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代核電技術上,中國一騎絕塵”
(觀察者網訊)
本周三(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化的示範項目——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作,标志着大陸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這條消息也很快引起了美媒的注意。
“原子能再度興起,中國占據先機”,《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随着該核電站投入商業營運,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将最新一代核電技術投入使用的國家。有專家對其分析指出,在下一代核電技術的實際建造和商業化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圖檔來源:中國華能微網誌
公開報道顯示,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由中國華能牽頭,聯合清華大學、中核集團共同建設,項目于2012年12月開工,2021年12月首次并網發電。據介紹,此次是在穩定電功率水準上正式投産轉入商業運作。
據悉,依托該工程,相關機關先後攻克了多項世界性、行業性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裝置,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設計、制造、建設、調試、運維技術,且裝置國産化率達93.4%,發電量足以滿足2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作為大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标志性成果,華能石島灣核電站所使用的高溫氣冷堆,是國際公認的第四代核電技術先進堆型,也是世界核電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華爾街日報》指出,所謂高溫氣冷堆,指的就是使用氣體而非高壓水來冷卻反應堆,進而降低了發生事故後産生有害後果的風險。這些反應堆運作産生的大量熱量可以轉用于海水淡化、金屬冶煉和其他工業流程。這将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安全,推動實作“雙碳”目标。
最重要的是,高溫氣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喪失所有冷卻能力情況下,不采取任何幹預措施,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态,不會出現堆芯熔毀和放射性物質外洩。《華爾街日報》稱,其被動安全系統可在出現問題(包括停電)時自動關閉反應堆,進而防止發生類似福島核電站的事故。
報道提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之後,許多國家都對發展核能望而卻步。但随着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愈發嚴峻,核電再度興起,而中國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以及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舉措使其處于民用核技術的前沿。
總部位于倫敦的行業組織世界核能協會(WNA)的中國區總監傅默然(Francois Morin)說,前述使用第四代核電技術的新反應堆使中國“在核技術研究和發展方面領先于其他國家”,因為西方國家預計要到本世紀30年代初才會開始啟動自己的第四代核電站。
在其他類型的第四代核技術中,中國開發的“玲龍一号”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安全審查的小型子產品化壓水反應堆。據傅默然估計,該反應堆很可能在2025年前後投産,比西方公司正在開發的類似反應堆早好幾年。
2023年8月10日,海南昌江,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中核海南多用途子產品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号反應堆核心子產品吊裝成功。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就在今年6月,位于甘肅省武威市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鹽實驗堆也已獲得由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運作許可證。
钍基核電被稱作人類實作核聚變前的終極能源方案,被認為比傳統的水冷反應堆更安全、更高效、産生的廢料更少。《華爾街日報》稱,20世紀50年代,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曾試圖建造此類反應堆,但因成本原因而停建。中國的這個實驗堆是在此之後全球唯一運作的钍基熔鹽實驗堆。
報道稱,中國還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建造“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這是曆史上最大的核合作交易之一,價值超過186億美元。這類反應堆可以用從正常反應堆回收乏燃料産生的钚作為燃料,産生的钚比消耗掉的更多。
除此之外,中國一直力求成為民用核技術的出口國。《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曾報道,中國正在争取沙特阿拉伯第一座民用核電站的建造權,其報價比競争對手南韓和法國的出價至少低20%,是以對沙特很有吸引力。
對此,能源咨詢公司Lantau Group駐上海的進階經理戴維·菲什曼(David Fishman)總結說:“在下一代核電技術的實際建造和商業化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騎絕塵(arguably peerless)。”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