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大漲116點,“變盤”開始?

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大漲116點,“變盤”開始?

金融界11月20日消息 中國外彙交易中心顯示,20日,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報7.1612,調升116個基點。

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大漲116點,“變盤”開始?

1月17日晚間,人民币大反彈。具體來看,離岸人民币兌美元盤中一度升破7.22,最高報7.21,日内一度漲超300點。 在岸人民币兌美元日内漲超500點,一度升破7.2,報7.1911,創8月初以來新高。

消息面上,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研究近期房地産金融、信貸投放、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等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力度,持之以恒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要落實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着力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統籌考慮今年後兩個月和明年開年的信貸投放,以信貸增長的穩定性促進大陸經濟穩定增長。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援,增強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會議強調,各金融機構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産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援民營房地産企業發債融資。支援房地産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要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援,推動行業并購重組。要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房地産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建構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人民币匯率“變盤”的開始?

國金宏觀指出,美元的快速走弱是人民币匯率升值的直接推手,而美債利率的快速回落則是美元走弱的主因。11月1日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币分别升值1.4%、1.6%,而同期美元指數大幅走弱2.7%,是人民币匯率升值背後的重要推手。

國金宏觀分析,遠期匯率的走強、風險逆轉因子的走低,均釋放了人民币延續升值的信号。遠期市場上,即遠期動态相關性的大幅走低、往往意味着“變盤”的開始;9月以來,在人民币即期匯率仍在7.3關口波動時、遠期匯率已提前“轉向”。期權市場上,隐含波動率走低多訓示匯率拐點臨近;近期,隐含波動率于10月13日跌破5%,風險逆轉因子也快速走低。

人民币匯率“變盤”底氣何在?國金宏觀指出,向後看,美國經濟基本面或将繼續走弱,而國内經濟企穩向好的信号已愈發明确。10月美國制造業PMI由49.0回落至46.7;就業市場也現松動,新增非農僅15萬人、失業率也走高至3.9%。而國内庫存正處絕對低位,疊加實際利率下行,經濟企穩向上信号愈加明确;10月以來萬億國債增發、廣義财政支出加速,将為經濟進一步注入上行“動能”。

國君國際宏觀也指出,離岸人民币的融資成本開始明顯走低,這意味着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也同步下滑,但離岸人民币并沒有出現部分投資者擔憂的貶值,反而借着近期的美元走弱出現了一波強力的升值。

國君國際宏觀分析,中間價扮演了“穩定器”的作用,由于人民币兌美元的中間價一直相對穩定,空頭仍然對政策意圖較為忌憚,沒有輕易在這一區域下注,而是希望等待更加清晰的信号。

國金宏觀分析,人民币匯率走強,有利于國内市場資金風險偏好的提高。曆史回溯來看,北上資金的流向往往會受到人民币匯率升貶值預期的影響。今年8月以來,貶值壓力下,北上資金累計外流1820億元,對A股市場造成了明顯的拖累。随着匯率的轉向,北上資金有望企穩回流;其中北上資金相對青睐、且8月以來減持幅度較大的行業值得關注。

了解匯率政策的底層邏輯:匯率水準不重要,外彙市場運作狀況更重要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指出,本輪人民币匯率加速調整行情始于5月中旬再度跌破7。5、6月份,有關部門隻是在5月19日釋出了一個新聞稿,警告将遏制投機炒作,抑制匯率大起大落,之後并未出實招。然而,自7月中下旬開始出台穩匯率政策,尤其是8月中旬人民币匯率跌破7.30後外彙政策頻頻加碼。

管濤認為,将人民币匯率穩定在7.30附近或不是有關方面匯率調控加碼的主要考慮。因為去年11月初,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價曾短暫跌破過7.30,但當月銀行即遠期(含期權)結售彙順差39億美元。同時,去年人民币匯率大起大落,但全年隻有4個月份出現結售彙逆差,平均逆差也僅有42億美元。今年5、6月份人民币再度破7的時候,有關方面“隻說不做”,也是因為同期結售彙分别順差217億、82億美元,且企業總體“逢高結彙”。而7月份以來,銀行結售彙連續四個月逆差,各月逆差分别為262億、176億、306億和188億美元,月均逆差233億美元,其中9月份逆差規模為2017年2月以來新高。7至10月份,收彙結匯率和付彙購匯率分别較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上升0.6和4.1個百分點,也反映市場購彙動機總體趨于增強。此外,同期銀行代客涉外人民币收付款持續淨流出,累計淨流出1181億美元,而上半年僅有60億美元,這加大了CNH的調整壓力。

鑒于前述境内外彙供求和跨境資金流動的新變化,導緻有關部門在離岸和在岸市場采用多項措施穩匯率。這符合此前IMF在2022年秋季年會上的提法,即建議各國應該保持匯率的靈活性,但如果匯率變動阻礙了央行貨币政策的傳導或者産生了更加廣泛的金融穩定風險,則可以使用外彙幹預措施。換言之,央行應該對匯率的日常波動善意忽視,隻有當匯率波動已經影響到國内的物價穩定或金融穩定時,央行才有必要采取外彙幹預措施。

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大漲116點,“變盤”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