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作者:小僧亂翻書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文|黎海波

編輯|t

引言

七十年代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詞彙了,很多人可能那時候都沒有出生,更不了解那時候的生活。

七十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它處于改革開放的前夕,但人們還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

那時候物資匮乏,很多東西都要憑票購買,那時候工資很低,但物價也很低。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糧票)

那時候肥嘟嘟的豬肉就是人們眼中的頂級美味,那時候下館子在人們眼中就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

那麼七十年代人們下館子都能吃一些什麼呢?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七十年代)

一、七十年代普通人的一日三餐

在談論七十年代人們下館子吃什麼的時候,我們不妨先探讨一下他們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七十年代的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物資供應非常匮乏和緊張,是以那時候很多東西都是憑票供應,而不是有錢就能買很多東西。

當時的票主要分為三類,分别是糧票,副食品券,工業券。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肉票)

糧票很容易了解,無非就是一些大米白面的票,老百姓憑票領取對應的物資。

副食品券包括肉票,蛋票,糖票,油票等票,而工業票則包括肥皂票,布票,煤票等票。

可以說那時候的票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憑票領到的物資卻沒有多少。

我們以七十年代的四川為例,四川号稱天府之國,物資必然是算不上貧瘠的,但當地居民每個月能領到的糧食卻不多。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布票)

當地城鎮居民成年人每個月能憑糧票領到糧食27斤,12歲以下的小孩隻能憑糧票領到15斤糧食,中學生可以領到最多,每月能領32斤糧食,這樣算下來隻有中學生能夠做到每天吃一斤糧食。

在副食方面每個人能得到的物資更是少得可憐,當時肉類每人每月隻能領到半斤至一斤半,而菜籽油則是每人每月0.4—0.5斤。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油票)

可以說在那個缺少油水的年代,老百姓們一天吃着一天不夠一斤的糧食,他們肚子的感受隻有兩個“饑”和“寡”。

我們從百姓們的一日三餐就能感受到百姓們的“饑”和“寡”。

他們早餐一般吃粥,午餐可能吃個二三兩米飯再佐以一些青菜或者鹹菜,晚餐可能還是吃粥偶爾吃飯再配一些青菜或鹹菜。

那些鹹菜無非就是一些辣椒醬,腌菜,泡菜,鹹蘿蔔幹等,很鹹但很下飯。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七十年代)

當然光吃米飯肯定是吃不飽的,是以還要雜以番薯,芋頭等雜糧。

當時最受人喜愛的肉類莫過于大肥肉。

買到一指厚的肥肉差強人意,買到二指厚的肥肉才是上天的恩賜。

肥肉用來煉油,豬油炒菜那叫一個香,剩下的油渣用來包餃子,簡直就是人間美味。若是誰家結婚做上一道大白菜熬肥豬肉片炖粉條,那就跟過年沒啥差別。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豬肉炖粉條)

那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如此艱辛,下館子又如何呢?

二、七十年代下館子能吃啥

七十年代的館子還是以國營的為主,它們一般分布在市中心,裝修比較簡樸。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國營飯店)

下館子同樣需要糧票,因為需要糧票來買主食,其他的菜則需要花錢來買。

當時的人們工資很低,一般城裡人的月工資高的也就三四十塊錢,月入三十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那些學徒工月入才十六七塊。

相對于這麼低的工資而言,下館子的成本就顯得很高了。

當時一碗肉絲面價格是一毛二再加二兩糧票,素面則是八分錢再加二兩糧票,一個熟兔頭要三分錢,一個馍要四分錢,一碗雞絲混沌要兩毛五分錢。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七十年代)

至于各種菜式,價格則要更高一些。比如一盤子炒肉絲或者炒肉片要六毛五,一盤燒海參要三塊二。天津特産的狗不理包子在1970年是一塊一一斤,到1976年漲到了一塊七一斤。

涮羊肉要三毛錢一份,掼奶油也要三毛錢一份。

酒水的價格同樣不便宜,那時一瓶黃啤要賣三毛三一瓶,黑啤要賣三毛六一瓶。茅台一瓶的價格高達八元一角五分錢,汾酒則便宜些,但也要兩塊六一瓶。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二兩糧票)

是以拿三塊錢下館子,大概可以吃到一斤狗不理包子,兩瓶黃啤,一盤炒肉絲,兩份涮羊肉。看起來其實也沒有多少。

但我們要知道這已經相當于很多人月薪的十分之一了,放到現在就等于月薪五千拿500元來下館子,而且這500元買的菜肯定比70年代更豐富。

我們要知道當時可能一家七八個人隻有一個人賺錢,是以用三塊錢下館子就顯得非常奢侈了。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飯店老照片)

同時,當年館子的服務也沒有現在好,以前下館子的流程是先付好錢和糧票,然後自己在桌子闆凳上等着,服務員叫号了自己在去端自己的菜,不像現在這樣,服務員幫你把菜端上桌。

因為下館子太貴,是以很多人都不大能接受下館子,不過下一次館子往往能讓人記住很久。

那時候一家人下館子父母可能會點一些家常菜,而小孩則會點一些平常難見到的菜,比如宮保雞丁,魚香肉絲。

但要說真正的王者,還得是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一盤色澤紅亮,油光瓦亮,醇香撲鼻的紅燒肉往往能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紅燒肉)

在那個腸胃缺少油水肉類的年代,一盤紅燒肉上桌往往會在最短的時間被席卷一空,剩下的肉湯也會被澆在米飯上,讓人連吃幾大碗。

三、從飲食變化看時代發展

從一個時代飲食的變化,我們就能看出一個時代的發展,不同年代的飲食特點其實各不相同。建國七十多年,我們舌尖上的變化非常大。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連溫飽都沒有實作,當時人們最常吃的是什麼呢?是雜糧粗面,稀飯野菜,蔬菜吃的最多的是白菜洋芋。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雜糧)

當時要是能吃上一頓白米白面,就跟過年過節似的。

到了七十年代,物資依舊非常匮乏,買啥都要各種票。雖然主食方面比五六十年代稍有改善,但菜肴依舊非常單調,沒有什麼油水,吃上一頓餃子那便是大餐了。至于下館子那是很多人都不敢想的事。

後來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了,由于生産力得到了解放,糧食夠吃了,很多人都吃上了白米,白面,餐桌上的葷菜,素菜也多了起來,人們的肚子終于沒有那麼饑寡了。

而那些肉票,糧票,油票等各種票正在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洋餐廳則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洋餐廳肯德基)

此時的人們不僅能下本土的館子,還能試試外國菜的滋味。

到了九十年代末,餐桌上的食物已經很豐富了,家裡的菜式不再僅限于家常菜,各大菜系的人們也樂于嘗試。

同時中國菜已經不能滿足國人的胃口了,什麼法國大餐,南韓烤肉,日本料理等外國餐飲也進入了人們的食譜之中。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時候,大魚大肉已經不再備受追捧,人們講究起了養生,對食品講究一個綠色健康。

人們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精,有機農産品成為了消費者的新寵。過去人們吃吐了的粗糧野菜居然重新成為食客的心頭好,受到人們的追捧。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野菜)

2010年以後,各種外賣平台出現了。因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都沒空做飯,是以外賣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人們隻要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菜肴,什麼菜系應有盡有。哪怕到了不熟悉的外地,人們也能通過軟體尋找當地的特色美食或者口碑好的餐廳。

不過外賣雖然便捷,人們心中渴望的依舊是那家常的一日三餐,三菜一湯,畢竟外面的東西再好,終究不如家裡的飯菜來得踏實健康。

七十年代“下館子”,3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家常三菜一湯)

從古至今,從幾十年前到現在,人們始終在吃上孜孜以求,以前渴望吃得飽,現在渴望吃得好吃得健康。

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幸福不過一日三餐有菜有肉,時不時下一下館子便能讓人感到更加快樂。

最求幸福其實并不難,難的是你是否能活在當下,享受其中。

參考資料

70年,舌尖上的變化這麼大.光明日報,2019-12-09

一日三餐的時代記憶.老年健康報,2021-05-1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