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作者:萌眼探世界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文|萌眼探世界

編輯|萌眼探世界

前言

《論語·學而》說:“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對待親人的葬禮一定 要慎重、恭敬,如此才會民風淳樸。”

《禮記·喪服四制》:“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比終茲三節者,仁者可以觀其愛焉,智者可以觀其禮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從初死到三年祭的葬禮中的表現,足可以觀察出一個人是否仁愛、守禮、存志,是否是一個孝順的子女、孝悌的兄弟、貞節的婦人。

其中,周人在擁有母親、妻子、兒媳等多種身份的女性的整個葬禮過程中對其進行了種種規範,“婦女的全部禮儀和禁忌貫穿了她的生前、死時和死後,一切都沒有變化,宗法社會并不因為她的死而放松對她的禁锢。”

我們就以周朝人的禮儀來看看,在親人落葬前,女性都有哪些規範是我們不知道的呢?沒聽過的都來了解下吧。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病危、招魂

婦人在病重即将離世時,因為會有賓客前來慰問,是以要把庭室内外都打掃幹淨。把病重婦人的床移到房屋的北牆下,頭朝向東方,随後把床去掉,讓婦人躺在地上,之是以要這樣做,希望病人能夠祛除病邪,恢複健康,寄予了一種美好的願望。

因為婦人病重,四肢屈伸不便,是以要有四個人幫忙把婦人穿舊、穿髒的衣服換成玄衣素裳的新衣服。

婦人的家人在守候她時,為了确定她是否斷氣,要進行一個“屬纩”儀式,鄭玄說:“纩,今之新絲,易動搖,置口鼻之上以為候。”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在整個為婦人換衣服、“屬纩”儀式中都隻能由同性别的婦人來操作,所謂“婦人不死于男子之手”,男女有别、授受不親,從生到死,一以貫之。

周人有一種靈魂觀念,認為人剛死時魂魄還在附近沒有走遠,是以要趕緊進行一種叫做“複”的招魂儀式,希望死者能夠死而複生。負責招魂的是諸侯、大夫、士的近臣,由他拿着死者祭祀時的朝服進行招魂,“

複用死者之祭服,以其求于神也。”周人認 為婦人無爵,婦人的社會地位要随着丈夫的社會地位而變動,是以,諸侯、大夫、士的妻子在招魂時使用的祭服也因爵位的不同而有相應的差異。

諸侯夫人招婚時的服飾是屈狄,紅色禮服,以素紗做裡子;大夫正妻的是襢衣,白色禮服,以素紗做裡子;士正妻的是稅衣,黑色禮服。

另外,婦人有一種袡衣是不能用來招魂的,因為“袡是嫁時上服,乃是婦人盛服,而非是事神之衣,故不用招魂也。”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近臣拿着死者的祭服爬到屋脊的中間後,朝着北邊的方向大聲喊三遍死者的名字,“凡複,男子稱名,婦人稱字。”

鄭玄說:“婦人不以名行。”男子在此時尚有稱名的權利,而婦人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了,可見,婦人的社會地位總是要卑微于男子的。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哭位

諸侯、大夫、士剛死時,婦人該在哪裡哭,哪個方向哭的哭位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儀節,把諸侯的屍體從北牆下遷到南牆下後,嫡長子、卿大夫以及一些男性血緣群體在諸侯屍體的東面而哭,諸侯夫人、世婦以及一些女性血緣群體則在諸侯屍體的西面夾床而哭。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大夫之喪,主人坐于東方,主婦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大夫去世時,同樣是嫡長子為首的男性群體在屍體的東面哭,而以主婦為首的女性群體則在屍體的西面哭。

之是以男子在東,女子在西,夾床而哭,是因為男女有别,不得相混;尊者坐哭,卑者立哭,婦人也因丈夫地位的不同而或坐或立,比如諸侯夫人地位尊崇,可以坐着哭喪,而大夫之妻則隻能站立着哭喪。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小斂、遷屍

在死者去世的次日早晨,要為死者舉行沐浴、穿衣等的小斂、遷屍禮,《禮記·喪大記》:“小斂,主人即位于戶内,主婦東面,乃斂。

卒斂,主人馮之踴,主婦亦如之。主人袒,說髦,括發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徹帷,男女奉屍夷于堂,降拜。”小斂時,喪主在房内的東面,面朝西;主婦則在西面,面朝東。

小斂結束後,主婦要和喪主一起憑着死者的屍體頓足痛哭。婦人回到西房中用麻束發,腰上系上喪帶。把先前設定在死者周圍的帷布撤掉,把死者從室内遷移到正堂之上,進行接下來的祭奠和吊唁活動。

遷屍到正堂之後,男女的哭位依然是喪主在屍體東邊,婦人在屍體西邊,但是如果有奔喪的人來吊唁的話,婦人就要從屍體西邊移動到屍體北邊,面朝南,把屍體西邊的位置留給奔喪的人,“哭屍于堂上,主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有賓客前來吊唁的話,“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婦人一般是不能走下正堂去迎接和拜送賓客的,即使有特别尊貴的賓客需要下堂迎送,在堂下也不能哭,鄭玄注說:“婦人所有事,自堂及房。

男子所有事,自房及門。非有事處而哭,野哭也。”周人規定婦人的哭喪範圍隻在内房和正堂之間,出了這個範圍,是不允許随意哭喪的,男子哭喪的範圍則可以擴大到寝門那裡。

喪家一定要有主喪者,即使沒有喪主或主婦也要有人代替他主喪,沒有主喪者的話,賓客前來吊唁會感到無所适從,喪家就有失禮節。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大殓

在死者死後的第三天,要舉行把死者的屍體轉移到棺材中的大殓禮。《禮記·喪大記》:“君将大斂,子弁绖,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屍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

大殓時,夫人和命婦在國君屍體的西面,面朝東;國君的外宗女子在西房中面朝南站着。之是以要在人死三天後再舉行大殓禮,人在某種條件下有可能進入假死狀态,等待三天如果還沒有活過來,那就不是假死,子女也就不再幻想死者能夠死而複生了。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在将死者屍體擡動轉移到棺材的過程中,“婦人不宜袒,故發胸、擊心、爵踴,殷殷田田,如壞牆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喪禮唯哀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擊胸傷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觸地無容,哀之至也。”

婦人不适宜像男子一樣袒露左臂,她們就捶胸頓足,大聲哭泣,表達自己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飲食、主杖

從确定死者死亡到大殓前的三天裡,婦人的飲食也比較簡單,《禮記·喪大記》:“君之喪,夫人、世婦、諸妻皆疏食水飲,食之無筭。

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衆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士亦如之。”隻能吃一些粗食,喝一些水,還不能定時定量,孔穎達說:“言居喪困病,不能頓食,随須則食,故雲無筭”死者去世後三天、五天後,由于悲傷過度,飲食無筭,導緻主婦身體病弱,需要拄喪杖來支撐身體。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一般情況下,婦人隻有作為喪主時,才可以主喪杖,但也有幾種特殊情形,即使她不是喪主也可以主喪杖,《禮記·喪服小記》:“婦人不為主而杖者,姑在為夫杖,母為長子削杖。女子子在室為父母,其主喪者不杖,則子一人杖。”

其一,婆婆尚在,而丈夫去世,則妻子為丈夫主喪杖;其二,母親為嫡長子主喪杖;其三,未出嫁的長女為父母主喪杖。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撫屍禮

為表達對死者去世的哀痛之心,在舉行完小斂、大殓之後要進行一個“撫屍禮”,且根據尊卑親疏的不同,撫屍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馮,趴伏在心口處;奉,雙手捧着心口處的衣服;撫,用手按着心口處;執,抓住心口處的衣服;拘,稍微牽引心口處的衣服。死者是地位尊貴的人,就用“馮”和“奉”的方式去撫屍,死者是地位卑賤的人就用“撫”和“執”方式去撫屍,尊卑觀念,從生到死,一以貫之。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吊喪

大殓禮結束後,諸侯夫人到大夫和士的家中去吊喪的話,也有一套相應的禮儀,《禮記·喪大記》:“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颡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踴,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送于門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

夫人像諸侯一樣從東階走上正堂,面朝西站着,主婦從西階走下堂向夫人行稽颡拜謝禮。夫人回去時,主婦拜送到寝門處,行稽颡禮拜謝。

主人則拜送夫人到大門外,不行拜謝禮,同樣,大夫到家臣家裡去吊喪,“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衆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後主人而拜。”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雖然大夫不進入正堂,但主婦依然不能在堂上就位,需要在東房中站着,即使是諸侯來吊喪也是同樣的禮節。與此同時,如果有使者奉卿大夫的妻子之命前來吊喪,那麼就要由大夫代替喪主向使者行拜謝禮,孔穎達說:“是以爾者,喪用尊者拜賓故也。”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婦人奔喪

周人規定如果不是父親、母親去世,婦人不得到别國去奔喪吊唁,《禮記·雜記下》:“婦人非三年之喪,不踰封而吊。如三年之喪,則君夫人歸。

夫人其歸也,以諸侯之吊禮。其待之也,若待諸侯然。夫人至,入自闱門,升自側階,君在阼。其它如奔喪禮然。”

如果是父母親去世,諸侯夫人也要回國吊喪,夫人的母國要以諸侯之禮對待她。夫人回國後,不從正門而是從小門進入宮中,并從東側階梯登入正堂,出嫁女子回國奔喪,因為有父母之親,她并不把自己當做賓客,而是作為喪家的主人來看待的。

“婦人奔喪,升自東階,殡東,西面坐,哭盡哀。東髽,即位,與主人拾踴。”婦人先到靈柩東邊面朝西而坐,大聲哭泣,極盡悲痛之心情。

然後到東邊的廂房内用麻布束發,再回到堂上與喪主輪流跳腳痛哭。另外,婦人和男子不同,居喪期間不用住在用椽木做成的簡易草棚内,也不用睡在草墊子上。

婦人有父母之喪,周年祭後就可以回婆家;服齊衰一年或九個月的喪事,死者下葬後就可以回婆家,“婦人不居廬,不寝苫,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喪車、蔔葬

大殓禮之後,主婦有拜迎諸侯的賜命等重大事故時,需要乘坐喪車前往,賈公彥說:“雲拜君命、拜衆賓及有故行所乘也者,以其主人在喪恒居廬哭泣,非有此事則不行,知義然也。”

《儀禮·既夕禮》:“主人乘惡車,白狗幦,蒲蔽,禦以蒲菆,犬服,木錧,約綏,約辔,木镳,馬不齊髦。主婦之車亦如之,疏布裧。貳車白狗攝服,其他皆如乘車。”

主婦所乘喪車材質都很粗劣,無飾無華,以白狗皮為車轼覆寫帷布,以蒲草的莖為馬鞭,以狗皮為武器帶囊,馬的鬃毛也不加修翦。

周人在殡宮外通過占蔔的形式來确定下葬的日期和地點,“蔔日吉,告從于主婦。主婦哭。婦人皆哭。主婦升堂,哭者皆止。”如果占蔔的結果是吉利的,人将結果告訴主婦,主婦哭泣,衆婦人跟着哭泣,主婦走到正堂後,标志着蔔葬儀式結束,衆婦人則停止哭泣。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作者觀點

周代女性喪葬中的地位要卑弱于男性,如父母同時去世,秉着先輕後重的原則,要先為母親舉行葬,再為父親舉行葬禮,畢竟父親為重,母親為輕。

女性要從屬于男性,所謂“婦人無爵”,女性在喪葬的地位尊卑與否要依附于丈夫的爵位之高低;喪葬儀式中還嚴格遵守男女有别的規定,男女夾床而哭、夾墓而立等都是為了維持男女有别的秩序。

#文章首發挑戰賽#

古代喪葬中女人朝哪個方向哭都有講究,很多習俗現代人都沒聽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