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中非共和國 - 62.8%

中非共和國是位于非洲中部的内陸國家,面積約62.3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00萬。這個國家長期飽受戰亂和不穩定政局的困擾,經濟長期落後,這導緻其居民的貧困率很高,約62.8%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中非的經濟主要依賴農業,約占GDP的43%,而農業又高度依賴自然條件。該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經常發生嚴重幹旱,對農業造成嚴重打擊。中非60%以上的土地可用于放牧,但畜牧業也經常因反複的武裝沖突而受到破壞。此外,中非礦産資源較為豐富,有金鑽、鈾、銅、钴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很難開采。中非的制造業不發達,出口商品以農産品和一些初級産品為主。

中非長期以來政局動蕩,政府效率低下,各種武裝叛亂此起彼伏,造成嚴重破壞和難民問題。2013年又發生了針對穆斯林的種族清洗,使局勢更加混亂。經濟基礎薄弱且政治動蕩,導緻中非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2015年中非人類發展指數全球倒數第二,教育文化條件差,識字僅為36.8%。

中非人均GDP隻有大約700美元,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準。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尤為嚴重,城市居民主要依靠政府和國外援助維生。由于醫療衛生條件差,傳染病高發,兒童與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安全用水和衛生設施的缺乏也是問題所在。

綜上所述,中非共和國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發展滞後,工業不發達,政局動蕩導緻經濟長期衰退。加之自然災害頻發及醫療衛生條件差,導緻國民的生活極為艱難,貧困問題突出,約62.8%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要根本解決貧困問題,中非必須重建經濟,發展教育,改善民生,并維持政治穩定。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布隆迪 - 64.6%

布隆迪是一個位于非洲中東部的内陸國家,面積僅2.8萬平方公裡,但有1100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布隆迪長期面臨着土地資源緊缺、環境惡化等問題,經濟發展滞後,導緻國民的貧困率很高,約64.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布隆迪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90%以上,但可耕地面積有限。土地分割導緻農業用地規模太小,機關産出低下,很難獲得剩餘積累來發展農業。布隆迪地形多山,不利于現代化機械化農業,産量始終無法滿足增長的人口需求。此外,自然災害頻發,如洪水、幹旱、饑荒等,都對農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布隆迪工業落後,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低于10%。能源和運輸等基礎設施缺乏,嚴重制約了工商業發展。外貿依存度高但規模小,主要輸出是咖啡等少數農産品。政局動蕩導緻外資不足。全國90%的勞動力從事低收入的農業工作,服務業也不發達,難以創造就業機會。

布隆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長期投入不足。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僅67.2%,教育品質參差不齊。艾滋病感染率高達3%,但醫療資源嚴重匮乏。缺乏清潔的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也是重要因素。

布隆迪自1962年獨立後就長期動蕩,内戰導緻300萬人死亡和難民問題。政局不穩對經濟發展的破壞作用巨大。全國約有80%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饑餓問題嚴重。

綜上所述,布隆迪土地資源匮乏、農業發展滞後、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不足,加上動蕩政局導緻經濟長期衰退和社會問題叢生。這些因素共同導緻了布隆迪約64.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狀态。要根本改善貧困面,布隆迪必須開發更多優勢産業,發展教育和醫療,并保持社會穩定。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賴比瑞亞 - 66.8%

賴比瑞亞是一個位于非洲西部的國家,人口約500萬。這是一個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産、森林資源、水力資源等,但由于長期的内戰導緻經濟崩潰,使得約66.8%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賴比瑞亞在20世紀80年代曾經是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80年代末爆發的兩次内戰使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倒退。内戰不僅造成了30萬人死亡,還導緻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外國投資大量流失。内戰結束後,賴比瑞亞的人均GDP隻有不到200美元,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

内戰使賴比瑞亞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崩潰。如今該國文盲率高達85%,瘧疾、胡亂、艾滋病等傳染病高發,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安全飲用水僅覆寫城市人口的1/4,鄉村隻有2%。公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也嚴重缺乏。農業生産力低下,糧食無法自給。

内戰後,賴比瑞亞的政局也持續動蕩,各派系沖突激化,政府公信力喪失。稅收少之又少,無法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大量難民漂泊流離失所也是貧困的重要因素。

目前賴比瑞亞仍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工商業無法發展壯大,就業崗位稀缺。外資不足也制約着經濟重建。賴比瑞亞原有的鐵礦石、橡膠、金礦等資源仍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綜上所述,賴比瑞亞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66.8%,主要是由于長期内戰導緻經濟崩潰、基礎設施破壞、人力資本流失。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重建基礎設施,提高教育水準,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并維持政治穩定,才能真正實作經濟發展、減少貧困人口。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馬拉加西 - 68.7%

馬拉加西是非洲島國,位于印度洋西部,人口約2700萬。這是一個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導緻國民生活水準低下,約68.7%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馬拉加西經濟以農業為主,約80%人口生活在農村。但其農業生産力低下,主要采用自給自足的原始農業,無法獲得更高收入。頻繁的自然災害如旱災、飓風以及病蟲害也導緻農産量減少。動植物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也影響了經濟發展。

馬拉加西工業不發達,大多是手工業形式,制造業占GDP的比重隻有15%左右。礦業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基礎設施如運輸、通訊、電力等建設也比較薄弱,增加了生産成本。外貿依存度高但出口産品單一,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

馬拉加西的教育水準較低,僅有70%的人口識字。公共衛生條件差,缺乏醫生和藥品,導緻疾病流行。政府腐敗和經濟政策失誤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的政治危機進一步削弱了經濟增長動力。

此外,馬拉加西人口增長迅速也加重了貧困問題。人均GDP隻有1600美元左右,城鄉收入差距巨大。大量農村過剩勞動力轉移不足,就業崗位稀缺。缺乏社會保障也導緻窮人無法應對生活困難。

綜上所述,馬拉加西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68.7%,主要是農業生産落後、工業不發達、基礎設施差、教育醫療欠缺以及政治經濟問題共同導緻的。要減貧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和産業更新,發展教育與醫療,并維持政局穩定。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奈及利亞 - 70%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總人口超過2億。奈及利亞經濟以石油出口為主,但廣大人口的生活仍然十分困苦,約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奈及利亞是個多族裔國家,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南部教育程度較高,北部地區卻普遍貧困落後。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尤為嚴峻,基礎設施差,糧食等農産品缺乏市場競争力。奈及利亞土地貧瘠,決定了農業生産力較低。

奈及利亞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過度依賴石油出口收入作為經濟支柱。石油收入主要進入政府财政,而不是轉化為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務。此外,石油資源被極少數富人壟斷,并沒有讓廣大國民受益。

奈及利亞的工業化水準不高,大多是原料加工型産業。制造業無法吸納過剩勞動力,導緻大量青年失業。收入主要集中在石油等資本密集型行業,而非勞動密集型産業。殖民時期建立的單一經濟結構至今未得到根本調整。

教育水準低下也制約了奈及利亞的發展。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僅為59.6%。公共醫療資源匮乏、疾病流行也導緻大量勞動人口失去工作能力。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無法提供足夠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政局動蕩也削弱了經濟活力。

綜上所述,奈及利亞貧困人口比例之是以高達70%,原因在于其經濟結構單一,依賴石油出口,工商業不發達,農業生産力低,加上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缺失,導緻國民生活水準整體偏低。要根本扭轉這一局面,必須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教育、改善民生等。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剛果民主共和國 - 71.3%

剛果民主共和國位于非洲中部,人口約9000萬,是非洲第四人口大國。作為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約71.3%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剛果内戰導緻其經濟崩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剛果不斷發生内戰,造成超過500萬人死亡,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戰亂導緻農業無法進行、礦産資源無法開采,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第二,剛果的教育水準極低。目前僅有67%的成年人識字,更多兒童無法接受正規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匮乏制約了勞動生産率的提高。

第三,剛果的醫療衛生條件差。平均每10萬人隻有8名醫生。瘧疾等傳染病造成重大生命損失。安全飲用水的缺乏也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

第四,剛果基礎設施破敗,交通不便,通訊和電力普遍缺乏。這些因素限制了經濟貿易的發展。外資由于安全考慮也不願大規模進入剛果。

第五,剛果的政治環境動蕩,A錢腐敗嚴重,群眾難以通過政治參與改善生活。政府無法為大多數普通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第六,剛果長期依賴原料出口,工業化水準很低。農業生産力低下,無法滿足需求。就業不足導緻大量難民問題。

綜上所述,政治動蕩導緻經濟發展落後,農業和工業化程度低,教育和醫療不發達,都是剛果貧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要減貧必須從根本上提升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本。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塞拉利昂 - 71.3%

塞拉利昂是一個位于非洲西部的國家,人口約800萬。塞拉利昂經曆了毀滅性的内戰,使其社會經濟發展倒退,約71.3%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狀态。

第一,塞拉利昂内戰導緻其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一度摧毀了該國70%的衛生設施、學校等。内戰也造成了大量難民,社會秩序混亂。這些因素共同導緻經濟崩潰。

第二,塞拉利昂的教育水準極低下。僅有不到50%的成年人識字,更多兒童失學。知識型人才匮乏,難以推動經濟發展。

第三,塞拉利昂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均壽命隻有45歲。瘧疾等傳染病高發,而醫生數量嚴重不足。衛生設施缺乏也導緻疾病蔓延。

第四,塞拉利昂礦産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破敗難以開采。内戰期間許多外國投資退出,導緻經濟活力下降。農業生産力也無法提高。

第五,政府管理渙散,無法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許多農村地區幾乎沒有政府的存在。腐敗也削弱了經濟發展動力。

第六,塞拉利昂長期依賴木材、鑽石等原料出口。但出口收入主要被政客攫取,而未用于改善民生。就業崗位稀缺導緻青年失業。

綜上所述,内戰導緻經濟崩潰和社會秩序混亂是塞拉利昂貧困的根本原因。要減貧必須重建基礎設施,發展教育和改善醫療條件,建立廉潔有效的政府。這需要國際社會對塞拉利昂長期的支援與幫助。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莫三鼻克 - 71.4%

莫三鼻克位于非洲東南部,人口約3000萬。這是一個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多年内戰導緻其社會經濟形勢惡化,約71.4%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狀态。

第一,長達16年的内戰嚴重破壞了莫三鼻克的經濟基礎。許多基礎設施、工廠、醫院、學校都被摧毀。重要出口産業如礦業、農業遭到破壞,外國投資大量流失。這些因素導緻GDP急劇下降。

第二,内戰導緻上百萬人流離失所。這些難民喪失了生産生活來源,陷入極端貧困。難民營居住條件惡劣,疾病流行。

第三,内戰導緻教育中斷。如今莫三鼻克青年識字率僅50.6%。技能匮乏導緻勞動生産率低下。 接收教育的機會也很少。

第四,内戰後續發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幹旱也對經濟造成嚴重打擊,阻礙了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第五,莫三鼻克的醫療條件差,人均壽命隻有55歲。艾滋病感染率高達13.2%。疾病導緻大量勞動力損失。

第六,莫三鼻克的政府管理渙散,A錢腐敗,未能有效使用國家資源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綜上所述,内戰導緻莫三鼻克經濟社會全面倒退,是貧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要持續減貧,必須維持政治穩定,重建基礎設施,發展教育和衛生事業。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布基納法索 - 72.9%

布基納法索位于非洲西部,人口約2000萬。作為一個内陸國家,布基納法索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緩慢,約72.9%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高額貧困人口比例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布基納法索的地理環境惡劣,屬于西非幹旱帶,旱災頻發,大量農牧民是以陷入赤貧。水資源缺乏也制約了農業發展。布基納法索超過80%的人口依賴自然條件惡劣的農業維生。

第二,布基納法索的教育水準極低,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僅為41.2%。知識匮乏導緻勞動生産率低下,難以走向現代化。許多孩子也無力接受教育。

第三,布基納法索醫療衛生條件差,瘧疾等傳染病高發,而醫生數量嚴重短缺。每萬人擁有的醫生數量是世界最低水準之一。

第四,布基納法索長期政局動蕩,社會秩序混亂。政府管理渙散,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第五,布基納法索工商業發展滞後,出口以原料和農産品為主。科技含量低的産業無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第六,布基納法索人口增長速度快,耕地卻有限,導緻大量青年無土地也無工作。青年失業問題突出。

綜上所述,布基納法索的惡劣自然條件、低下的人力資本、動蕩的政治環境共同導緻其經濟發展滞後、教育醫療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進而造成約72.9%人口生活在貧困狀态。要根本改變這一現狀,布基納法索需要從提高教育水準和醫療條件着手,并創造更多穩定的工作崗位。

全球貧困人口占比最高的10個國家,布隆迪奧德彪竟然不是最窮

南蘇丹 - 82.8%

南蘇丹是非洲最年輕的國家,于2011年從蘇丹獨立出來。這是一個人口較少的國家,約1100萬人口,但有82.8%的人生活在赤貧狀态,原因如下:

第一,南蘇丹長期處于内戰狀态,導緻其經濟社會發展完全崩潰。基礎設施被摧毀,産業鍊被斷裂,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内戰造成的恐怖與不安全也削弱了經濟活力。

第二,南蘇丹的教育水準極低,僅有不到30%的成年人識字。大量兒童失學,未來發展前景黯淡。知識和技能的匮乏制約了經濟進步。

第三,南蘇丹醫療條件惡劣,瘧疾等傳染病高發,而醫生和藥品嚴重短缺。安全飲用水的缺乏也導緻疾病蔓延。

第四,南蘇丹所處地區幹旱少雨,頻繁遭受旱災。農業無法正常開展,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問題。糧食等依靠進口。

第五,南蘇丹政府管理能力弱,A錢腐敗嚴重,無法建立起有效的經濟體系和财政系統。大量資金流失,民不聊生。

第六,南蘇丹的石油資源主要被富人壟斷,普通群衆未是以受益。石油依存型經濟結構也制約了經濟多元化。

綜上所述,長期動蕩導緻南蘇丹經濟崩潰,民生凋敝,是貧困率居高不下的根源。南蘇丹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停止内戰,穩定政局,重建經濟,并提升人力資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