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作者:麥冬說史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1997年,英國一位科學家主動吸入了有毒氣體,還注射了放射性元素,而他隻是想要證明自己的研究理論。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有人覺得這太瘋狂了,他論證的那個放射性元素,可是被其他科學家認為少量就能殺死2億人的!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最後這位科學家成功論證了自己的理論,但是在他死後,他的遺體卻還是用鉛棺下葬,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他的理論作假了?

如今已經過了19年,這位科學家的鉛棺怎麼樣了?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大膽假設——在自己身上實驗

科學無國界,探索無止境。有一位英國科學家,為了測試钚元素的輻射性,竟然将其注入自己體内,這種大膽的實驗精神,讓人歎為觀止。

這個人就是埃裡克·沃裡斯,世人皆知放射性物質的危險性,他不僅研究,還卻毫不猶豫迎難而上,提出了一個十分冒險的實驗辦法。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全世界最了解放射性物質有多可怕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日本地震導緻的福島發電站核洩漏,給成千上萬的人帶來了可怕的體驗,不僅僅是人,就連海裡的魚也不能幸免。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很長一段時間,全世界看到放射性物質這幾個字就會感到害怕,可是相關的研究并沒有是以而被喊停,反而是越研究越多。

20世紀40年代,钚元素被發現後,再次引發了恐慌,人們驚異于它強大的放射性,不知道怎麼流傳出來的,說1克钚就能毒死2億人。

這造成一種恐懼心理,人們将钚看作“世界第二大毒物”,避之唯恐不及。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然而埃裡克不以為然,他認為這種恐懼來源于無知,世人對钚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畢竟當時在研制的時候,有26個科學家曾經誤觸,但是他們并沒有身亡,這就給了埃裡克一個假設的空間。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他覺得放射性物質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就算有毒性,也不至于會造成那麼恐怖的死亡率。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舉措,想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放射性物質的毒性。可是就算是小白鼠進行實驗了,他也找不到合适的人給他試驗人體的反應。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在尋求人體實驗對象無果後,他産生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想法:就在自己身上做實驗。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實驗被反對——這無疑是尋死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根本沒必要非要證明這件事,大家都對放射性物質警惕一些不是很好嗎?但是追求真理的埃裡克偏偏就要進行試驗。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在注入放射性氣體後,埃裡克直接向自己體内注入了钚溶液,這麼做的風險可想而知,換作其他人早就害怕得退避三舍了。但埃裡克不僅自己動手,還在過程中指導助手,态度從容。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這種舉動無異于自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埃裡克并未毒發身亡。

他仿佛獲得了钚的免疫力,證明這種物質的危險性确實被誇大了,當然,這種做法依然非常冒險,這種瘋狂的科學奉獻精神,是很多科學家畢生都無法做到的。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但埃裡克視之為值得的犧牲,因為這推進了人類對放射性元素的認知,如果他不去做這個實驗,那永遠都沒有類似的實驗資料,人們永遠對這個元素都懷着敬畏和未知。

不得不說,作為科學家的埃裡克,思想覺悟不是一般的高,還帶着強烈的瘋狂。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瘋狂科學家

盡管埃裡克自稱不會對環境和他人産生危害,但政府還是将他視為移動的放射源加以監控。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他的衣物、食物、排洩物都受到嚴格管制,生活産生了多了不便。出門時,他必須随身攜帶收集裝置,避免洩露放射性物質,最後再交給專門的防輻射部門進行處置。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這令埃裡克在社交場合備受尴尬,甚至難以進行正常的社交,有一段時間他甚至自己都覺得這種要持續一輩子的實驗實在是太無聊了。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但是不管實驗多麼無聊,他始終堅持認為,自己就算是世界上放射性最強的人,除非是跟别人進行親密接觸,不然他體内的放射性物質,也就是個隻能發散幾厘米就消失的射線,對别人造成的傷害幾乎是0。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2004年埃裡克離世,但他體内的钚需要數萬年才會衰變,處理遺體也成為一個科學難題。

最終,政府定制了厚達半米的鉛棺,将遺體完整密封,深埋地下,一方面是為了能夠防止輻射,另外一方面是想要等等以後有辦法處理的話,就能夠進行妥善處理。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如今19年過去了,深埋地下的鉛棺,怎麼樣了?

怎麼處理鉛棺?怎麼看待埃裡克?

埃裡克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但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對自然世界的蔑視和無知,才是導緻這一悲劇的根源。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人與自然本不應處于對立面,而應和諧共生、互惠互利。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更多埃裡克式的犧牲,走向真正的科學文明。

雖然埃裡克的選擇為科學作出了犧牲和貢獻,但我們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也不應忽視人性和生命的價值。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科學發展需要平衡多個方面,不能隻為一時的成果置個人乃至整體利益于不顧。

如今埃裡克鉛棺的存在告訴我們,還有一群人願意為了科學獻身,也真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追求真理瘋狂到了讓人無法了解的程度。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至于處理辦法,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想到更穩妥的,隻能先讓埃裡克繼續在鉛棺沉睡。

英國“毒王”排洩物要防輻射,死後用鉛棺下葬,19年過去如何了

埃裡克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不僅是科學精神,更是人性的思考。我們是否該繼續這種以個人生命冒險換取知識的做法,還有待社會各界繼續讨論和反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