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如學了嗎?開播6年之後,《如懿傳》是怎麼變成被全網嘲的?

作者:咕咕不迷路

6年前,古裝大劇《如懿傳》上線後收視火熱,也難逃社會争議的命運。飾演女主如懿一角的周迅由于扮相遭質疑,個人亦受到一定程度的網絡攻擊。這似乎隻是整個事件的前奏,6年後“如學”真正掀起的風潮,才是内娛圈一場罕見的反撲。

視訊加載中...

6年後的今天,B站一up主與《如懿傳》粉絲之間的小範圍嘲諷,演化成全民審視與反思這部劇集的大潮。各路up主剖析劇情,觀衆一起“通關”經典台詞,“如學”之風席卷全網。如此景象,實在出人意料。

這6年中女性意識高漲,女權主義思想日益成熟。《如懿傳》以傳統“婦德”為傲,但眼下“賢妻良母”已不再能代表當代女性的自我定位。如懿在後宮中無能為力的悲劇,更易引起同情而非贊美。相比之下,魏嬿婉這類争食壯志的反派形象,反而讓人覺醒與共鳴。

今天如學了嗎?開播6年之後,《如懿傳》是怎麼變成被全網嘲的?

相比6年前,網民對影視作品的學習能力和思考成熟度也日漸提高。《如懿傳》作為一部由周迅引領的傳統劇集,難免被年輕人冷落與質疑其創意性。而“如學”之風,正好滿足目前社會群衆對反叛的好奇心和解構的需求。

Up主們窮盡蹩腳邏輯剖析每一個細節,觀衆紛紛指出新的問題所在,将其推向高潮。除此之外,網絡語言的興起也埋下諷刺與嘲諷的種子。“如學”一詞本身就帶着略帶貶義的調侃意味,這種語言遊戲自然受到網民的喜愛。

今天如學了嗎?開播6年之後,《如懿傳》是怎麼變成被全網嘲的?

一些經典台詞與場景的反轉诠釋,尤其受到年輕人的瘋傳。社交軟體上的“戰鬥”更令整個事件添上一層玩世不恭的妙趣橫生。要說,“如學”最重要的含義,就是某一時期的雷點。它突出展示出,6年時間裡中國社會在很多層面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價值觀被審視,女性意識覺醒,價值觀的多元化也日漸成為共識。“如學”之是以能成為今年的内娛話題王,就是因為它踩中并理清了社會的一道道雷點。它代表的,不單單是一部古裝劇的反思,更是對時代的重新審視。

今天如學了嗎?開播6年之後,《如懿傳》是怎麼變成被全網嘲的?

如此風潮也難免出現一些負面效應。但總體來說,“如學”所代表的質疑精神,對推動社會進步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不斷拓展我們對價值判斷的視野,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所謂“正統”的定義。這也是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 始終激蕩思想,驅使時代向前發展。

讓我們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如學”。它代表的,是一個時期的節點,表明我們社會已經具備闊别傳統和打破舊思維定式的能力。而這,也正是文藝創作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