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作者:一往曆史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關于北韓戰争,大家都會想起總司令彭德懷,其實抗美援朝期間,陳赓曾3次入朝。

然而美軍對這位陳赓将軍的評價卻是,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美軍為什麼稱程庚入朝根本就不是打仗的呢?陳赓入朝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他的行動是否會對抗美援朝戰争造成影響?

點個關注,一起走進陳赓将軍3次入朝的背後故事。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第一次入朝

其實在北韓戰争剛爆發的時候,陳赓并不在國内,當時他在越南協助越南的軍隊抗擊法國人,是以在戰争初期,陳赓算是“缺席”了。

不過陳赓雖然人在越南,但得知美國膽敢挑釁我們,一時間氣憤不已。我黨做出兵北韓的決定後,陳赓時時刻刻都關注着北韓的變化,他清楚美軍武器裝備有多強,也明白我們與美國差距太大,在越南時他也一直關注着我軍的變化。

1950年11月,越南軍隊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想着接下來的戰争局勢已經基本穩定,陳赓便迫不及待回到中國。陳赓回國的原因除了對祖國的思念,更多的則是放心不下志願軍在北韓的戰争。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回國之後,陳赓便主動請纓去北韓戰場上,面對陳赓的愛國決心,主席也同意了他的請求。陳赓從越南回國的時間是1950年11月29日,這期間他整理彙報了越南的情況,将越南的事情處理好以後,便馬不停蹄去到沈陽,準備入朝的相關事宜。

1951年1月23日,陳赓順利抵達北韓,并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彭德懷,戰士吃緊,兩人見面後并沒有太多寒暄,正巧陳赓趕上中國和北韓的軍隊召開的聯合會議,彭德懷便邀請剛到北韓的陳赓參加會議。

這次會議不僅僅是關于中國和北韓軍隊的合作,而且會讨論戰場上各方的詳細情況,包括北韓方面軍隊的應對,和我軍與美軍的周旋等等,這也是陳赓能盡快了解戰場具體情況的一個契機。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彭德懷在會上作了《三個戰役的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這份報告聽得陳赓來連連贊歎,更是對彭德懷在北韓的表現經驗不已。會議結束後,陳赓決定親自考察部隊,他對前線和後方都進行了自己的考察,發現軍隊内部井井有條,在彭德懷指揮下的部隊紀律嚴明,而且對作戰有着自己的了解。

陳赓也明白自己不能貿然指揮,否則會讓部隊的戰鬥力遭到破壞,他便把工作重心放在考察地形上,畢竟對地形了如指掌,能夠讓部隊在作戰時利用地形的優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天時地利”,可見地形、環境在戰争中占據着重要的位置。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然而正當陳赓在北韓認真工作的時候,越南戰場發生變化,陳赓作為幫助越南的大将,越南戰場發生變化,他也隻能暫時離開北韓,去處理越南的事情。

沒過多久,彭老總在向毛主席彙報戰場情況時,提議讓陳赓入朝作戰,親自帶領三兵團。

北韓戰争的前3次戰役都是麥克阿瑟指揮的,而彭老總等人早就摸清了麥克阿瑟的習慣,是以在前面幾場戰役中大挫美軍。美國眼見戰場局勢對他們不利,加上麥克阿瑟多次輸掉戰争,于是将聯合國軍的總指揮換成了李奇微,也就說我們的對手忽然換了。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能夠讓美國決定用李奇微換掉麥克阿瑟,這個李奇微自然不是等閑之輩,相比于之前美國對我們的傲慢态度,在得知麥克阿瑟多次敗在志願軍手中後,李奇微對待志願軍的态度明顯重視了起來。

他仔細分析了志願軍的優劣,發現我們的後勤其實不足,基本上隻能撐到一個禮拜,他便以此出發,讓我們的第四次戰役打得并不順利。雖然這一次美軍也未能勝利,但志願軍方面也并未實作将美軍推到37度線的戰略目标。相比于前面幾次戰役,這一次的結果不太理想。

面對北韓戰場的意外,主席立即任命陳赓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兼政委,讓他親自帶領三兵團作戰,然而沒想到的是,還沒入朝陳赓這邊卻出事了。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原來連年的征戰和赴越工作,這些年他幾乎沒有休息過,這讓本就身體不好陳赓過度勞累,病倒在赴朝的前夕。陳赓患上了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看着腫的厲害的小腿,陳赓連站起來都費勁,不要說指揮戰鬥了,不在北韓拖累大家都算好了。

陳赓隻能留在北京養病,等到腿上的傷稍微好了一點,已經到了1951年的8月份了,這一次他決心要入朝。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第二次入朝

1951年8月,腿傷稍微好轉以後,陳赓便波不急待來到北韓戰場。

陳赓到達三兵團在大水洞的駐地後,立馬開始自己的工作,正好三兵團的六十軍108師在前不久的戰争中失利,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陳赓明白,戰事的失利一定有起原因在裡面。

不過陳赓并沒有責怪這一支部隊,而是詳細詢問他們的受損情況,和戰場上的具體情況,接着他召開了會議,他在會上對108師的失利進行的詳細的剖析。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不過108師的嚴重損失也讓彭德懷氣憤,彭德懷在志願軍的司令部召開了會議,各兵團的主要上司人和軍長接到場。會議上提到108師這一次的損失,彭德懷更是痛批指揮人員:“你們怎麼把戰争打成這個樣子的?”

彭德懷一向都是直脾氣,下屬們沒有做好的他都是直接批評,面對彭德懷的批評,60軍長乃至整個三兵團的幹部們,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句話有惹得彭德懷不快。

彭德懷越說越生氣:“這個108師明明是可以突圍的,結果卻遭了敵人的埋伏,被圍住了,白天敵人火力旺,你們突圍不了,難道不知道等到晚上嗎?夜戰是我們擅長的啊,晚上敵人戰鬥力明顯下降,這麼好一個機會你們怎麼就把仗打成這樣了呢?”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看着60軍軍長韋傑低着頭不說話,彭德懷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直接質問他:“你是怎麼當軍長的?那可是一個師啊!”

會議上一片安靜,大家連大氣都不敢出,别人不敢在這時候觸彭老總的“黴頭”,但陳赓不怕,陳赓将軍本就是出了名的情商高,而且他與彭老總私交甚好,于是他站起來默默摸摸肚子,說:“彭總,肚子都咕咕叫了,大夥也該吃飯了。”

聽到這話彭老總看了一眼陳赓,陳赓接着說:“我看大家都餓了,要不先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教訓他們。”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雖然彭德懷滿肚子火氣,但看着陳赓笑嘻嘻的模樣,他也不好再說什麼。有了陳赓出手,會議上的氣氛總算是得到了緩解,彭老總也算默許了陳赓吃飯的提議。

這場會議風波才算過去,不過108師這麼大的教訓可不是小事,該擔責的還是需要擔責,該吸取的教訓還是得吸取。

事後與108師有關的幹部們都寫了檢讨,對這次的失誤做出深刻檢讨。

當然陳赓到北韓可不是為了解決108師的問題,而是來戰場上觀察的,彭老總整天在戰場上忙碌,要負責整個北韓戰場上的事情,不可能事無巨細,每個方面都考慮到,陳赓便在一些細節上多多注意。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在觀察前線作戰的時候,陳赓果然發現了幾個問題,我軍雖然多采取主動進攻,然而我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若是長途追擊很容易遭到美軍反擊。

我們在正面去戰場的戰果是1比2或者1比3,這樣看起了似乎還行,但美軍的槍炮太過厲害,這樣一來我們很可能在追擊過程中處于被動,遭到他們的武器攻擊。

這些問題彭老總不是沒有注意到,但一時間也沒有想到更好的應對方法。陳赓和彭德懷談起這件事時,也是連連歎息。

關于這個問題,陳赓也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貓耳洞或者溝壕,這個辦法彭德懷也用過,但效果不夠理想。這些方法确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傷亡,但士兵們無法在炮擊結束後盡快進入陣地,後續也可能出現問題。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陳赓想了想說:“這兩種方法單獨用效果不佳,那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比如用上地下坑道和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這不就克服了問題。”

彭老總一聽恍然大悟,接着叫來幾位幹部讨論陳赓的方案,大家都認為該方案是可以執行的。既然計劃是陳赓提出的,他對坑道戰争方面也比較熟悉,于是彭老總便将這個任務交給了他他。

陳赓這個工程大概在1951年9月開始的,他本準備“大幹一場”,然而國内又出現了一些事情,他不得不暫時放棄北韓的事情回國,這一去就耽誤了幾個月,陳赓直到1952年才再次入朝。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第三次入朝

1952年,這是陳赓的第三次入朝,原因是彭德懷在北韓太過操勞,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隻能回國休養,于是中央派出陳赓接替彭德懷。

入朝以後,陳赓趕緊召集各軍長開會,要在全軍範圍内推廣坑道,除了基礎的坑道,陳赓還在戰争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坑道的用途。

陳赓在去年就開始組織志願軍的坑道工事,此次入朝後更是對工事假意完善和加強,陳赓率領部隊在200多裡的戰線上挖出了一個完整的坑道系統,這裡面不止歐戰士們通行的坑道,還有廁所、倉庫、餐廳等,甚至還有做政治教育的小禮堂,這哪裡是挖戰争坑道,簡直就是造了一個地下世界出來。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在我們的坑道工事裡,美軍的大炮、飛機根本無法對我們起到作用,這些坑道一片片連起來,到了抗美援朝結束的時候,志願軍的大小坑道加起來共有1290公裡。

美軍深知志願軍的裝備不如他們,于是經常對志願軍采取狂轟濫炸的方法,然而對于美軍的狂轟濫炸,我們的坑道戰術可是起了大作用。

李奇微準備向我軍發起最後的“夏季攻勢”,然而沒想到的是那些飛機大炮根本就沒有對我們造成傷害,雙方的依舊處于對峙狀态。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這一次隻是坑道戰術的小小勝利,要說最厲害的一次,那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争中美軍瘋狂向我黨投擲彈藥,最誇張達到了一平方米42發炮彈,我們的坑道工事硬是抗住了這些傷害。

中美作戰時,李奇微清楚我軍補給不足,基本上隻有一周左右,是以前期戰争他利用我軍這個弱點,讓我們吃了虧。坑道工事修建好以後,李奇微故技重施,然而我們早有應對之策。

在修建坑道的時候,我們早已在其中修建了專門存放物資的倉庫,李奇微的這一招也被我們攻破。美軍發現他們轟炸的時候,地面上看不到我軍的身影,然而作戰時有突然湧現出來,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清楚志願軍究竟是從哪裡出來的,于是美軍裡流傳着一個說法,那就是“志願軍會隐身”。

陳赓曾3次入朝,戰後美軍直言: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為何?

對于志願軍的神出鬼沒,李奇微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次戰争以後,我軍按照指令不得不暫時放棄一段坑道,李奇微親自到現場考察以後,這才發現我軍的秘密。

得知這些戰術是出自陳赓之手後,更是不禁感歎:“他根本就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修地下長城的。”

戰争年代我們雖然硬實力比不上敵人,但凡對于中國的侵略者,無論是誰國家從不會認輸,硬實力不行就想盡辦法從其他角度突破,先輩們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卻唯獨沒想過放棄。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