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再度發文
規範短期健康險業務
①叫停“首月0元”
和“藥轉保”後,規範“魔方”業務
②嚴禁出現“0”費率
不得違規通過批單更改
③退保入口要以顯著方式提供
定價回溯調整,確定經營可持續
1
持續快速發展的短期健康險
監管三年内連續發文規範業務
1. 短期健康險的“黃金8年”:保費翻5倍,複合增長率32%!
2016年,憑借“保額高、保費低”的特點,“百萬醫療”險爆火出圈,後續,低門檻的惠民保在百餘城市落地。
一時之間,這類短期健康險成為消費者最熟悉的保險産品之一,也是很多人第一個購買的産品。
是以,短期健康險也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财險公司的健康險業務資料看,近8年的保費增速一直維持在雙位數,在前五年的增速更是持續超過25%。
2020年,短期健康險已經成為财險業第二大險種,市場佔有率也從2016年的3%上升至2022年的10.6%。
2. 創新最快,争議也不少:保證續保、首月0元、異化為“賣藥”...
在短期健康險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産品的創新和疊代速度也不斷加快,比如,增加特需醫療、海外醫療、門急診、家庭共享免賠等。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
比如,短期健康險的“保證續保”不合規,首月0元涉及噱頭營銷,特定藥品費用醫療保險不符合保險産品設計原理等。
是以,為規範行業發展,監管也是自2021年至今,先後下發多個檔案。
一是,規範短期健康險的條款表述,明确不得含有“自動續保”等,二是,叫停部分“藥保”業務。
2
監管發文規範“魔方”業務
嚴禁出現“0”費率、不得違規更改
今日,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再次規範短期健康險發展,劍指“魔方”業務,詳見下圖。
1. 監管再次發文強調,嚴禁出現“0”費率!
目前,由于很多短期健康險産品的銷售,大多依托網際網路平台銷售為主,也使得圍繞這一産品的相關銷售糾紛問題暴露的更快。
比如,早期的首月0元等噱頭營銷方式,在一些險企和網際網路平台的合作下,快速幫助公司實作保費規模的擴充。
但是,由于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這是自動扣費的按月交費産品,也引發了很多的消費者糾紛問題。
對此,監管方面也是多次下發風險提示,指出所謂的“首月0元”,實際是将保費分攤至後期,并不是真正的實惠。
為規範這一問題,在此前的《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中,也明确指出分期繳費的産品,每期金額應該一緻。
同時,還因為“首月0元”等套路營銷問題,頂格處罰兩家保險經紀。
此次的新規中,監管再次強調短期健康險的定價應該科學合理,不得通過随意調整精算假設等方式改變産品的費率結構,嚴禁出現“0"費率等各類明顯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況。
2. “首月0元”被叫停,“魔方”業務又起?
雖然,此前監管已經叫停“首月0元”業務,但是,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銷售模式,被業内人士稱之為“魔方”業務。
簡單的說,就是先通過“首月1元”等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醫療險等,進行獲客。
而後,再引導其“更新”投保正常的醫療險等産品。
這樣一流轉,便可以規避“首月0元”等監管要求。
這也是,為何在你掃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或者觀看短視訊的時候,還是會看到類似“首月1元”購買保險等宣傳的原因。
近期,已經有很多消費者投訴表示,家裡的老人誤信“首月1元”優惠,而後被持續扣款,申請退保卻發現購買的産品被莫名的更新...
3
退保入口要以顯著方式提供
定價回溯調整,確定經營可持續
1. 不得違規通過批單更改!退保入口要以顯著方式提供!
是以,為全方面規範短期健康險業務發展,此次的通知從産品設計、銷售管理、客戶服務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規範。
對于産品被莫名更新的問題,監管要求險企不得違規通過批單等方式,随意進行變更。
同時,合同内容發生變更,要向消費者做好提示工作。
此外,針對很多人回報的在掃碼騎車後,莫名購買的保險月月扣費,卻不知道去哪裡解綁的問題。
新規要求險企通過網際網路平台銷售的産品,要實作理賠、投訴等服務入口全面線上化。
而且,退保、線上保全等這些入口,要以顯著方式提供!
2. 品質與銷售費用關聯,定價回溯調整,確定經營可持續!
此外,近年來短期健康險業務雖然為财險公司帶來了不小的保費規模,但是,從盈利方面看,卻是連年虧損。
以2022年為例,49家披露健康險經營資料的财險公司,累計虧損10.5億。
同時,根據披露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資料看,很多公司的賠付率又偏低。
這也導緻很多人質疑,健康險業務存在“高賠低費”的問題。
詳見《139家險企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賠付率低?這些問題要考慮...》
對此,新規也強調險企要建立健全品質與銷售費用的關聯機制。
同時,險企要對産品定價發生率等精算假設進行回溯調整,保證業務經營可持續。
最後,監管部門還表示會持續關注和監測短期健康險市場運作情況,對産品設計存在明顯漏洞、引發投訴較多的相關機構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