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作者:MTO社

将近兩千年前,晉惠帝司馬衷聽說窮苦百姓吃不起飯都餓死了,發出了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感慨。這件事在近代也有個出名的變體。

二戰中,日本把一些同盟國的俘虜關在新瀉縣的一所收容所裡。等戰争結束,住在這裡的俘虜在軍事法庭提出訴訟,說收容所不給我們吃面包,光給吃樹根!日本人哭笑不得,說那是牛蒡啊山炮,在我們這小名兒賽人參,好東西,就跟那肉糜一個性質,你們别土了。戰俘們說那樹棍兒和肉餡能一樣嗎!你家漢堡裡都放這玩意嗎?日本人說我們不吃漢堡,吃面條!面條裡就放這個!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日式牛蒡面,牛蒡主要做湯底調味

圖源:電影《小森林 冬春篇》

咱也不知道那些戰犯是真給的牛蒡還是事後瞎編,反正西方人也差別不出牛蒡和樹根兒。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出口轉内銷,就是有點久

别說西方人分不清,亞洲人也分不清。就說螢幕前吃過牛蒡的有多少是媽媽把它當成山藥買回來的吧,反正我是。估計剩下的都是沒吃過牛蒡的……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媽媽:今天山藥漲價了

牛蒡跟一些細長的根用蔬菜就是長得挺像,無非長短粗細的差別。日本人最早也分不清,就把淮山(中國山藥名品,常用來入藥)和牛蒡混談了。直到今天,日本産的醬油腌牛蒡還有“淮山漬”的别稱。曾經的侵華日軍在東北想吃牛蒡吃找不着原料,就找來了當地人吃的桔梗,也覺得差不多,也叫牛蒡(ごぼう發音gobou)。後來日本人走了,本地人還保留了當時的習慣,到今天都把腌桔梗叫“狗寶鹹菜”。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日本名物淮山漬(正經的沒辣椒)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狗寶鹹菜

關于它可以閱讀《賣鹹菜的說這不是蘿蔔條是人參,但它其實是……》

難道當時的東北人也分不清牛蒡和桔梗嗎?還真分不清,因為那會兒中國人就不吃牛蒡。現代牛蒡是在77事變之後從日本才進入中國的。那牛蒡是日本原産咯?不是,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準确的說,牛蒡在歐亞大陸是廣泛分布的,日本古代也有,歐洲也有,不過都不咋吃。但中國古代是吃牛蒡的,嫩葉和根都吃。南宋的《山家清供》就記載了“牛蒡脯”的做法。詩人高翥也寫有“屋角盡懸牛蒡菜,籬根多發馬蘭花”的詩句,可見當時牛蒡是很常見的蔬菜。在公元900年左右,吃牛蒡的習慣從中國傳到日本,自此傳承下來。中國這邊呢,後來反而沒人吃了,到明初就已經落到《救荒本草》裡,成了荒年才吃的野菜。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牛蒡嫩苗,日本叫“若牛蒡”

為啥不吃了呢?不好吃呗,也不甜也不香,不煮爛了還挺柴。随着蔬菜越來越多它就靠邊站了。再有,古代的牛蒡“根長尺餘,粗如拇指”,也就半根黃瓜大小,去了皮實在也沒啥吃頭了。

不得不說,日本人在一千年的牛蒡培育中頗有成績,現在的日本牛蒡長的品種一米多,粗的品種一巴掌,飯量小點一根能吃好幾天。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現代長品種牛蒡

對了,就連日語裡“gobou”這個發音,也高度疑似來自一千年前的中國。今天粵語裡的牛蒡就讀作類似“oubong”嘛,出口轉内銷一千年就成狗寶了。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大力出奇迹,果實很可惡

牛蒡是菊科植物,這其實挺難想象的。地上部分能長到一人多高,葉子,尤其是基生葉非常大,古人說“如芋”還真挺形象。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牛蒡田初生的基生葉

牛蒡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花序,管狀花一堆,平平無奇,唯獨總苞上這個刺,有獨門秘技。刺的最前端有個小倒鈎,花落結果了總苞也保持堅挺。這個小鈎就容易挂着動物的毛發上,一旦勾住摘都摘不下來。是以牛蒡在古代的書裡經常被叫做“惡實”,你想想。還有個俗名,叫“鼠黏子”,也是說這事,老鼠一過就把果帶走了。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牛蒡之是以自然分布這麼廣,和“聰明”的傳播手段息息相關。據說,尼龍搭扣的發明就是受到了牛蒡的啟發。

牛蒡的另一個俗名叫“大力”,這真是太俗了,但卻讓人印象深刻。古代的各種書籍都記載了牛蒡“久服輕身,使人力大”,甚至說牛吃了都多跑二裡地。日本人也認為牛蒡能使人提高精力和體力,是相撲喜歡的“滋補品”。從現代藥物性研究看,牛蒡的各種化學成分都沒有興奮功能,唯一和“輕身大力”沾邊的是它有一定的抗糖尿病屬性,血糖降低确實能讓人覺得精力提高。不過古人那個營養水準有幾個人能得糖尿病呢?有碳水吃就不錯了……總之,有待研究吧。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矚目保健品,風浪并不大

在大陸的傳統醫藥領域,牛蒡最常用的是“籽”,也就是果實,名字叫“牛蒡子”,能清熱解毒、散風明目,在一些治療疹子、嗓子疼、頭暈眼花的方子裡出現比較多。不過當代人更熟的是它的根。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牛蒡子,除了煎服還可以直接泡水、煮粥

前十年左右,中國曾經掀起了一股牛蒡熱,超市裡有鮮牛蒡賣,網絡上牛蒡茶、牛蒡片更是勢頭超猛,還請了四大天王級别的巨星代言,當然還伴以各種高營養、高藥效的宣傳。如今看來,還是資本入場的一出熱鬧劇本,現在基本已經寂靜無聲,超市裡也不太見得到鮮菜售賣了。

實驗室發現,牛蒡的确有很多成分能改善實驗動物的生理水準,比如有抗炎、降血糖甚至抗惡性良性腫瘤的效果。不過這都是在實驗室,還沒有什麼臨床的有用戰績,常看我們文兒的都懂,如有用。話說回來,牛蒡無毒無害,價格合适的話做代茶飲也不錯,多喝水總是好的。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牛蒡茶,多喝熱水才是法寶

當然,也不是說牛蒡沒用,抛開所謂的保健不提,鮮牛蒡的主要成分是水,占九成,碳水占約3%,主要還是菊粉,這是一種人體不能消化的糖。相比山藥有12%的糖,還主要是澱粉,牛蒡确實是挺适合糖尿病群體的。吃了有飽腹感,但又對血糖影響不大,總是好過吃糧食。從某種角度上講,這恰恰好在牛蒡的“低營養”上。

最後再說兩種容易混淆的東西。第一是“山牛蒡”。在日本的一些牛蒡制品包裝寫着“山牛蒡”,這個“山”是形容它來源自然,是不是真野生的咱不管,總之加個“山”好像就更進階。但到了中文世界就有點問題了,中文裡“山牛蒡”是另外一種植物,是菊科山牛蒡屬的,和牛蒡都不算很近的親戚,更是沒人吃,别弄混了。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中文裡的山牛蒡

圖源:inaturalist

還有一種“西洋牛蒡”,那是菊科的婆羅門參類,也有個主根,比牛蒡還小得多。即使在西方它也不算是很大衆的蔬菜,據說有股海蛎子味,可以當牛排、海鮮的配菜,我感覺主要是擺盤上好看。大陸有野生的,但也沒見人吃過。

曾經的天價神藥牛蒡,現在怎麼消失了?

西洋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