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作者:萌眼探世界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

前言

《论语·学而》说:“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待亲人的葬礼一定 要慎重、恭敬,如此才会民风淳朴。”

《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智者可以观其礼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从初死到三年祭的葬礼中的表现,足可以观察出一个人是否仁爱、守礼、存志,是否是一个孝顺的子女、孝悌的兄弟、贞节的妇人。

其中,周人在拥有母亲、妻子、儿媳等多种身份的女性的整个葬礼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种种规范,“妇女的全部礼仪和禁忌贯穿了她的生前、死时和死后,一切都没有变化,宗法社会并不因为她的死而放松对她的禁锢。”

我们就以周朝人的礼仪来看看,在亲人落葬前,女性都有哪些规范是我们不知道的呢?没听过的都来了解下吧。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病危、招魂

妇人在病重即将离世时,因为会有宾客前来慰问,所以要把庭室内外都打扫干净。把病重妇人的床移到房屋的北墙下,头朝向东方,随后把床去掉,让妇人躺在地上,之所以要这样做,希望病人能够祛除病邪,恢复健康,寄予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因为妇人病重,四肢屈伸不便,所以要有四个人帮忙把妇人穿旧、穿脏的衣服换成玄衣素裳的新衣服。

妇人的家人在守候她时,为了确定她是否断气,要进行一个“属纩”仪式,郑玄说:“纩,今之新丝,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在整个为妇人换衣服、“属纩”仪式中都只能由同性别的妇人来操作,所谓“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从生到死,一以贯之。

周人有一种灵魂观念,认为人刚死时魂魄还在附近没有走远,所以要赶紧进行一种叫做“复”的招魂仪式,希望死者能够死而复生。负责招魂的是诸侯、大夫、士的近臣,由他拿着死者祭祀时的朝服进行招魂,“

复用死者之祭服,以其求于神也。”周人认 为妇人无爵,妇人的社会地位要随着丈夫的社会地位而变动,所以,诸侯、大夫、士的妻子在招魂时使用的祭服也因爵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差异。

诸侯夫人招婚时的服饰是屈狄,红色礼服,以素纱做里子;大夫正妻的是襢衣,白色礼服,以素纱做里子;士正妻的是税衣,黑色礼服。

另外,妇人有一种袡衣是不能用来招魂的,因为“袡是嫁时上服,乃是妇人盛服,而非是事神之衣,故不用招魂也。”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近臣拿着死者的祭服爬到屋脊的中间后,朝着北边的方向大声喊三遍死者的名字,“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

郑玄说:“妇人不以名行。”男子在此时尚有称名的权利,而妇人连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可见,妇人的社会地位总是要卑微于男子的。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哭位

诸侯、大夫、士刚死时,妇人该在哪里哭,哪个方向哭的哭位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仪节,把诸侯的尸体从北墙下迁到南墙下后,嫡长子、卿大夫以及一些男性血缘群体在诸侯尸体的东面而哭,诸侯夫人、世妇以及一些女性血缘群体则在诸侯尸体的西面夹床而哭。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大夫去世时,同样是嫡长子为首的男性群体在尸体的东面哭,而以主妇为首的女性群体则在尸体的西面哭。

之所以男子在东,女子在西,夹床而哭,是因为男女有别,不得相混;尊者坐哭,卑者立哭,妇人也因丈夫地位的不同而或坐或立,比如诸侯夫人地位尊崇,可以坐着哭丧,而大夫之妻则只能站立着哭丧。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小敛、迁尸

在死者去世的次日早晨,要为死者举行沐浴、穿衣等的小敛、迁尸礼,《礼记·丧大记》:“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乃敛。

卒敛,主人冯之踊,主妇亦如之。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中。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小敛时,丧主在房内的东面,面朝西;主妇则在西面,面朝东。

小敛结束后,主妇要和丧主一起凭着死者的尸体顿足痛哭。妇人回到西房中用麻束发,腰上系上丧带。把先前设置在死者周围的帷布撤掉,把死者从室内迁移到正堂之上,进行接下来的祭奠和吊唁活动。

迁尸到正堂之后,男女的哭位依然是丧主在尸体东边,妇人在尸体西边,但是如果有奔丧的人来吊唁的话,妇人就要从尸体西边移动到尸体北边,面朝南,把尸体西边的位置留给奔丧的人,“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乡。”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有宾客前来吊唁的话,“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妇人一般是不能走下正堂去迎接和拜送宾客的,即使有特别尊贵的宾客需要下堂迎送,在堂下也不能哭,郑玄注说:“妇人所有事,自堂及房。

男子所有事,自房及门。非有事处而哭,野哭也。”周人规定妇人的哭丧范围只在内房和正堂之间,出了这个范围,是不允许随意哭丧的,男子哭丧的范围则可以扩大到寝门那里。

丧家一定要有主丧者,即使没有丧主或主妇也要有人代替他主丧,没有主丧者的话,宾客前来吊唁会感到无所适从,丧家就有失礼节。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大殓

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要举行把死者的尸体转移到棺材中的大殓礼。《礼记·丧大记》:“君将大敛,子弁绖,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妇尸西,东面;外宗房中,南面。”

大殓时,夫人和命妇在国君尸体的西面,面朝东;国君的外宗女子在西房中面朝南站着。之所以要在人死三天后再举行大殓礼,人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进入假死状态,等待三天如果还没有活过来,那就不是假死,子女也就不再幻想死者能够死而复生了。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在将死者尸体抬动转移到棺材的过程中,“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妇人不适宜像男子一样袒露左臂,她们就捶胸顿足,大声哭泣,表达自己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饮食、主杖

从确定死者死亡到大殓前的三天里,妇人的饮食也比较简单,《礼记·丧大记》:“君之丧,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无筭。

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只能吃一些粗食,喝一些水,还不能定时定量,孔颖达说:“言居丧困病,不能顿食,随须则食,故云无筭”死者去世后三天、五天后,由于悲伤过度,饮食无筭,导致主妇身体病弱,需要拄丧杖来支撑身体。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一般情况下,妇人只有作为丧主时,才可以主丧杖,但也有几种特殊情形,即使她不是丧主也可以主丧杖,《礼记·丧服小记》:“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杖,母为长子削杖。女子子在室为父母,其主丧者不杖,则子一人杖。”

其一,婆婆尚在,而丈夫去世,则妻子为丈夫主丧杖;其二,母亲为嫡长子主丧杖;其三,未出嫁的长女为父母主丧杖。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抚尸礼

为表达对死者去世的哀痛之心,在举行完小敛、大殓之后要进行一个“抚尸礼”,且根据尊卑亲疏的不同,抚尸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冯,趴伏在心口处;奉,双手捧着心口处的衣服;抚,用手按着心口处;执,抓住心口处的衣服;拘,稍微牵引心口处的衣服。死者是地位尊贵的人,就用“冯”和“奉”的方式去抚尸,死者是地位卑贱的人就用“抚”和“执”方式去抚尸,尊卑观念,从生到死,一以贯之。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吊丧

大殓礼结束后,诸侯夫人到大夫和士的家中去吊丧的话,也有一套相应的礼仪,《礼记·丧大记》:“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颡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礼。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

夫人像诸侯一样从东阶走上正堂,面朝西站着,主妇从西阶走下堂向夫人行稽颡拜谢礼。夫人回去时,主妇拜送到寝门处,行稽颡礼拜谢。

主人则拜送夫人到大门外,不行拜谢礼,同样,大夫到家臣家里去吊丧,“大夫君,不迎于门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虽然大夫不进入正堂,但主妇依然不能在堂上就位,需要在东房中站着,即使是诸侯来吊丧也是同样的礼节。与此同时,如果有使者奉卿大夫的妻子之命前来吊丧,那么就要由大夫代替丧主向使者行拜谢礼,孔颖达说:“所以尔者,丧用尊者拜宾故也。”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妇人奔丧

周人规定如果不是父亲、母亲去世,妇人不得到别国去奔丧吊唁,《礼记·杂记下》:“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吊。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

夫人其归也,以诸侯之吊礼。其待之也,若待诸侯然。夫人至,入自闱门,升自侧阶,君在阼。其它如奔丧礼然。”

如果是父母亲去世,诸侯夫人也要回国吊丧,夫人的母国要以诸侯之礼对待她。夫人回国后,不从正门而是从小门进入宫中,并从东侧阶梯登入正堂,出嫁女子回国奔丧,因为有父母之亲,她并不把自己当做宾客,而是作为丧家的主人来看待的。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妇人先到灵柩东边面朝西而坐,大声哭泣,极尽悲痛之心情。

然后到东边的厢房内用麻布束发,再回到堂上与丧主轮流跳脚痛哭。另外,妇人和男子不同,居丧期间不用住在用椽木做成的简易草棚内,也不用睡在草垫子上。

妇人有父母之丧,周年祭后就可以回婆家;服齐衰一年或九个月的丧事,死者下葬后就可以回婆家,“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既葬而归。”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丧车、卜葬

大殓礼之后,主妇有拜迎诸侯的赐命等重大事故时,需要乘坐丧车前往,贾公彦说:“云拜君命、拜众宾及有故行所乘也者,以其主人在丧恒居庐哭泣,非有此事则不行,知义然也。”

《仪礼·既夕礼》:“主人乘恶车,白狗幦,蒲蔽,御以蒲菆,犬服,木錧,约绥,约辔,木镳,马不齐髦。主妇之车亦如之,疏布裧。贰车白狗摄服,其他皆如乘车。”

主妇所乘丧车材质都很粗劣,无饰无华,以白狗皮为车轼覆盖帷布,以蒲草的茎为马鞭,以狗皮为武器带囊,马的鬃毛也不加修翦。

周人在殡宫外通过占卜的形式来确定下葬的日期和地点,“卜日吉,告从于主妇。主妇哭。妇人皆哭。主妇升堂,哭者皆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利的,人将结果告诉主妇,主妇哭泣,众妇人跟着哭泣,主妇走到正堂后,标志着卜葬仪式结束,众妇人则停止哭泣。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作者观点

周代女性丧葬中的地位要卑弱于男性,如父母同时去世,秉着先轻后重的原则,要先为母亲举行葬,再为父亲举行葬礼,毕竟父亲为重,母亲为轻。

女性要从属于男性,所谓“妇人无爵”,女性在丧葬的地位尊卑与否要依附于丈夫的爵位之高低;丧葬仪式中还严格遵守男女有别的规定,男女夹床而哭、夹墓而立等都是为了维持男女有别的秩序。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古代丧葬中女人朝哪个方向哭都有讲究,很多习俗现代人都没听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