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文/王新喜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引發了業内廣泛的關注,但從這次互怼來看,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事件緣起于周六的花粉年會上,華為餘承東說了這麼一句:友商抄襲時不太尊重我們(華為)的知識産權,拿過去随便編個名字就說是自己的,雙旋水滴鉸鍊直接變成龍骨鉸鍊,龍骨是不存在的。

針對此,小米在聲明中澄清稱,龍骨轉軸是小米集團自研的全新一代折疊轉軸,業内首創3級杆組結構,與餘承東所稱的“雙旋水滴鉸鍊”并不相同。

小米指出,“無論是設計思路還是機械結構,小米自研的‘龍骨轉軸’都與餘承東先生所宣稱的所謂‘雙旋水滴鉸鍊’完全不同。經研讀餘承東先生所屬公司傳播的技術資料和已公開專利資料,并經實際拆解驗證,餘承東先生的言論完全不符合事實。我們請餘承東先生遵循‘科學與嚴謹’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衆。”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這次餘承東還會赢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鉸鍊專利的争議

首先對比小米“龍骨轉軸”專利和華為“雙旋水滴鉸鍊”專利,可發現華為“雙旋水滴鉸鍊”雖然申請日早于小米“龍骨轉軸”專利,但專利公開日更早,且兩者技術特點上存在差異性。

如果真的侵權,華為直接起訴專利無效就可以了,是以大機率是沒有侵權,這也是小米回複的重點,因為從時間上來看,抄襲一說也不成立。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從時間上來看,華為的第一個内折水滴折疊産品是2021年2月上線的,華為的内折水滴專利是2019年12月申請,2021年6月才公開的,而小米的三級杆組龍骨轉軸在2020年9月就已經送出申請。從小米的反擊來看,小米這個公告其實有一件事沒寫清楚,就是小米的龍骨轉軸專利是一案多申,同時申請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華為類似的技術的三連杆水滴内折專利是2021年10月才申請的。是以,小米在申請三連杆鉸鍊的時候,市面上沒有華為的水滴鉸鍊産品,華為的相關專利也是在保密階段沒有公開。小米的專利是具有獨立性的。

至于說鉸鍊形态上抄襲借鑒?事實上,目前各家的鉸鍊形态上,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從小米與餘承東的争議來看,兩者在設計結構、零部件資料以及尺寸大小方面存在差異,但思路有相似之處。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這背後也有業内人士猜測:如果小米的這個專利是挖了個華為的人搞出來的,那華為類似的專利就因為被挖個人晚了一年,說明這個專利的核心研發掌握在這個被挖出來的人手裡,那他在哪裡研發的,肯定專利就歸誰。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不過鉸鍊專利的争議之處在于,如果說相似之處,可以追溯到更長遠的時間,比如我們門上的鉸鍊,這是鉸鍊的祖宗。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應用到手機上,更早的是摩托羅拉在2016年就申請了一個專利,該專利包含一個鉸鍊,鉸鍊包含溫度傳感器和加熱元件,加熱元件可以被選擇激活來提高周圍OLED面闆的溫度,讓畸形的OLED面闆恢複正常狀态。

對于這次專利之争,有業内人士認為,從市場層面來看,萬元左右的小米Mix fold3和15000元的華為mateX5構成了競品關系,另一方面是,小米手機最近的勢頭不錯,尤其是小米14的銷量聲勢很好,雖然小米在高端市場還是不如華為,但是小米是4K+國内市場的老二了,這或許給了餘承東一定的壓力。

小米這波回應,隻用了“餘承東和其所屬公司”,沒有擴大到華為,一方面自己犯錯自己扛,不把問題擴大化,一方面能夠做到有理有據,最大的看點在于結尾那句“科學和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這是此前餘承東發朋友圈怼懂車帝的話。一方面有理有據,一方面,這次小米公關知道熱點在哪裡。

這個專利之争給行業帶來的正效應是,技術與創新永遠是緻勝的王牌,或許可以督促更多的公司重視專利,重視創新與原創,這是一件好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不過過去餘承東與衆多大佬互怼,站華為的多,這次也有不少消費者站小米。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從目前來看,餘承東或許需要改變自己來适應當下的消費者心理與行業地位的變化。

華為已經不需要證明自己,餘承東或許應該改變營銷風格

事實上,餘承東打口水戰,很少輸過,畢竟,消費者對華為的支援力度是很大的,華為是中國科技研發領域的扛把子,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從今天的形勢來看,華為已經成長為國内公認的巨頭,大家對華為有更高的期待,這不僅在于技術,也在于同行競争姿态。

正如日前胡錫進站出來表态表示:華為是中國資訊産業的旗幟,是老大哥,華為的技術創新是體系性的,一騎絕塵,但其他幾家走了不同路線,但也都有各自貢獻,誠懇希望看到他們彼此競争同時互相配合與團結,共促科技産業的強大與繁榮。

小米餘承東鉸鍊專利互怼,恐怕要替餘承東捏一把汗了

餘承東過去一直以來的營銷風格就是強調技術上絕對的壓制吊打對手,凡事要證明自己比别人強。但事實上,這種風格或許已經不适合今天的華為,因為今天大家都知道華為比同行強,這一點已經不用證明了,反而今天的情況是,大家害怕華為,擔心華為殺入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很多人就要丢掉飯碗。華為其實更需要收斂鋒芒,讓自己賦能行業,與行業共成長。

畢竟,無論是哪一個行業,消費者都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廠商與産品,更多差異化的風格,更加豐富的選擇。

而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華為不僅需要對手,在很多業務上,也需要同行的支援與合作。尤其是涉及到很多To B的業務。

在過去,比亞迪王傳福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是,我希望比亞迪可以再穩一點,尤其是在10萬——20萬元的比亞迪汽車中,我們要占據絕對的控制權,但是我們也要留口飯給别人吃,留條活路給他人。不能搞得别人很難受,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而同行怕華為,是因為擔心華為的強勢競争與營銷,讓大家沒有飯吃,事實上,這一點在新能源汽車圈中,過去很多車企不願意跟華為合作,其實也是這種忌憚心理。

在今天,華為Mate60系列正在為華為赢得口碑的當下,無論是晶片業務、鴻蒙作業系統還是新能源汽車智駕能力的布局與擴散、華為都需要有大量合作夥伴的支援,赢得使用者,但是也要赢得同行的尊重,主動去改變這種同行忌憚的市場氛圍,對華為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更有利。

如果說在3年前,華為還需要證明自己的話,但在今天華為已經不需要了,今時不同往日,華為的市場地位與品牌地位基本已經确定,其實已經無需去證明什麼了,沒有人會覺得小米的技術會強過華為。尤其是今天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手機行業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國内市場發展漸趨飽和,各家互怼漸趨頻繁,消費者對大廠的期待其實更多是開拓海外,而不是在國内瘋狂内卷。

在目前已經變化的消費者期待的心理下,餘承東或許也需要應時而變,當華為地位不一樣,市場氛圍不一樣,消費者的心理狀态不一樣的時候,過于鋒芒與強勢針對的營銷風格或許不利于華為的品牌進一步上行,對此,餘承東或許應該改變下風格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