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日報: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經濟日報: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近期,多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業機構紛紛上調增長預期,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面對錯綜複雜的内外部環境,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發力,經濟展現出強勁活力、韌性和動力,獲得國際機構普遍肯定。

複蘇态勢積極

  11月29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釋出最新一期經濟展望報告,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高于9月份的預期。此前,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于11月7日宣布,将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5%上調至5.4%。

  多家國際商業機構也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摩根大通從5%上調至5.2%,摩根士丹利從4.8%上調至5.1%,花旗集團從5%上調至5.3%,瑞銀集團從4.8%上調至5.2%,德意志銀行從5.1%上調至5.2%。

  盡管數字略有差異,但這些調整都指向一個事實:中國經濟複蘇态勢之積極,超出國際社會此前預期。這些國際機構上調預期有着堅實的現實依據。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頂住内外部壓力,表現穩健,臨近歲末,複蘇态勢越發積極。

  今年前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增速達到5.2%,為實作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标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經濟不但保持了增長态勢,也提升了增長品質。前三季度,中國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4%;電動載人汽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産品出口同比增長41.7%;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至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服務零售額增長18.9%。一系列資料表明,有效需求回升較快,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認為,相關資料表明中國經濟已築底企穩,實作全年增長目标可期。

  進入四季度,中國經濟保持向好态勢。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達784.1億美元,創曆史新高,相比上屆增長6.7%。今年“雙11”,天貓、京東等平台普遍取得亮眼成績,線下各大商場、商業綜合體紛紛開展多元化、智能化的促銷活動,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共榮共生,居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政策有力有效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越來越強,也源自中國政府政策有力有效。中國紮實推動擴大内需,穩妥有序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同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宏觀政策對經濟有顯著支援作用,使得“中國經濟有望實作2023年的增長目标,強勁複蘇”。

  熊奕認為,中國增發國債并提高預算赤字目标,釋放出有力的政策信号,是對市場呼聲的積極回應。

  近日,國務院批複相關方案,支援北京推進電信、健康醫療、金融等服務業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商務部對含有内外資不合理差别待遇内容的規定及措施,組織進行專項清理。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一系列舉措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開放的決心,也有利于各界深化對中國經濟的認識,消除對中國經濟的誤解,增強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政府堅持在相關産業和市場領域擴大開放,深入推進自貿區等開放平台建設,為各方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創造機遇。同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平台和衆多創新開放舉措,有效促進了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推動各方與中國加強合作。”周密說。

 投資信心堅定

  國際機構密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也表明,一些對中國經濟的唱衰抹黑之舉沒有奏效。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勢不可當,與中國加強合作是必選項。

  第六屆進博會吸引3486家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289家,數量為曆屆之最。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參展企業國際化率超過20%,其中七分之一為世界500強企業。

  衆多跨國企業用行動表達這樣一個态度:中國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去風險”和“脫鈎”根本行不通。

  伴随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越來越樂觀,對中國市場重要性認識越來越充分,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經營的信心也越來越堅定。

  今年三季度,中國貿促會對近700家外資企業進行調研通路,八成受訪企業預期本年度利潤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預期未來5年利潤持平或有所提高。

  12月1日,施耐德電氣光儲直柔示範基地在武漢落成。施耐德電氣進階副總裁、能源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任婧表示,中國新能源産業具有全球領先地位,施耐德電氣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項目投資,是面向未來之舉。

  與施耐德電氣一樣,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認識到: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能夠成為企業經營業績持續增長的“發動機”。同時,中國經濟持續向高品質發展轉型,各類先進生産要素不斷集聚,将成為外資企業實作業務更新的重要推動力。

  正因如此,在全球跨國投資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仍處于曆史高位。今年前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947家,同比增長32.1%。 (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