齐,放在自己觉得最安全的地方——房梁上。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毕竟房梁很高,一般人不仅不会往上看,甚至看到了也摸不到,所以劳动人民把铜钱串好了以后,再用布包起来,放在自家的房梁上。

直到如今也还有一些地方有在房梁上挂篮子放重要物品的习俗,就是从古人的这个习惯演变而来的。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但小偷可不是等闲之辈,毕竟他们别的本事没有只会偷,一来二去竟然摸熟了小户人家藏钱的习惯,特意爬到梁上去偷,“梁上君子”应运而生。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不过这都是寒门小户的习惯,大户人家的钱比较多,也因此产生了新的存钱方法。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有点小钱,庙里墙里地里哪都藏

大户人家确实挺会玩,不过他们首先使用的还是最简单的思路,那就是往家里藏,专门挖个地窖来藏自家银子。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不仅挖地窖,为了杜绝盗贼靠近,他们甚至还给地窖“附魔”,把茅厕和猪圈盖在地窖上面,希望把贼直接熏跑,让对方不敢靠近。

但有个词说得好“贼心不死”,眼看着贼不畏艰险也要偷东西,大户们又想出了新的方法:把钱藏在墙里。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有些人家会在盖房子的时候墙里套墙,把钱藏在墙的夹缝中,这也是如今古装剧很爱演的敲开墙突然发财的套路来源。

但就像松鼠会忘记自己上一年藏的松果一样,有些人家房子盖好了钱藏好了,搬家的时候却忘了带走,新搬来的人还可能有点意外发现呢!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那么这份钱财到底是归前一家还是后一家?没想到吧,古人在这件事上也有说法!

为了防止买房卖房两家出现矛盾,还出现了一种叫做“掘屋钱”的押金,交了这个押金,买家不管在房子里挖到什么好东西,都和卖家无关了。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不过古时候的富人也不止有在屋里藏钱的手段,他们还有其他野心,因此把钱放在家外的可能性也出现了,那就是在庙里存钱。

听到这很多人就疑惑了,在庙里存钱难道还能拿回来?只听说过给庙里上供的,可没听说过从庙里取钱的啊!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是的,古代人就是这么会玩。而古代人在庙里存钱,其实也是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支持的。

首先是古代的寺庙不受管制,古代的皇帝本来就是封建加上迷信的集大成者,还要靠自己是真龙天子的谎话骗人,自然不敢对寺庙下手。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所以古代的寺庙是非常自由的,不光能把自己的地租给百姓种,从百姓手里收取粮食地租,甚至还可以养兵,就连放贷这种以钱生钱的行为都能被允许。

而且古代寺庙的主业是收香火钱,简直就是老天爷送钱给他们花,这样一来他们的粮食和钱财物资一直都比较充足。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而为什么寺庙能想到放贷的招数,那则是因为古代人确实挺迷信的,他们借了和尚的钱是不敢不还的,这也保证了贷款回收不会遇到什么难题。

于是在上香之余,一些古人也会把自己的钱送进庙里,让和尚替自己放贷,在佛堂之下行营商之事,自己放高利贷多难听,让和尚去就行了。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到了乱世的时候,这些豪门贵族还会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看起来是为了尊敬神明,其实只不过是藏钱的手段罢了。

豪门贵族为了私藏家财而建造的寺庙,和当初在地窖上盖的猪圈甚至茅厕,可以说是有着防贼防盗的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不过寺庙还是比猪圈稳妥太多了,毕竟小偷敢钻猪圈,而寺庙由于封建迷信的力量,那可是皇帝都不敢在里面造次。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而钱庄和柜坊的出现,揭开了古代寺庙以钱生钱的遮羞布。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柜坊的出现和演变

在唐朝的时候,其实银行的祖宗“柜坊”就已经出现了,但那个时候柜坊的功能不多,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好处。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最早的柜坊其实是一些商人自己开的,他们承诺能够存钱,还愿意替人放贷,于是时间久了老百姓也愿意在柜坊里存钱。

柜坊一出现,钱的流通更容易了,以前想要去外地办事还得背着钱,一路上担惊受怕,现在就不同了。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只需要把钱存在柜坊里,等自己一路舟车劳顿到了目的地,再去当地的柜坊把钱取出来就行,安全多了。

在明清时期,柜坊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钱庄”“票号”,而且他们的功能也更多了,成为了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而存钱这个好习惯,也在岁月的更迭之中得到了演变。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古人藏钱的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存钱的好习惯也一直贯穿始终。

在存钱这件事上,也是更迭出了不少智慧的结晶。

古代没有银行,除了钱庄以外,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虽然如今我们连纸币都不怎么爱用,损失钱财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但古人存钱的巧思,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