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經濟觀察丨年輕人“趕大集”蔚然成風,“本地消費”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新經濟觀察丨年輕人“趕大集”蔚然成風,“本地消費”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從“閃現”各大景區的旅遊“特種兵”,到“丈量”城市百态的“CityWalk”,再到一站式“吃喝玩樂”的“趕大集”……今年以來,在年輕人的帶動下,新型生活方式持續推陳出新,為各地的消費增長持續注入新動能。12月6日,記者從本地生活平台了解到,據平台資料,“趕大集”悄然成為今年年輕人的娛樂休閑生活新方式,全國各地大批年輕人奔赴集市,大大帶動了本地消費。

北京市的大柳樹官鑫集市,每到周末便擠滿了年輕的“趕集人”。“大柳樹真是個寶地,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賣的。本來隻是想去看看,沒想到滿載而歸!”在北京上學的李婷告訴記者,她在官鑫集市上淘到了今年流行的“能量水晶手串”等各種寶貝,還品嘗了“炸灌腸”“老北京手擀面”等本地特色食物,“體會了一把老北京生活”。

新經濟觀察丨年輕人“趕大集”蔚然成風,“本地消費”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年輕人熱衷于趕集(圖源:網絡)

和李婷一樣,社交媒體上,來自天南海北的消費者都在分享本地的好逛集市。美團、大衆點評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集市”相關關鍵詞搜尋量同比去年增長約100%,大衆點評上的評價及筆記條數增速達91.2%,評論量同比增速99%。上海市、成都市、長春市、西安市、長沙市為搜尋排名前五的城市。其中,20歲至35歲消費者占比最多,達73.4%。

在杭州的天目裡集市品嘗浙西特色“雞仔粿”、做手工,在成都的望平街集市淘穿戴甲、棉織包包……趕大集、逛集市已經成為年輕人最熱衷的消費活動之一。

年輕人的消費熱潮,也帶動了各地集市商家熱情高漲。“後備箱一開、宣傳布簾一挂、桌子貨物一擺,就可以出攤了。”北京一位賣手工制品的商家表示,後備箱市集是今年的一個亮點,靈活便利、可讓攤主随心設計。在其攤位上,有不少消費者被她巧心設計的“民族風”首飾吸引,一晚上銷售額最高可達三四千。

據該店主介紹,因為客流量大增,今年以來,集市的商戶數量也明顯增長,“估計至少比以前多了一半的商戶”。

新經濟觀察丨年輕人“趕大集”蔚然成風,“本地消費”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各地特色集市受到消費者熱捧(圖源:大衆點評)

花鳥蟲魚集市、文玩手串集市、二手箱包服裝集市,各類特色集市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主題多樣,不僅有效滿足了年輕人的新奇感,也讓更多消費者可以充分領略各地的消費特色。

為友善消費者“趕大集”,各社交媒體平台也根據使用者的評價,推出了“集市榜單”“趕集規劃”等産品,以幫助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趕集路線。

新經濟觀察丨年輕人“趕大集”蔚然成風,“本地消費”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某平台推出的北京朝陽區“集市熱門榜”榜單

一位集市商家表示:“集市是個本地綜合市場,在這裡能同時看到賣生活用品的、二手物品的、文玩的,也有專門吃本地特色小吃的地方,種類選擇特别多。經常有小孩按照網上指的路線找過來,專門要體驗一下當地特色,說‘集市是最容易體驗民俗的地方’。”

業内人士分析指出,集市的火爆的背後,是本地消費日益興起的趨勢。“集市具有鮮明的本地特色,相比于大型商超裡的門店,集市上的小商家更為靈活開放,可以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和變化。”該人士表示,“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平台的帶動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本地消費形式正快速增長,成為各地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